浅谈河北省现行地籍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2010-08-15 00:49:00冯学娥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规范化土地管理工作

冯学娥

河北省张家口市国土资源局桥东分局

0 前 言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分等定级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其研究对象是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土地,管理核心是土地的权属问题.地籍管理是一切土地管理的基础,是国家土地市场健康运转的前提条件,因此,做好土地登记和城镇地籍调查,加强土地登记规范化建设,及时掌握城镇土地利用状况,是建立和完善土地登记制度,依法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市场秩序,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为拉动内需服务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省地籍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我省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经济建设的不断提高,地籍管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诸如管理手段落后、技术信息化水平较低以及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因素,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省国土资源全局工作.因此,我认为对我省的地籍管理进行全面、科学、客观而理性的分析,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加快我省地籍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建设.

1 河北省地籍管理现状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兼跨内蒙古高原,地形条件复杂多样,同时具有荒漠、盐碱等多样地质条件;此外,河北又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人口大省,上述因素使得我省土地资源现状既复杂又特殊.

目前,我省正在加紧城市化建设,地方经济建设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得到发展,但地籍管理水平却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特别是农村地籍测量没有广泛启动,大部分地籍资料失去了现实性;日常的地籍管理对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的大量资料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技术整理,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依据和信息支援.

2 河北省现行地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地籍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程度不够

河北省目前地籍管理工作总体而言:现代化手工不高;在地籍档案管理方面,也还基本处于纸质文件和手工管理阶段,部分档案由于历史和人为的原因,残缺不全,难以真正实现“以图管地”,地籍管理信息化亟待加强.

2.2 地籍管理处于一定的被动滞后状态

地籍管理作为土地管理的基础,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土地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土地管理是依据国家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不同时期的发展政策而实施的,因此作为以土地管理为基础的地籍管理就会出现在不同时期不断变化管理事项和管理对象的情况,这就使地籍管理处于相对被动滞后的状态;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当城市规划面临重新调整时,地籍管理的内容经常为某一项政策的要求而进行测量登记,这样与地籍管理的要求就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

这种背离具体体现为:地籍管理水平与城市发展脚步不合拍.在城中村改造中,土地房产权属登记引起社会对土地产权的重视;现阶段有很多城中村改造中,土地房产权属不清,房屋交易价格偏离主市场价格等,无形中给房屋交易市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也为日后的房屋交易带来隐患.

2.3 地籍管理人员队伍有待加强

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大部分土地管理人员都不是土地管理及相关专业毕业,特别是一批年长人员,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工作中缺乏加强知识水平的提高,从而使整个地籍管理队伍缺乏工作效率,缺少科学管理经验.地籍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以地籍管理人员的高素质基础,加强人员队伍素质建设,吸纳有专业知识的新鲜血液是对地籍管理部门的一项基本要求.

3 推进和完善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实现地籍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

按照“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土地登记、土地权利、土地调查统计等法律法规,建成科学、完善的地籍管理法律体系;大力采用和推广高新技术,建成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网络互通、数据权威、高效运转的全省地籍信息系统.

首先,地籍资料必须保持连续性和系统性.土地面积、质量、用途、利用状况等都在发生变化,土地的权属也会发生转移,因此地籍管理工作必须跟踪土地的变化,采集变更的现状资料,以保持地籍的连续、系统和完整性.

其次,以扩大地籍覆盖面为重点,全力提高地籍数据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地籍信息必须可靠、精确;地籍的数据、图件、文字等信息均带有法律文件的属性,必须以技术规范和法律文件为依据,做到准确可靠.

再次,按照地籍管理要“进城、上山、下乡”,继续扩大地籍覆盖面的新思路,实现地籍工作有重点、有针对性的突破.具体到城中村改造中相关的地籍管理工作,可以从试点抓起.选择有代表性的试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一管理,期间可以借鉴外省经验,更可以运用一定的创新思路.在取得较好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从县到区,再到市,最终在全省普及.城中村改造地籍管理工作是城市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必须要制定系统的地籍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并搞好系统建设的总体设计;制定和完善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统一标准规范,保证地籍信息资料共享;同时加强立法,确保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最后,地籍管理中,在加强地籍传统任务(如土地税收和产权保护等)同时,要不断拓展内涵,使地籍资料的内容多用途化,为经济发展和大众利益的实现提供更加丰富、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3.2 实现地籍管理信息化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土地管理各项工作中各类数据、图片、文档等地籍信息量急剧增加,地籍变更工作越来越频繁,传统的地籍信息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地籍管理的需求,建立现代化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已是势在必行.

要推进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就要求我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实现地籍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的网络化和自动化,从而实现地籍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早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籍管理系统信息化.

3.3 提高地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加强专业性人才培养

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事业中,绝大多数是借用社会技术力量进行的.信息化系统功效的发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籍管理人员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驾驭能力.因此,在发展地籍管理事业中,解决人才和知识问题应当是最根本、最紧迫的.

首先,应根据地籍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层次、多形式、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此外,地籍管理涉及不同领域的人员,如农村、城市规划、计算机、税务、法律、房地产等领域,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此外,要加强高等院校对地籍管理人才的培养.在高等院校开设地籍管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出一批懂地籍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地籍管理人才;建立和完善地籍管理资格认证、地籍管理师、注册地籍管理师等考试制度,这些都是保证地籍管理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3.4 实现地籍管理法制化

以现行土地登记制度为基础,提高土地登记的法律效力,统一地籍管理科与行政审批办公室、各乡镇分局申请办理土地登记、土地变更登记、土地抵押登记所需要的材料,增强登记的公信力

[1]王立新.浅谈国土资源管理.才智,2009,(32)

[2]周庆元.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硅谷,2009,(06)

[3]刘伟宏,胡向荣.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整合初探.浙江国土资源,2008,(09)

[4]钟伯英.加强国土资源所档案管理的思考.南方论刊,2007,(01)

[5]林凤英.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才智,2009,(12)

猜你喜欢
规范化土地管理工作
我爱这土地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02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商周刊(2017年23期)2017-11-24 03:24:09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8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