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玉
(河北省平乡县交通局)
车辙的危害有(1)路表过量的变形影响路面的平整度;(2)轮迹处沥青层厚度减薄,削弱了面层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3)雨天车辙内积水导致车辆出现漂滑,影响高速行车的安全性;(4)在冬季车辙槽内聚冰,降低路面的抗滑能力,行车产生冰滑现象;(5)车辆在超车或变换车道时方向易失控,影响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裂缝是沥青路面的一种主要破坏形式,且裂缝的出现往往是路面损害急剧增加的开始。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裂缝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荷载型裂缝,主要由行车荷载作用而产生。也有非荷载型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低温收缩裂缝或简称低温度裂缝是随着温度下降,沥青材料变得越来越硬,并开始收缩,一旦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或极限拉应变,沥青面层就会开裂而形成的。另一种是温度疲劳裂缝,这种裂缝主要发生在太阳照射强烈,日温差大的地方。
沥青路面在水的作用下,沥青会逐渐丧失与集料的粘结力,从集料表面脱落,并在车辆的作用下使沥青面层呈松散状态,以至集料从路面脱落形成坑槽。常见的水损害破坏形式主要有唧浆,松散,坑槽。以上的早期水损害现象有时是单独出现的,但大多数是组合出现的。比如产生唧浆的地方通常会出现形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会出现松散和坑洞。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在车轮反复滚动摩擦等作用下,集料表面被逐渐磨光,有时还伴有沥青的不断上翻、泛油,从而导致沥青表面光滑。而在集料磨光的同时,路面防噪声、水雾、眩光等一系列表面功能也将随之下降。
(1)复核维修路段内的病害情况,测量路面的标高以及施工中需要的基本数据;(2)对施工中所需的各种材料进行调查试验和技术指标检测,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3)对施工所需要的各种机械、工具进行全面的维修检查,使其性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机械数量必须充足,重要的机械要有备用设备。
(1)施工放样。根据路面的损害情况和设计的高程确定铣刨深度,在路面上作好标记,以保证铣刨后具有良好的“平整度”。(2)铣刨废料要运出场外,不得随意丢弃污染环境。
(1)需要重做基层的路段,在铺筑新建部分路面垫层前,应将路槽用 12~15t的三轮压路机或使用等效的压路机械压 3~4遍。如发现表层过干表层松散应适量洒水,如表层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翻开晾晒或掺石灰(或水泥)等措施进行处理。并按规定检查路基顶面的标高、宽度、路拱横坡、平整度、压实度以及路基表面的回弹模量等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2)在进行半刚性基层施工时,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应采用“宝马”拌和机进行拌和,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拌和时配料要准确、均匀,颗粒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半刚性基层完成后,应做封层沥青。浇洒封层沥青前,路面应该清扫干净,对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应适当防护,以防污染;封层沥青洒布后应不致流淌,渗透入基层一定深度,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在大风或降雨天不得施工,气温低于10℃时,不宜施工封层。粘层施工时,在浇洒粘层油前,必须将路面上的脏物清理干净,当有沾粘的土块时,应用水刷净,待表面干燥后浇洒;粘层沥青应均匀洒布,浇洒粘层沥青后,严禁除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外的其他车辆、行人通行。
(1)施工准备。施工前应对各种材料进行调查试验,经选择确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按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的步骤进行,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中不得随意变更;改性沥青在储存期间不得降低使用效果,已经离析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2)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机进行拌和;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混合料为度,应根据设备情况经试拌确定,一般不应少于 45s;改性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应控制在170~185℃;拌和厂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当下层质量不符合要求时,不得铺筑沥青面层;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摊铺机应具有自动或半自动方式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的装置;具有足够容量的受料斗,在运料车换车时能连续摊铺,并有足够的功率推动运料车前进;具有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或振动夯实等初步压实装置。(4)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压实后的各层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施工单位应配备 12t以上的重型振动压路机,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
[1]曾剑雄.不平整路面的成因与施工控制探讨[J].四川建材,2007,(3):12.
[2]徐晓健.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中的常见病害和解决方法[J].吉林交通科技,2007,(2):45.
[3]张春青.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离析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J].公路交通技术,2007,(3):34.
[4]梁锦棠.沥青路面动态控制技术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用[J].广东建材,2007,(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