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的体会

2010-08-15 00:43:24纵瑞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右肝浆膜胆总管

纵瑞杰

江苏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三河尖煤矿医院 沛县 221613

胆囊结石是常见病,与胆囊炎、胆囊癌关系密切。经腹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疾病的传统方法[1]。我院外科于2007-01~2009-05对100例胆囊结石病人进行了胆囊切除术,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其中男34例,女66例,年龄28~72岁,平均48.7岁。病程1~5年。其中28例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冠心病,8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7例合并糖尿病,其余47例患者无并存疾病。

1.2 术前准备 术前对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适当强心治疗;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将其肺功能最大通气量控制在60%以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内。

1.3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87例患者顺行切除胆囊,13例患者因炎症粘连、胆囊三角不容易分离,行胆囊逆行切除术。顺行胆囊切除时,首先暴露胆囊管,以止血钳夹住胆囊颈部向右上方牵引,沿肝十二指肠韧带外缘切开胆囊颈部左侧腹膜,仔细分离出胆囊管。在分离过程中以钳子牵动胆囊颈部,保证胆囊呈紧张状态,便于辨认。确认胆囊和胆总管关系后,放松牵引,以止血钳夹于距胆总管0.5cm的胆囊管上,同时避免伤及胆总管、右肝管、右肝动脉,引起大出血。而后剪断、缝扎胆囊管。向上牵引胆囊管远端,在胆囊管后上方三角区深层组织中寻及胆囊动脉,辨明其与肝右动脉的关系后,钳夹、切断并结扎。然后在胆囊两侧与肝面交界的浆膜下,距肝脏边缘1cm处切开胆囊浆膜,注入生理盐水或0.25%普鲁卡因后分离。切除胆囊。结扎、切断胆囊和肝脏间血管和迷走小胆管,彻底止血。逆行性胆囊切除时,首先用止血钳夹住胆囊底部作牵引,在胆囊周边距肝界1cm处的浆膜下注入生理盐水,于该处切开胆囊底部浆膜。用手指和小纱布球沿浆膜下间隙分离胆囊,由胆囊底部开始,逐渐向下分至体部。分离结扎紧靠胆囊壁进行。在胆囊颈部内上方找到胆囊动脉,在胆囊壁处将其钳夹切断并结扎,近端双重结扎。将胆囊颈部夹住向外牵引,分离覆盖的浆膜,找到胆囊管,分离追踪到与胆总管的交界处。看清二者关系,距胆总管0.5cm处钳夹切断后,切除胆囊。结扎后缝扎胆囊管断端,彻底止血,安放腹腔引流管。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手术平均时间38min,未发生术中大出血和胆管损伤,术后未出现胆漏。平均住院7d,输液7d,5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平均换药3次后痊愈。平均3d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2周复查,B超提示胆囊区未见积液及其他异常。所有患者随访1年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3.1 胆囊结石及其发生原因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胆囊结石发病率逐渐增加。男:女为1:2到1:4。胆囊结石的病因较复杂,形成过程包括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成核及聚集增长。首先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达到过饱和状态,从溶液中成核并析出固体结晶状沉淀,进而结晶体聚集和融合,最终形成结石。因此胆囊结石可遍布于胆囊壁生长,在胆囊大部切除后极易再生[2]。另外,胆道系统的解剖变异较多,胆囊结石发生时通常合并局部的炎症水肿、瘢痕及粘连等,造成胆囊切除时常发生胆道损伤[3-5]。

3.2 胆囊切除术的方式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传统胆囊切除术、经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种。应从多方位全面考虑问题加以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目前尚不能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6],因此仍有很多外科医生实施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7]。开腹胆囊切除术虽有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的缺点,但由于不需特殊设备,尤其适合于在经济基础差的地区或基层医院使用[8]。但应注意以下几点:(1)术中出现大出血时,禁忌在视野不清的情况下冒然钳夹、结扎、缝扎。(2)勿用电切、剪刀分离紧密粘连的胆囊与胆总管。(3)因炎症粘连、胆囊三角不容易分离时,应行胆囊逆行切除术。

3.3 避免术后感染和并发症 胆囊切除术术后感染和并发症仍时有发生[9-10]。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寻找最合理的手术方式,辨清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预防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在术中重视胆囊动脉、颈管、胆总管及肝总管等的辨明,严格按照手术室规范要求操作,对紧密粘连的胆囊后壁避免过分牵拉,避免损伤肝总管、右肝管、右肝动脉及门静脉,避免术中感染。研究结果表明,仅有5例(5%)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其余患者血常规均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说明手术操作时应进一步提高操作规范性,做好消毒。

3.4 常规安放腹腔引流 由于胆囊切除术后可能发生胆漏及继发出血,因此放置腹腔引流是很有必要的[11],以判断有无出血及胆漏发生,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5 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 胆囊结石往往多发于体型偏胖的中老年女性,由于中老年人机体功能的减退,常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慢支炎等多种器质性疾病,这些疾病都会削弱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对手术的成功存在着潜在的影响。我们对各种并发症进行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治疗,从而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

[1]夏穗生.临床外科诊疗关键[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76.

[2]陈本鑫.胆囊大部切除术临床应用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1998,6(1):44-45.

[3]李智华,钱光棚,张全周,等.医源性胆道损伤46例防治体会[J].实用外科杂志.1992,12(8):412.

[4]潘承恩,王居分,王增禄,等.胆囊切除时胆管损伤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0(3):173.

[5]严际慎,王竹平.医源性胆管揎伤的外科治疗[J].腹部外科杂志,1996,9(8):106.

[6]胡宣明,冯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成本—效果对比[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6,1:25-26.

[7]侯文心,金庆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剖腹胆囊切除术比较[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5,3:140-142.

[8]刘峰,张智平,刘金余.小切口剖腹胆囊切除术196例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7,6(1):81-82.

[9]时开网.医根性肝外胆道损伤118例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82,12(8):414.

[10]吴威中.腹部外科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10.

[11]刘莉,简祖寿,余德刚,等.腹腔镜胆囊切除60例与剖腹胆囊切除70例对比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1999,22(1):67.

(收稿 2010-02-22)

猜你喜欢
右肝浆膜胆总管
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预防较大副右肝管损伤体会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副右肝管损伤预防及处理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右肝动脉损伤5例处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