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比较中美高校学科建设

2010-08-15 00:54进,杨
关键词:学科大学研究

韩 进,杨 佳

(11湛江师范学院科技处,广东湛江 524048;21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广东湛江 524048)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比较中美高校学科建设

韩 进1,杨 佳2

(11湛江师范学院科技处,广东湛江 524048;21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广东湛江 524048)

科学研究;比较;中国;美国;学科建设

结合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等美国知名高校学科建设案例,从基础研究、学科交叉综合、产学研结合和经济社会发展四个方面对中美高校的科学研究做了比较,发现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差距。从重点学科、学科综合和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学科发展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参考。

高校学科建设离不开科学研究,无论是学科的交叉综合,产学研结合,还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都是以科研作为前提和行进阶梯逐步实现的。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知识,形成新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过程,是产生新的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它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它是学科建设的中心工作,也是学科发展的动力,是提高学校知名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保障。本文试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比较中美高校的学科建设,以期为我国学科发展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参考。

一 中美两国科学研究的比较

1 基础研究

在美国大学,基础研究被认为是应用研究的知识源泉、发展基础、后盾和潜能,用于揭示自然界和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虽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却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从根本上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美国大学重视基础研究。美国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学。有资料显示:美国大学中拥有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就超过了美国人才总量的一半。另外,美国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要基地,20世纪 20年代以后美国取代强大的德国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就是最好的证明。尽管从 20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国加大了科技应用和开发的力度,企业成为美国技术进步的主体,但美国大学仍然承担了 60%以上的基础研究任务,[1]为美国的技术进步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我国高校同样深知基础研究对于学科建设乃至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性,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基础研究。但与美国高校相比,相对缺乏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属国际顶尖水平的专家更是不足;研究的原创性不够,属跟踪型的居多,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应该瞄准世界科学发展动态,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学科,并要主动参与国际科学前沿的合作与交流。

2 学科交叉综合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基础学科的大厦已经矗立,但与相邻学科的结合部大多是空白地。学科发展要以重点学科为基础,大力加强一批优势学科、积极建成一批先进学科、努力建设一批交叉学科、积极扶植一批新兴学科,使学科朝着一个领域内不断深入和多个领域交叉综合的方向发展。学科建设应保持和发展自身优势与特色,前瞻性地顺应科技发展的潮流,凝练出更有生命力的学科方向。重点大学的竞争中,成功的关键是看谁能在学科的交叉、融合及学科方向的提炼上集优势、创特色、树名牌、争一流。有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相对成熟的学科有 6000个左右,其中相互交叉的占 45%以上。交叉性的合作研究在诺贝尔奖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率。据最近 25年的统计,这一比率已达到 50%左右。

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是美国同行评比中排行第一的系。招博士生、硕士生涉及八大领域,每个领域又设 10多个分支学科,累计有 107个学科分支。以激光与量子电子学领域为例可见一斑,包括了同生紫外与 X射线源,Fiber光学,自由电子激光,激光在航空学、生物学、化学、电子学及物理学中的应用,激光器件与激光物理,非线性光学器件及材料,光电器件,微微秒激光脉冲,紫外快速感光光学及电子学,半导体激光与光电器件等分支学科。[2]各学科交叉融合,产生了很多新的学科生长点。我国高校也在思考突破原有学科门类的框架,促进学科更新换代。华南理工大学利用建设新校区的契机,组建了 10个新学院,发展了一批新学科。大连理工大学的管理学院与人文学院共同举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机械工程学院与建筑艺术学院合办工业设计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合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支持高新技术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渗透,生物工程和化学工程结合建立了生物化工博士点,还相继成立知识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神经信息学研究所、高科技研究院、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所,[3]为新兴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宽广舞台,打造了自己的学科特色。

与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学科相比,我国高校很重视校内的学科结构调整,院校合并优化学科结构,越来越强调构建交叉学科。但目前高水平特色学科仍然不多,学科综合性也不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研究型大学拥有绝大多数的国家重点学科,与国内其他高校相比,处于领先水平,但与国际一流大学比,处于跟踪型的居多,国际领先水平的极少。另外,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多是理工或文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普遍存在着综合性不高的弊端,尽管各大学积极探索学科综合的优势,试图通过合并等方式强强联手,形成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局面,但目前仍处于 “整合期”,[4]尚未形成真正的多学科综合的资源优势。

3 产学研结合

学科建设的社会服务功能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到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社会服务的内涵和形式也越来越向纵深发展。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世纪 7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大学实施“工业—大学联合研究中心计划”,在大学兴建了一批 “工业大学研究中心”,包括设在麻省理工学院的 “工业高分子工艺研究中心”、伦塞勒工学院的“计算机制图研究中心”、罗德岛大学的“机器人研究中心”等。1985—1987年,联邦政府在大学设立了 14个工程研究中心。1988年,里根政府致力于提高国家竞争力,要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参照工程研究中心的模式建立跨学科的科学技术中心,促进高校与企业在急需领域的合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组织专家从48个候选单位中挑选 11所大学作为的依托单位,1989年财政年度拨款 2500万美元资助兴建的第一批科学技术中心。[1]麻省理工学院通过一系列的计划与产业界保持密切且持久的联系。如工业里埃森计划、阿尔弗雷德·斯隆伙伴计划、M IT高级经理计划、技术管理计划、高级工程研究中心、厂长研究计划、M IT日本计划等。[3]芝加哥大学与企业搞联合实验,发现了同位素测年法、磁共振成像和互联网技术,全世界几十亿人都从这些科学研究中受益。以上诸多不拘一格的组织形式加强了大学与企业在急需研究领域的合作,旨在依靠大学的科研力量,通过产学研来解决工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工程技术问题。

美国大学的产学研结合不只限于实验室、研究中心层面,而且推向了生产应用的第一线。美国大学不但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也是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领衔创办高科技产业是首开世界大学之先河。从 1951年斯坦福大学创办了“斯坦福科学园”开始,许多师生在学校内或学校周围创办高科技公司,开辟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途径,形成了著名的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的硅谷地区。当今雄霸美国乃至世界的 IT业的几大巨头,如惠普、太阳微系统、硅图、思科系统、雅虎等,都是从这里起步的。[1]大学的科技成果转让给企业,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资金,这种形式十分有利于研究成果迅速得到应用、开发,这就是为什么斯坦福大学成为全美乃至世界顶尖大学的原因之一。

我国高校特别是国内著名大学也越来越重视成果转化工作,以此为大学的一项新职能。2002年 3月 21日的《科技日报》报道,清华大学作为国内知名大学,在技术转移方面独辟蹊径,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和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作为“三架马车”奔向市场,一年与企业签定技术合同 900多项,金额超过 5个亿[5]。

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高校在产学研结合上存在以下不足:(1)比较注重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建设来加强学科与产业的联系。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欠缺,力度有待加强。 (2)美国高校的产学研结合起步早,科学园区数量多,形式多样。芝加哥大学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与周边社区乃至整个芝加哥市的密切联系,1925年就开始以研究为主,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到 20世纪 80年代后期,全美具有一定规模的科学园区达一百多个,其中最著名的都是依托大学建立的。除硅谷科技园外,还有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附近的128号公路高新技术园区,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杜克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之间的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园等。[1]这些 “研究园区”、“科学园区”、“工业园区”研究、开发工作与大学的联系形式多样,涉及领域多,不仅仅与 IT业有关,还涉及生物技术、制药、材料、环境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而我国高校的产学研联合体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 IT业为主。(3)社会服务功能有待加强。科学研究的真正价值并非体现在学校内部,而是体现于科研对整个社会的贡献。美国高校注重朝市场化方向发展科研,如芝加哥大学的“引领社会、服务社区”的教育理念就享誉全美。1990—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 150家新公司,对美国经济特别是麻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仅 1994年这些公司就创造 110万个就业岗位,2320亿美元的销售额。[5]这种将产学研完美结合的学科发展定位,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学科建设的意义和功能,还能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构建世界一流大学创造条件。

4 经济、社会发展

姚功祥选取反映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的 10个综合指标和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 8个指标,通过建模的方式,得出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呈正强相关。[6]可见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学科建设的着眼点应由原来就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的狭窄视野转向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的联动发展,这样学科建设不仅可以获得更多资源,也能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

“增进知识,丰富生活”是芝加哥大学的校训,反映出的是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关注美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学科建设思想。以其社会学为例,19世纪下半叶,伊利诺斯到密歇根运河开凿,加之第一条横贯美国大陆铁路的修筑,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芝加哥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大量移民蜂拥而至,芝加哥一跃成为美国第二大城市,但是很多社会问题日渐彰显,终在 1919年 7月引发了持续一周的激烈暴乱。为此,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深入芝加哥社会,对移民的社会解体、境况界定、边缘性、文化适应及城市的非法团伙、有组织犯罪、青少年犯罪、职业窃贼等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令人瞩目的社会学 “芝加哥学派”。[7]陕西理工学院与当地林业部门密切、长期合作,围绕秦巴地区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国家级珍稀动物进行基础性研究与人工保护工作;还在板栗、柿子、核桃、山野菜等农副产品加工方面深入研究,建立了资源生物、植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对汉中中药材基地建设和中药现代化方面发挥了科技主导功能,[3]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高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较低,在学科前沿领域研究水平相对不高,很多研究尚处于跟随阶段,所以在学科建设中往往注重当前的热点学科,忽视不在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却有发展前途的学科。这方面要多向美国一流大学学习,学科建设要有前瞻性。区域经济具有市场滞后性,学科建设不能只跟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要主动引领其发展,并能预测其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这样才能不仅发展了学科,还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3]董明涛选取 17个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指标和 19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研究了天津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发现学科经费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程度最高,其次为学科条件建设,再次为信息网络建设和学术队伍建设。[8]由此可见经费投入和学科条件的投入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借鉴美国高校经验,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使学科建设朝着世界一流的方向前进。

二 启示

1 以重点学科为龙头,以点带面,实现多学科互动共融

田长霖教授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第一位华人校长。他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曾说过:“世界上地位上升很快的学校,都是在一、两个领域首先突破”。一个学校不可能所有学科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当前,我国科研经费相对短缺,学术大师相对匮乏,应把重点学科建设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突破口。把有限的经费和人力投在重点学科上,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捷径。

在院校发展史上,某一门学科的发展往往成为整所学校发展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加州理工学院靠密立根教授获诺贝尔奖的实验物理和钱学森先生的老师冯卡门教授的航空技术,带动了整个学院的发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是因为劳伦斯教授的加速器一下子拿了 17个诺贝尔奖,推动了学校跨越式的发展。

2 以基础学科为根基,应用学科为主干,注重学科综合发展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等都设置了文理基础学院,而且全部获得过基础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等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诺贝尔奖。一流大学除了以一流的基础学科为发展核心外,还特别注重将其与应用学科有机结合,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上述几所大学除了文理学院外,普遍设置了一个或数个应用性学科,有的还以大学为基础形成了高科技园区或产业区,[9]寻求学科的综合发展,并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伟大的大学应该努力争取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作新的突破,在基础与应用领域找到结合,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和突破。

3 完善用人机制,优化队伍结构

(1)完善严格而开放的师资选拔和行之有效的人才运作机制。面向全世界招聘贤士,师资的选拔和聘用全权下放到学校甚至院系,既看应聘者的学历,又注重实际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尊重人才和学术自由,拒绝一切不正当的社会干预,为人才提供宽松愉快、专心致志的工作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才的学科贡献力。

(2)优化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及学缘结构。与美国大学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平均在 60%以上比相差甚远,应着力改善。我国大学中教授、副教授和助教的结构多呈金字塔状,而美国很多大学的教师职称结构呈葫芦状,两头大中间小,即教授和讲师、研究人员等比例大,副教授比例小。这种结构能更好地体现教授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争取研究项目,保证研究的高水平,[10]值得我们借鉴。我国高校教授趋于老龄化,应重视青年教授和专家的培养和吸纳。还要严格控制教师队伍近亲繁殖。

[1] 辛彦怀,李广 1美国大学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J]1外国教育研究,2005,32(5):412451

[2] 袁运开 1美国著名大学的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J]1中国高教研究,1996(3):532561

[3] 周江林 1我国理工院校学科建设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J]1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6)1

[4] 江莹 1重点学科建设: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突破口[J]1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2):1182 1201

[5] 罗艳华 1从中美高校学科建设比较研究看学科新角色[J]1煤炭高等教育,2003,21(6):462491

[6] 姚功祥,敬枫蓉,李超 1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关系的模型研究 [J]1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3,18(2):19722021

[7] 欧阳光华 1开放与包容——对芝加哥大学理念的解读[J]1比较教育研究,2005(8):72111

[8] 董明涛,孙钰 1天津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研究 [J]1天津经济,2008(4):352401

[9] 庞青山,薛天祥 1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结构特征及其启示[J]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2):112151

[10] 闫广平,陈冬松 1国外大学学科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中美比较的视角 [J]1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5):522541

Com par ison Between Sub ject Con struction of Ch inese and Am er ican Un iversity From Sc ien tific Research

HAN Jin1,YANG Jia2
(11O 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Zhanjiang Norm alUniversity Zhanjiang,guangdong 524048,China;21Schoo lof Law and Po litics,Zhan jiang No rm alUniversity,Zhan jiang guangdong 524048,China)

scientific research;comparison;China;Am erican;subject construction

In connection w ith the cases of sub ject construction of Stanfo rd University,M 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Harvard University,scientific research of Am erican and Chinese universi2 tieswere compared from fundam ental research,interse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subject,Production2study2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econom ic and social developm ent,the deficiency of subject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yw as discovered1M easureswere put forward from key subject,subject integration and the contingentof teachers,so that itwould be a reference to developm entof subjectand to found top2ranking university in theworld1

167322804(2010)0120096203

G 64210

A

2009204201

猜你喜欢
学科大学研究
“留白”是个大学问
【学科新书导览】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