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宣恩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2010-08-15 00:45李文奎蒋祥胜郑昌以李龙伟
湖北植保 2010年2期
关键词:宣恩县虫量卷叶螟

李文奎 蒋祥胜 郑昌以 李龙伟

(湖北省宣恩县植物保护站,宣恩 445500)

宣恩县地处鄂西南山区,是云贵高原东北延伸部,常年水稻种植面积 1hm2左右,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水稻面积呈逐年减少,2009年水稻种植面积 8 932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 33.80%,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 40.74%,属纯中稻种植区。近20年来水稻重大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大发生频率达 71.43%。特别是 2009年稻纵卷叶螟在全县大暴发,累计发生面积达 1.97万 hm2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220.72%,比 2008年多 1.06万 hm2次,是继 2002年大发生以来的又一个特大发生年份。全县防治稻纵卷叶螟 1.8581万hm2次,占发生面积的94.25%,挽回稻谷 6 372.73t,占水稻产量的11.87%,实际损失稻谷产量 2 347.72t,占水稻产量的 4.19%,确保了水稻的增产丰收。为此,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就其发生特点、原因和防控取得的成效做如下探讨。

1 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

1.1 发生期早

田间成虫始见期 5月 10日,比 2008年早 14d,比常年早 13d,比特大发生的 2002年早 34d。三(1)代低龄幼虫盛期 5月 31日 ~6月 5日,比 2008年早3d,比常年早 14d,比 2002早 27d。四(2)代低龄幼虫盛期 7月 4~10日,比 2008年早 4d,比常年早9d,比 2002早 20d。

1.2 发生量大、为害重

四(2)代虫量少于三(1)代 三(1)代低龄幼虫盛期观察区加权平均百蔸虫量 685.2头,是 2008年的 281倍,是常年的 8.5倍,比 2002年多 83.7%。四(2)代低龄幼虫盛期观察区加权平均百蔸虫量531.4头,比三(1)代少 22.45%,是 2008年的 5.3倍,比常年多 26.37%,比特大发生的 2002年少59.48%。防治后平均卷叶率 12.91%,防治失时或不防治田块白叶率达 60%~100%。

1.3 发生面积广______

2009年稻纵卷叶螟累计发生面积达 1.97万hm2次,其中三(1)代发生 8 037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89.98%,四(2)代发生 8 932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100%,五(3)代发生 2 748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30.76%。

2 发生原因分析

2.1 迁入蛾量大

2009年稻纵卷叶螟迁入时,水稻大部处于插秧期或秧田期,部分正值活棵返青期,大田赶蛾几乎看不到飞蛾,大量的成虫降落在杂草丛中,田埂杂草中局部 667m2蛾量达 10万头,待秧苗返青后才迁入大田。同时灯下蛾量也大。5月 20日前灯下累计诱蛾达 3 991头,在我县有记载以来还没出现过。5月21日 ~6月 20日灯下累计诱蛾 920头,2008年同期灯下未见虫,是常年的 214倍。

2.2 三(1)代残留虫量大

由于三(1)代迁入蛾量大,迁入峰次多,时间长,给防治带来很大难度,导致防治效果差,田间残留虫量达 285.3头,是 2008年的 124倍,是常年的28.4倍 ,是 2002年的 10.5倍 。

2.3 四(2)代仍有大量成虫迁入

据田间赶蛾 6月 21日 ~7月 20日田间加权平均累计 667m2蛾量 71 214头,而按照三(1)代田间残虫量折合 667m2蛾量 667m229 683头,由此推断,仍有近 60%的蛾量属回迁时遇雨所降落。

2.4 天气因素

稻纵卷叶螟迁入至繁殖期的 5月中下旬日均温19.9℃,雨日 17d,降 雨 频 率 80.95%,雨 量159.4mm,有利于卵的安全孵化和低龄幼虫成活。导致了迁入代落地成灾。在四(2)代卵孵化和低龄幼虫期的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雨日 6d,降雨频率仅为 30%,雨量达 161.5mm,尤其是 6月 29日、30日,降雨量 152.6mm,达中到大雨标准,导致了观察区大部分水田被淹,当时正值四(2)代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以至初孵幼虫被淹死,7月降雨量又严重偏少,仅 26.4mm,其中上中旬降水仅 7.2mm,对后续所产之卵的孵化不利,导致了四(2)代虫量少于三(1)代。

3 治理对策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常发性迁飞性害虫,大发生频率高达 70%以上,在大发生年份防治一旦失利,就会成灾,因此,加强虫情监测,随时掌握虫情动态,准确预报,领导重视,指导及时,药剂对路,施药适时,是稻纵卷叶螟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3.1 虫情监测是前提

按照测报调查规程,坚持田间赶蛾,根据蛾峰和峰期蛾量进行幼虫发生期和发生程度预报,再根据预报的高峰期进行田间幼虫调查和普查,在调查幼虫时如果发现幼虫量与蛾量不符时,再扩大普查面,以期获得准确信息。防治后必须进行残虫量调查,为下一代的预报提供依据。据观察,三(1)代田间残留虫量只要达到 20头/百丛以上,卵孵化期降雨频率达 40%以上,即使无迁入虫量,四(2)代大发生的几率也很大,因此,三(1)代防治后的残虫量调查十分必要。

3.2 准确预报防治适期是关键

稻纵卷叶螟防治的最佳时期是 3龄前幼虫期,3龄以上幼虫随着虫龄增加,耐药力增强,药剂效果差,因此,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一定要把握在卵孵化高峰期用药。

3.3 喷药周到是保障

在大发生的情况下,稻田每丛、每株均有卵虫,三(1)代幼虫孵化第 2d便行卷苞,一看便知,而四(2)代初孵幼虫,大部分在三(1)代的旧虫苞内取食,二龄后才开始卷苞,这就要求喷药必须均匀周到,尤其是稻丛中下部叶片,不可遗漏。雾滴越细,效果越好。目前防效较好的药剂有 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同时,根据蛾量和峰期长短确定喷药次数,蛾量大、峰次多,则要加喷 1~2次,一般情况下一次即可。

3.4 压前控后,统一防治

鄂西南山区,属纯单季稻,4月上旬播种,5月插秧,有别于江汉平原的单季中稻,插秧期相对提早约30d以上,稻纵卷叶螟一般发生 2~3代,以四(2)代为主害代,四(2)代发生量取决于三(1)代的残留虫量,因而“压前控后”,降低虫源基数,是成功控制其为害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在迁入虫量大或卵孵期降雨频率高的年份,要重视三(1)代的防治工作,同时要在政府组织防治下,发挥现有机防队的作用,带动周边机动喷雾器开展统防统治,以提高控制效率。

猜你喜欢
宣恩县虫量卷叶螟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不同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的解毒酶活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
宣恩县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心为民 尽职尽责——记湖北恩施州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党支部书记姚元翔二三事
郑代表的“诚信茶经”——记湖北省人大代表尧恩施州宣恩县伍家台村党支部书记郑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