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晖,姚幸福,聂小妹
(五莲县人民医院,山东 五莲 262300)
血糖控制不佳性2型糖尿病治疗研究
郑晖,姚幸福,聂小妹
(五莲县人民医院,山东 五莲 26230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格列苯脲,治疗组应用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结果16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良好,副作用少。
二甲双胍/治疗应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应用;2型糖尿病/治疗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都无法达到最佳,1/3的患者在糖尿病的初期就对饮食控制,运动以及口服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其余2/3的患者治疗失败率约为每年5%[1]。最近的研究,包括糖尿病的控制与并发症实验(DCCT),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都明确了在糖尿病的患者持续高血糖对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起着恶化的作用。因此,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有益的。本研究,就针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和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其降糖疗效进行了16周的随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符合1999年WHO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2],对本院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6岁,病程平均10年。肝肾功能正常,3月内未发生感染,酮症酸中毒等应激情况。
1.2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应用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餐,晚餐前皮下注射。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格列苯脲。所有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饮食和运动相对固定。
1.3 观察项目 血糖(罗氏血糖仪)的目标值为餐前末梢血糖(FBG)<7.0mmol/L,餐后2h血糖末梢血糖(2hBG)<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3d测定1次。每天餐前、餐后2h和睡前检测血糖,持续1周,以调整用药。
30 例患者全部完成了治疗
2.1 血糖控制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空腹血糖5.6±0.6mmol/L,餐后2h血糖8.1±0.5mmol/L。对照组(二甲双胍、格列苯脲)空腹血糖6.1±0.8mmol/L,餐后2h血糖9.8±0.6mmol/L。
2.2 糖化血红蛋白 治疗组患者的HbA1C水平在6.8±0.5%,对照组患者为 8.0±0.7%,治疗组HbA1C下降尤为显著。
2 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胰岛素β细胞分泌缺乏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抵抗,其中胰岛素抵抗伴随2型糖尿病病程的始终,胰岛素β细胞则逐渐衰退,因而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胰岛素β细胞功能衰竭[3],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目标。
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模式应该是模拟“生理胰岛素曲线”,即血浆胰岛素在餐时迅速增加,而在餐间则保持一定的基础水平,从而减少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的危险。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是一种双时相的胰岛素类似物,由门冬胰岛素组成,含有30%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和70%精蛋白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使得患者可以通过餐前即可的一次给药,使同时获得基础和餐时量胰岛素的供给,在保持其改善餐后血糖方面优势的同时,还有着简单的给药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二甲双胍的主要降糖机制是提高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通过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降低过高的肝葡萄糖输出;降低脂肪酸氧化率;提高葡萄糖的运转能力,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治疗2型糖尿病,可降低体重,不增加血胰岛素水平,很少引起低血糖[2]。
因此,对于开始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每天注射两次,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不失为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选择。
[1]张梅,邓尚平.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应用的几个问题[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6:471-472.
[2]陈家伟.口服降糖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5396-397.
[3]李光伟,宁光,周智广.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是现实还是梦想[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309-312.
R587.1
A
1008-4118(2010)02-0040-02
10.3969/j.issn.1008-4118.2010.02.20
201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