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莱城区农机局 271100 张海玲
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如何发挥好农业机械的作用,更好地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促进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其中发展农机教育,搞好农机培训是关键。目前,农机培训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期促进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发展。
1.1 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教师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培训质量。目前,教师素质偏低的原因:一是受市场经济影响,农机培训教师不安心工作,很少钻研业务技术;二是农机培训教师虽具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三是部分教师专业不对口,不适应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四是人员配置不合理,教师和后勤人员比例失调,满足不了培训要求。
1.2 教学基础设施薄弱。县级农机校是农机技术培训基地,但教学设备基本不适应教学要求,教学设备老化,有相当部分农机校无教练机具、教学场所、教学模具,更谈不上电化教学设备。
1.3 培训教材内容滞后。农机技术培训教材只注重于现有农业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技术、维修保养及过去的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等知识的培训,而对需要推广普及的新机具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引导农民利用科技致富方面的培训内容偏少,因而降低农机技术培训对农民的吸引力,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影响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1.4 培训方法不灵活,不对路。农机技术培训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缺少必要的培训设施,只依靠书本和课堂说教,模式单一,方法简单生硬,内容枯燥,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
1.5 培训学校服务功能弱,培训面窄,缺乏活力。培训收费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收费不稳定,制约了农机技术培训的进一步发展。
2.1 认清农机技术培训的发展趋势,坚定办学方向。县级农机校要坚持“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和“农机为主,多种培训”的办学方针,走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办学路子,使学校能适应农村机械发展的要求。学校的培训目标要立足于培训农村需要的有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技术素质的各种专业人才。教职员工要更新观念,增强开放意识,把学校办成农村培养社会主义“四有”人才的基地,并建立县、乡、村三级培训体系。
2.2 政府要给农机培训的政策倾斜,增加对农机培训学校的投入。根据农机校现有的状况,靠自身发展壮大是很困难的,政府主管部门应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理顺内外关系,为学校的工作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3 为保证培训工作正常进行,必须强化农机技术培训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督促广大驾驶员积极参加培训:(1)宣传农机培训的政策、规定、加强农机安全检查力度。(2)搞好农机监理站与农机推广站、乡镇农机站,村级农机服务组织的协调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组织)的作用和工作优势,帮助引导农机手积极参加培训。(3)农机监理部门要严把“三关”,一是考证关,凡未经农机学校培训合格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不予考核发证;二是新车报户关,凡新报机主的车无驾驶证的,必须先考证;三是安全巡查关,凡是在检查中发现无证驾驶的,强制参训考试。(4)根据农机手文化程度较低的现象,采取现场教学,结合教具、实物,边演示边讲解,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圆满实现培训目标。
2.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提高农机技术培训质量,首先要强化农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要选拔有较高学历、较高技术水平,热爱农机教育事业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要组织教师参加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实践能力。要应用人才竞争机制,使能者上庸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