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 吴昭雄
根据祝厅长指示,省农机化管理办公室吴庆峰主任带队,会同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办公室,于4月底就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问题赴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和固始两县进行了考察学习,荆门市农机局也派人一同参加。总的印象是:信阳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规模大、综合服务能力强。通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给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根本性变化。
信阳市共有耕地面积56.67万hm2,农业人口600万,人均耕地不足0.093hm2,户均不足0.33hm2。农民仅仅依靠种地无法致富,所以不愿困守土地,但农民又不愿舍弃土地经营权,他们选择的最折中的办法就是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弱劳动力在家经营土地。随着当地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日益扩大,农业生产一线缺乏强劳动力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出来。
2009年4月,河南省政府把信阳市作为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信阳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破解农村改革发展难题的载体和重要保障。信阳市农机局抓住机遇,引导但不包办,扶持但不扶弱,积极培育发展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依靠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将土地向合作社流转,或者接受合作社提供的机械化服务,使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试验区建设中夺目的亮点,被中国农机化导报誉为“信阳模式”。
目前,全市已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381个,入社社员1.5万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万多台(套),每个专业合作社流转或承包土地规模少则 133.33hm2,多则333.33hm2,完全可以满足合作社所在区域农业生产需要,受到农民和政府的一致好评。
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首先要建立投入的长效机制。从我们考察的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来看,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信阳市已初步建立合作社发起人投入为主导、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利益分配合理的投入机制。固始县飞翔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发起人徐华平利用自己多年在建筑行业打拼20年积累下来的40万元资金,带动本村20个农机户成立的;商城县高科农机农艺服务合作社是发起人余家华将自己多年在市政工程建设领域积累的1000多万元资金,投资各类先进农业机械200多台(套),打出了“安心打工去赚钱,商城高科代种田,耕种插收机械化,每亩320元”的对外农机作业服务品牌。河南省政府、信阳市政府与各县政府分别采取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方式,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2009年,河南省政府安排1500万元政府贴息资金,信阳市政府安排5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商城县政府安排1500万元,息县分3年共安排1000万元资金,罗山县安排120万元资金用于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育秧工厂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各地农机专业合作社还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合作社实力。
信阳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部分都是2008年和2009年成立的,但在成立之前,信阳市各级农机部门就高标准规划,制定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标准,着力打造精品。在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到“四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标识、统一验收,坚持“八有”标准不放松,即有办公场院(0.33~0.67hm2以上)、有机车库棚、有办公楼(如业务接洽、财务、培训、推广、安全监理等)、有牌子、有章程制度、有微机、有财务帐目、有经营收入。在合作社内部管理上,他们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积极创新,采用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即农机户以农业机械折算入股,非农机户以资金或承包土地折算入股;在议事决策上,实行一人一票制,占股份较多的社员可增加附加票,但不超过20%;在经营管理上,严格财务管理,加强成本核算,有的农机合作社还专门聘请县会计事务所帮管财务;在收入分配上,除“按劳取酬、绩效挂钩”制度支付员工工资和必要的公共开支、提取合作社发展基金外,最后剩余部分按股金计算分红等,从而使全体社员真正联结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做到共同出资(机)、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保证农机合作社长期生存和健康发展。
信阳市各级农机部门按照扶持不包办、支持不干预、服务不错位的原则,全方位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优质服务。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安排上,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补贴机具种类和数量不受限制。2009年,信阳市农机部门为各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安排的农机购机补贴资金占全市补贴资金总额的60%,其中一次性补贴商城高科农机合作社300多万元,购买各类高性能新型农业机械89台。为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信阳市农机局每年评选先进合作社,县政府对获得的先进合作社给予5~10万元的奖励。在合作社基地建设方面,各级农机部门积极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对合作社机库棚和办公用地以及育秧工厂建设用地采取以租代征,租期达20年以上,解决了合作社发展的用地问题。在土地流转上,农机部门把机械化生产与土地流转有机结合起来,使机械化与土地流转成为一对相互促进的关系。经合作社与当地村组协商,土地实行整村整组式统一集中流转,农机合作社与村组签订合同,对存在“钉子户”的村组,合作社不接受,这样既解决了单个农户零碎田地不适合流转的问题,又避免了合作社零散流转、土地难以成片的问题,可以使“小田变大田、单季变双季”;同时由村组与合作社集中结算,方便快捷,而合作社连片经营,流转期限长,也更适合农机发挥作用,实现高效的管理。与此同时,各级农机部门还采取各种形式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合作社农机手和管理人员的素质。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业机械化的主力军,发展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各级政府和农业(农机)主管部门、财政、发改、土地、水利、金融等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有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个载体,它能带来什么变化呢?从信阳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实现了土地有效流转与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有效结合,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二是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有效结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实现了农民增收与农民就地转移的有效结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四是实现了社会资本与农业生产资源的有效结合,提高了农业扶持政策资金的效益。
目前,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近700家,其模式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以耕、种、收等单一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合作社,属初级合作社;第二类是以耕、种、收、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维修等综合性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合作社,属中级合作社;第三类则是以全程机械化生产与土地适度流转相结合的合作社,土地流转规模达666.67hm2以上,属高级合作社。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目标是:2010年,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800个,其中高级合作社达到1~2个,2011年这类合作社计划达到5~10个;2012年,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000个,其中高级合作社达到30个;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省每个乡镇都有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每个县(市、区)都有1个高级合作社。
为此,我们建议:
(1)争取政府重视。建议现代农业必须先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依靠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有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就可以为无机农户和外出务工农户提供“保姆式”农业生产服务,就可以促进土地集中流转,就可以实现板块种养。各级政府应将组建、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列上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制订规划,拿出具体扶持政策,一抓几年就能大见成效。
(2)加大资金扶持。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级财政支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议省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分3年时间,在每个县重点投入建设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每个合作社安排投入资金50万元。购机补贴资金优先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另外,将其他可以集中的项目资金重点投向农机专业合作社。
(3)创新发展模式。在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对可分配盈余部分可以低于合作社规定的限额,留作合作社发展基金;有些条件相对薄弱的地方可以先组建后规范。
(4)加强服务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农机部门要坚持服务不包办、指导不干预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合作社的信息、培训、财务、利益分配等各方面的服务指导。政府其他部门也要在建设用地、机耕道建设、水、电、燃油供应、税收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特别是在合作社机库棚及办公用地方面,应可以采取以租代征的形式。
(5)加快土地流转。在实行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将土地流转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两项工作统一起来,使原来的单户农民变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使广大农民与合作社成为利益共同体,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农民,同时将流转的土地实行规模化种植,建立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6)拓展服务功能。合作社成立后,可以把合作社作为农机手培训基地、农机维修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农机学校学生实习基地。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育秧工厂,除可育秧外,还可作为种苗供应基地、花木和食用菌基地,提高其效益,增强合作社辐射带动效益,为本县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
考察人员名单:
吴庆峰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
杨如辉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副处长
苏 敏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副处长
周美元 湖北省荆门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
乐建平 湖北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办公室科长
吴昭雄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科员
彭 仪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科员
张良云 湖北省荆门市农业机械管理局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