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互动研究
——基于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和实践

2010-08-15 00:46:41陈丽萍阮添辉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政治课社会化

陈丽萍 ,阮添辉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254)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互动研究
——基于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和实践

陈丽萍 ,阮添辉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254)

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要进一步创新,实现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就是一个较佳选择。本文试从分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互动的现实困境入手,探讨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互动的时代价值,最后对互动路径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课;社会;互动

青年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新时期,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其价值取向、思想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进一步实现与社会的互动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进而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一定品德修养、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投身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关注和深思的课题。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海峡西岸、妈祖故里新兴崛起的一所公办高等学府,一直以来就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努力使教学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互动的现实困境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的互动还缺乏有效机制,良性的互动明显不足。

1.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社会化存在相对滞后性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实现人的社会化,培养具有一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涵的人才。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互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

(1)教育主体与社会互动不足。教育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者。教育者主要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与社会互动不足表现在诸多领域,通过我校的自察自省,就发现有个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着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现象,表现为平时很少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事件,导致的结果是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内容空洞,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作为受教育者的高校大学生们则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也基本上与社会绝缘,有的也只是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粗浅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接触和了解社会,这对其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有限。

(2)教学内容与社会互动不足。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材上,而政治课教材虽然经过历次的修订完善,其内容的强政治性、强理论性有所减退,但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的衔接还有待提高,理论与现实的统一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我院对大学生关于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意见调查显示,有高达78.6%的大学生认为当前的政治课教材内容太理论化、太抽象化,这极大地影响到大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3)教学方式与社会互动不足。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名义上都按国家规定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理论教学,鲜有实践教学,即使有实践教学也多是把课堂讨论、课堂演讲等作为实践教学,学生几乎没有走出校园进行真正的社会实践。据我院对学生的调查显示,有高达92.7%的大学生希望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能走出校园,通过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

2.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支撑具有滞后性

校园之外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环境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成效高低。

(1)社会价值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也有更多的精力接触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诸多领域,他们在深刻吸收与市场经济本身相适应的竞争、责任、诚信等价值观念的同时也免不了受到同样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价值观念的影响 (如课题组在我校120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有35.6%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可以决定一切”,令人震惊和深思),使他们在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出现迷茫和困惑,这极大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

(2)社会现实问题的冲击带来的影响。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政治腐败、社会不公现象及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学习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如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实问题就强烈冲击着象牙塔里的学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思想稳定,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不良的冲击和影响。课题题调查显示,57.6%的大学生认为现在就业这么难,对未来走出校园的前途充满忧虑和悲观情绪。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互动的时代价值

1.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良性互动有助于进一步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当今的时代是开放、多元、复杂、多变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实现良性互动,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更新,从而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养的新型现代化建设人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囿于大学的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与社会现实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受教育者在走出校园时容易出现思想困惑和道德迷失。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社会化,形成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种积极回应,有助于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从而有利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良性互动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社会化,教学内容能够进一步联系具体的社会实际,特别是能把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补充到日常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通过课堂的讲解、讨论、思考、吸收丰富受教育者的知识内涵。通过教育内容的社会化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推进教育主体的社会化,促进人的发展。

3.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良性互动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急需大批具有较高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使当代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进一步认清和明确自己的社会和国家责任,从而推动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4.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良性互动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局限于固定的方式,而是需要不断突破旧的模式,不断寻求与社会发展适应的结合点。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实现良性互动就是一条可取的创新之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社会化把握外在社会发展需要和内在受教育者的实际思想水平,使受教育者思想状况与实际社会发展所需的思想状况相一致。通过二者的互动,受教育者更加深刻了解和体验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实,从而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良性互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应是思想、道德和心理都健康上进的公民。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良性互动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紧扣社会现实问题,使学生直接或间接与社会交流互动,这种具有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使受教育者将来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时能够以良好的思想状态和品德素养融入社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互动的路径选择

1.教育主体互动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主体必须实现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这主要表现为教育主体的社会化以及社会对教育主体社会化的有力支持。教育主体的社会化包括教育者的社会化和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要想有效实施思想道德的灌输教育,必须努力实现自身的社会化。教育者应多了解当今世情和国情,关注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进行自己的理论思考和研究,最后把思考和研究的心得和成果外化为日常的教学中。作为受教育者的当代大学生也应自觉地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的热点事件和热点新闻,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自我认知、自我思考和自我教育,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社会,也要为教育主体的社会化创造和提供条件,可通过定期不定期对教育主体进行培训或组织社会参观实践活动等方式来促进教育主体的社会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通过定期培训、社会实践和集中学习等强化教育主体的社会化,使师生在了解社会、思考社会和服务社会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品德素养。

2.教学内容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实现教学内容的社会化:一方面,教育者在理论讲授中,应以社会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不断充实、更新蕴含社会生活的教学内容,引导受教育者分析社会发展规律,评价社会价值倾向等,进而通过对社会现状的理性辩证思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职能,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社会也要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社会化做出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进一步降低教材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与时俱进地补充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对社会现实生活有所思考和探索的东西,使教学内容更具生动性,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承担全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一直以来坚持每周招生教学例会,实施集体备课战略,在交流中更新补充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内容,取得较好效果。

3.教育载体的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应在教育载体方面实现互动。思想政治课教学载体的社会化体现在诸多领域,主要表现为:(1)利用网络社会信息资源实现教学社会化。互联网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也是人际交往的工具,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同时也要创造条件给师生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平台。高校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通过发布、宣传、学习、利用健康有益的网络信息,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网络教育,引导学生科学上网,规范自身的网络社会行为。我校就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教育主体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师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学习网络,利用好网络社会的教育资源。(2)利用社会榜样作为教学载体实现教学社会化。社会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模范,代表着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大学生学习的楷模。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注意把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作为教学的好教材,在组织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及时邀请他们来学校给学生作演讲报告或与学生座谈对话,激励学生奋发成长。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就经常邀请优秀校友、莆田市优秀企业家、法院法官来我校作报告,使大学生明白社会中成长的不易和社会中的法制规章,激励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3)通过社会实践载体加快教学社会化。当前受教育者只学习生活在象牙塔中,社会认识不深,社会经验严重不足。为此,高校和社会应创造条件,支持受教育者的社会实践活动。受教育者通过社会实践,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缩短受教育者与社会的距离,通过亲身实践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学以致用,在思想道德领域也会有质的提升,这是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我校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校外建立了两个实践基地,一个是蔡襄故居,一个是当地的人民法庭,经常组织学生到基地实践,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起正面引导作用。

4.教育环境互动

高校历来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源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点和生产地,是引领文化潮流、传播科学思想、开创新风的地方。高校理应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高校不仅要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较好的教学环境,还要通过加强与社会、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凝成教育合力,形成教育的整体力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为社会,则应创造条件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优质的外部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靠教育者的说教,还应借助社会力量和社会环境的支撑,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此引发的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价值观念,由利益问题引发的党内腐败现象及一些现实问题(如分配不公、就业问题等)都强烈冲击着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们,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参与。(1)加强宣传教育。要以政府为主导,占领一切思想文化阵地,正面地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宣传社会的真善美,批判假恶丑,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2)加强法治建设。国家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努力践行依法治国理念,通过完善法制和法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尚,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优质的社会环境。(3)加强网络管理。当今社会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和虚拟性,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不断涌现,给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较大的影响和挑战,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通过优化网络信息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优质的隐性环境,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4]董娅.挑战与回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刘书林,陈立思.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6]潘玉腾.现代思想道德教育论[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3.

The Research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teracts with Society

Chen Liping,Ruan Tianhui
(Mei zhou wa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Fujian Putian 351254)

In the new period,as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must be further innovation in teaching methods,to achieve interaction with society is a better choice.This paper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 teaching and the reality of the plight of social interaction begin to explore value of the tim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eaching and social interaction,and finally make a scientific analysis on path of interaction.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ociety,interaction

G711

A

1671-2862(2010)02-0070-03

2010-03-26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厅2009年B类社科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互动》(JBS09275)的研究成果。

陈丽萍,女,福建仙游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阮添辉,男,福建仙游人,硕士,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政治课社会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 08:59:48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读与写(2020年19期)2020-11-25 10:16:24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读与写(2020年14期)2020-11-25 08:16:00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读与写(2019年28期)2019-11-27 08:39:14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时代(2019年12期)2019-01-11 16:51:07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06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14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