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分析与发展对策

2010-08-15 00:54杨勇刚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订单式用人单位订单

杨勇刚(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分析与发展对策

杨勇刚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高等职业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其正式提出并推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发展困境,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各种不同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策,认为可以从价值认识、需求调研、培养方案、管理机制和反馈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困境;发展对策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基层一线、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它将企业和学校以“订单”的形式紧密融合,使学校与企业、生产和教学结成一个彼此依存、相互作用的“育人共同体”,因此受到了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和推崇。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对高职教育的现实意义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本出发点是为社会培养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解决了高职院校开放式办学、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就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需求等多方面的问题。

1.有利于高职院校搭建一个开放性办学平台。订单式人才培养可以提高企业参与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可以很好地建设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与联系的桥梁,为高等职业院校搭建起一个开放式的办学管理平台,在办学上引入企业的设备、师资、培训等,打破学校封闭式办学瓶颈。

2.有利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订单式人才培养强调的是一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对学校实践设施的功能与质量进行有效的完善与提升,实现“三个零距离”,即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3.有利于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三赢”。订单式人才培养对学校而言落实了学生就业,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对用人单位而言得到了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省却了岗前培训等环节;对学生而言解决了找工作的后顾之忧,使学习方向更加明确。

二、不同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产生了多种不同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如下:

1.定向委托培养模式。定向委托培养是学校受用人单位委托,为其培养人才,由委托单位提供经费,学校负责培养,这部分学生在知识学习上与其他的学生没有太多的不同,学生在接受完相应的高等教育后回到委托单位工作,这是一种广义上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它可以使经济欠发达、人才需求迫切的地区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急需的人才。

3.松散型订单培养模式。松散型订单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人才需求情况,随机选择相应的职业院校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的时间选择和规模上都具有一定的松散性和不确定性,一般采用“虚拟”班级的形式组建班级进行教学,不打破原有班级建制,主要利用学生业余时间进行用人单位企业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人才培养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4.“2+1”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提前一年进入学校与学生签订就业意向协议,对意向学生进行单独组班或“虚拟班”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和用人单位在教学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方选派优秀教师共同教学,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接受校企双方的共同培养,这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有机结合。

各种不同形式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订单式培养模式也不例外,由于受到各方面的条件制约和限制,存在一定的发展困境和不足。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

1.重技能教育轻素质教育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直接性、实践性和鲜明的职业性,强调“以能力为本位”,要求教育教学面向实际,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倾向,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突出的技术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掌握了实践技能,具备了服务生产一线意识的就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还必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因此,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仅仅把培养目标局限在传授学生谋求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后续发展的需求,也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从诚信品质、学习态度、职业精神等更高的层面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支持,不仅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样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复杂多变的职业能力和生存能力需求。

2.重学校供给轻企业需求

签订产学合作订单培养的供需双方存在多重关系,在订单人才培养教学方式上往往存在一些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一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批量要求与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矛盾。学校从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规模效益出发,往往对企业订单培养数量上有一定的批量要求,而企业自身岗位多样化的属性决定了其个性化的人才需求,很难整合成批量大订单。二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周期与企业即时性需求矛盾。企业对订单人才的需求往往是即时性的,但学校人才的培养却需要一定的周期,企业的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时间上来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3.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发展

短暂的昏迷之后,我的眼睛又能看见了。一股血性冲上了我的脑门,我从店堂外卖西瓜的水果摊上抢了一把西瓜刀,冲着打我的保安劈面砍去。保安也许是退伍军人吧,显然是练过格斗的,他身法敏捷地躲过了我的劈杀,闪身转到了我的背后。他反擒住我的胳膊,双手抱住我的头颅,猛一用力——喀嚓!我的脖子被拧断了。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目标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了学生上岗快、动手能力强和岗位稳定性高等目标,也解决了学校就业难问题。但是,另一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可能会忽略了学生终生职业生涯的基础准备教育,从而导致订单培养的单一性与学生职业兴趣多样化矛盾,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可能会产生岗位技能浅窄性与职业技能宽广性矛盾,减少了学生成长的机会成本。

四、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困境的化解对策

各种不同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来说是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通过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实施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其最大的优点就是针对性强,岗位需要什么技术就学习什么技术,需要什么知识就学习什么知识。而要突破其发展过程中的困境,笔者认为,解决之道在于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认识、需求调研、培养方案、管理机制和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转变、建设和深化。

1.价值认识上从技能订单向素质订单转变

传统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核心在于培养用人单位所必须的技能为主,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现在职业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是对“现在职业人”的最基本要求,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健全人格及健康心理的教育,培养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营销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价值认识上,需要改变以往目标单一的技能订单,转变为素质订单,也就是说要重视职业岗位对人才软实力的要求。因此,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困境的突破首先必须在价值认识上重视高技能教育的同时,更应强化高素质教育。

2.需求调研上加强订单培养的前瞻性

传统的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岗位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它是以劳动者终身固定于某一岗位为前提的,是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的,与之相对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定位在了以“胜任某种岗位”、“具备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能力”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标准,这一培养目标的定位极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的高节奏、高竞争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导致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的变换速度大大提高。因此,学校在签订订单协议前需要加强企业需求调研,克服确立“订单”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需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3.培养方案上拓展订单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随着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集约化经营,劳动分工从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这就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工作的能力。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国家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一些岗位必然会消失,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新的企业和行业的兴起,新的工作岗位也会不断涌现,从而出现了每个人现在的工作岗位和未来工作岗位不确定性的矛盾。而要解决学生订单式培养的定向性与未来工作岗位的不确定的矛盾,学生惟有拓宽订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多项技能,增强适应就业的能力。具体而言,拓展订单教育的广度就是要扩展人才培养订单的目标岗位数,将相近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进行整合。拓展订单教育的深度就是根据目标岗位上工作者的职业发展路线,提前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知识、能力和素质储备。

4.管理机制上保持订单培养的动态性

传统的订单培养具有较强的静态特征。学校和企业订单合作意向一旦确定,学校就会按照订单需求培养学生,很少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结果往往会造成企业和学校的多方面脱节。因此,保持订单培养管理机制上的动态性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手段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订单双方密切合作,加强沟通,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进行质量监控,学校则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人才需求变化进行监控;其二,学校职业研究等机构加强对宏观环境、人才市场需求、企业运作情况等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其三,建立培养对象的选拔和淘汰机制,实现动态管理,纠正学生思想上存在的订单班就是“保险箱”的错误观念。

5.反馈机制上实现良性循环

高职院校要重视对订单培养学生的就业跟踪服务,通过学校教学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以电话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现状和协议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和用人单位沟通,听取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和建议,总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被认可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毕业生就业后在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还存在什么缺陷,及时调整在校生的培养方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形成订单培养学生就业反馈机制,促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循环发展。

[1]刘泽军,刘敏,尚志勇.论教育目的的总原则[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2]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施祝斌.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5,(4).

[4]彭移风.高职“订单式”培养模式要处理好三大关系[J].成人教育,2007,(6).

G71

A

1006-5342(2010)10-0168-02

2010209215

猜你喜欢
订单式用人单位订单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