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兆格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450001)
浅析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模式
吕兆格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450001)
针对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讲练+复练——体验”的教学模式,即“大班讲,小班练,分组体验,网上再现”。这种教学模式以精讲多练和体验教学法为基础,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教学模式
近几年选择来华学习医学专业的外国学生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统计,在我国接收外国长期留学生的15个学科中,医学学历留学生的比例最高,这说明我国医学留学生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但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仍处于真空地带,是医科来华教育的最薄弱环节[1]。
2007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其中第14条要求:“汉语作为必修课程应贯穿教学全过程,以适应学生在华学习生活的便利和后期接触病人的需要。”这一规定明确了汉语在医学留学生教育中的地位,也对汉语教学的安排提出了要求。这一政策的出台打破了各院校原来的教学计划,这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问题上都给各学校带来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的医学学历留学生(简称医学生)大多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周边发展中国家,考虑到其原有的学习语种及毕业后要通过他们国家的医师资格考试的客观需要,多数学校采用全英文授课,解决了留学生学习的语言障碍。他们毕业后一般回国就业,只是在中国留学期间需要学习、使用汉语,这极大地抑制了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再加上汉语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尤其是汉字的认读和书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在医学留学生的教学中,汉语教学历来不受重视,学生常把汉语课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迟到、缺课现象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学校为了方便管理,往往把留学生的宿舍放在独立的宿舍楼,学生就局限于内部之间的交际往来,形成一个封闭圈。这无形之中也阻碍了留学生跟中国学生打交道和使用汉语交流的机会。学校虽然给医学生开设了汉语课,但由于定位不明确,汉语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均不能令人满意,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但是,如果医学生不会汉语,就会给他们的生活和临床实习造成很大的困难。在中国学习和生活,免不了要和中国人打交道,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会英语。而且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留学生说的英语也带有各自的语音特色,有时很难听懂,这样就造成了交际障碍。在临床实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讲中文的病人,而且各医院的病历、处方等基本上也都是用汉语书写的,如果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就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难以对某种疾病形成系统的认识,从而影响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把握,更不用说会出现看不懂病历、写不出处方、面对病人不知所措的情况。因此,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不容忽视,对其教学模式的研究更是迫在眉睫。根据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特点,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医学生基础汉语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讲练+复练——体验”的教学模式,即“大班讲,小班练,分组体验,网上再现”。
医学生的汉语教学属于汉语环境下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既有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共性,又有不同于一般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地方。但由于医学生和汉语生在汉语基础、学习期限、学习目标、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所以,医学生的汉语教学和汉语生的汉语教学,二者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时计划等方面皆有所不同。
从学习者的年龄层次来看,医学生的年龄相对比较整齐,入学时一般18岁左右,皆为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比较年轻,接受语言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强。而汉语生多为日韩学生①根据2004—2008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对全国来华留学生的统计,来华留学生人数排在前3位的国家是:韩国、日本、美国。。汉语生虽然也都是成年人,但其年龄差别较大,一般在18—50岁之间的居多,他们通常理解能力较强。
医学生多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周边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宗教气氛比较浓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其思维方式、民族心理、认知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这些都影响着汉语的教学和学习。
汉语生来中国学习的目的就是学好汉语,而医学生来中国的目的是学习医学,汉语只是其中的一门必修课。因此医学生的汉语教学目的就是“掌握基本汉语知识,了解中国概况”,即结合其专业课的学习,对学生的汉语能力进行训练和提高,使其满足在中国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并通过HSK相应等级的考试,顺利完成学业。
由于学习目的不同,对汉语生和对医学生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不同。汉语生教学的课程不外乎语言课、语言知识课、翻译课、文学课、相关文化知识课等几个大的类型。但不管什么课,他们的教学语言都是汉语,可以说是“全面浸入式”的学习环境。而在医学生汉语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则要求选择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交际中最常用、最急需的东西,既结合其专业,又要有系统性;既要满足在中国生活和实习的需要,又要照顾到通过HSK考试的需要。
虽然汉字存在难认、难写、难记等“三难”问题,但汉字是汉语的书写形式,要学习汉语,理应要掌握汉字。因此,相对于日本、韩国这些汉字圈国家的留学生来说,汉字问题在非汉字圈的医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汉字认读成为学习的最大障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习者的积极性,容易使他们产生挫败感,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汉字的障碍和其学习专业目的的制约,医学生往往重视听说,而忽视读写,因此其汉语听说能力则高于读写。而日韩学生多比较拘谨,喜欢用书面形式辅助听说,通常在回答问题或发言之前用母语或汉语打好草稿,汉语读写能力往往高于听说[2]P69)。因此,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及其学习目的和学习特点的不同来确定。
已有的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模式和方法,虽然有的也可以在医学生的汉语教学中运用,但针对性不强。从医学生汉语教学的自身特点出发,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看,我们认为应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针对医学生的汉语教学模式,以便满足医学生的汉语学习需求。
我们根据医学留学生的特点及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特点,编写了以医学留学生为使用对象的汉语教材《体验医用汉语教程》;根据教育部的“汉语作为必修课应贯穿教学全过程”(学制六年)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形成了“讲练+复练——体验”的教学模式。
分技能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各种类型的汉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但是按技能分课型,未必是学习语言技能的最佳途径[3](P335-336)。因此,不分课型是根据医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由于课时的限制,医学专业的汉语课不可能分成读写课、听力课、阅读课等课型,它只能是一门综合课[4](P504)。
因在中国生活和交际的需要,医学生首先要掌握听说,但是又因为有教学实习和HSK考试的需要,所以在注重听说的同时,也要推进读写的教学。学习之初先学习语音,一开始就要大力纠正错音,加强练习难音,在语音阶段结束以后(第6课)开始出现汉字和练习写汉字。我们强调写汉字的目的是要做到以写促学,因为所谓汉语难学,主要是汉字难学,难又难在写上,尤其是对这些非汉字圈国家的医学生更是如此。
汉语教学的目的重在应用。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学完以后要有所用,否则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慢慢降低直至消失。医学生学习汉语有三个功利性的目的,一是生活需要;二是实习需要;三是HSK考试的需要。结合这三个方面,我们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每课学完都有现买现卖的成就感,让学生感到每次上课都有收获。
教材是教学之本,决定着教学的基本内容,体现着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教学质量起着基本的保证作用。通过访谈、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我们了解了医学生的汉语学习需求,整合出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或话题,选择了学生急于表达的,眼前急需解决的交际问题,如换钱、买东西等,编写出了《体验医用汉语教程》。这是一套专门针对医学生的汉语教材,具有适应他们专业性质的特点,侧重培养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力,使其能尽快适应中国生活。同时教材中也增加了一些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与健康有关的话题。
本套教材兼顾系统性和实用性,遵循了教材编写的常规原则:由易到难、急用先学、循序渐进、重复再现等。教材的总体框架是功能型的,即以功能项目或交际情景、交际内容为纲来编写对话和短文。除此之外,我们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还特设了“医学小词典、练练音、写写字、组组词、我说我生活、背景知识、今天我坐诊”等几个特色栏目。
大班讲。入学时我们进行了分班测试,并根据成绩进行了分班,大班60人左右,小班20人左右。大班课以精讲为主,讲解重点词语、课文和注释、语言点及有关文化知识等,但是也有20%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消化和操练。要求学生课前必须预习。
小班练。学生分成小班,对重点内容及语言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反复操练,直至学生学懂会用。因为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练出来的。同时我们认为背诵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对话和短文都要求学生会背。
分组体验。分组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为主的语言教学形式,3—5人一组,可以进行课堂模拟语言交际的体验,也可以进行课外的真实情景的体验。课外是课堂的延伸,课堂上的体验是情景或现象的模拟,课外体验的才是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通过对汉语的不断“摔打”、“体验”与“认识”过程,学生在反复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汉语的规律,进而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
网上再现。所谓“再现”,一是教学内容的再现,老师把当天学习的语言点、上课过程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等挂在网上,以便学生复习巩固。二是师生再现,通过教学平台、公共信箱、个人主页、BBS等多种形式和学生进行非面对面的交流,还可以实行网上辅导答疑,适应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学习风格。
测试和评估。测试的目的,一是考察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自测;二是让学生熟悉HSK考试题型。测试用单元测、期中测和期末测及口试、笔试(包括听力测试)等多种形式,用HSK和医用汉语两把尺子衡量,期中和期末考试后根据成绩重新分班,调整小班,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并调节班级水平,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推进和教学的针对性。
[1]吴晨阳.论医学英语学历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和教材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0).
[2]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李泉.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周小兵,朱其智.对外汉语教学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Chinese teaching for medicine-majored foreign students,we have put forward a teaching mode,namely,giving lectures-reexercising-experiencing.We give lectures to large class,do exercises in small class,experience in groups and then represent it all online.Thus,students’activeness and initiative are greatly aroused,and their communicative abilities in Chinese are well cultivated.
Key words:medicine-majored foreign students;Chinese teaching;teaching mode
(责任编辑:宋孝忠)
On the Chinese Teaching Mode for Medicine-majored Foreign Students
LV Zhao-ge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G424.1
A
1008—4444(2010)02—0122—03
2009-12-25
吕兆格(1976—),女,河南濮阳人,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
*本文曾在第九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北京)上宣读,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谨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