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分解细化策略

2010-08-15 00:47:04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细化生字

王 芳

(大连教育学院小学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 1160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分解细化策略

王 芳

(大连教育学院小学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 116021)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阅读教学总目标与各年段目标,阐述了人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细化分解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细化分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了阅读教学总目标与学段目标。这些教学要求都是从宏观层面提出来的,要真正落实到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就涉及到阅读教学目标的分解细化。阅读教学目标的分解细化策略,吸收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同时结合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课文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具体化、可操作的目标。这样,有助于教师在具体阅读教学中把握课程标准,落实与达成具体教学目标,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一、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目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具体、可操作和可测量的。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认为:教学目标应包括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两部分,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既能概括说明教学内容,又能用特定的术语描述出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应达到的效果,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目标陈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评价,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用便于操作的词语来描述,这些词语一般为外显行为动词。为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可采用兼语句式表述目标。

以《观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课为例,传统教学目标设计如下: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字正腔圆、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潜心会文,联系文境,体会词句的含义;静心涵咏,融情体验,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反思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我们认识到《观潮》一课目标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目标陈述的语言过于学术化,二是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比较混乱。

《观潮》一课的教学目标可分解细化为: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了解作者是按照观潮先后顺序记叙的;能画出描写大潮前后变化的语句,运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词句的含义,感受大潮的壮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目标的表述分解细化阅读教学目标使阅读教学目标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在目标的达成与否、达成到何种程度上又可检测。

二、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目标的框架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方智范教授说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一个人语文素养形成的三个重要因素,是不可偏废、不可缺失的。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要细读文本,理清三维目标,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是滋长生成体验性目标的土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体验性目标,它对所采取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的逐步整合与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内在的联系,才能在目标设计、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取得最佳整合效果。

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课为例,传统教学目标是按照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具体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等词语;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对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认为:《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分开来呈现,看起来十分清楚,但是在阅读教学中会使教师陷入三维目标分割实施的误区。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可分解细化为: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等词语,借助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题的含义;在质疑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内心感受;借助课外资料,感受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进一步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目标的框架分解细化阅读教学目标,让每一目标对应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板块,有机融合三维目标,分层推进,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确定“最近发展区”,帮助儿童从“现有水平”达到“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1]

这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起点,确定合适的教学终点,使教学获得最大增量。在设计课文教学目标时应体现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要求,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结构与理解水平等差异,制定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做到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的有机结合。[2]

以《学会看病》(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课为例,传统教学目标设计如下:认识11个生字,理解“按图索骥、艰涩”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透过以上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我们不难发现:《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教学目标与三年级下册学过的有关母爱的《妈妈的账单》一课教学目标(读准注音的生字、多音字,理解“账单、报酬”等词语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相比,除了多认几个字词外,其余几乎差不多,看不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提升。

上文提到的《妈妈的账单》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就应该根据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和文本特点,同时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解细化的目标可设计为:读准注音的生字、多音字,理解“账单、报酬”等词语;学习默读课文,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反复诵读、对比两份账单时,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而《学会看病》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则应该根据第三学段教学目标和文本特点,同时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解细化的目标可设计为:认识11个生字,运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等方法理解“按图索骥、艰涩”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母亲心理、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责任和无私的爱,懂得用实际行动报答母亲。

通过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教学目标分解细化所呈现的教学目标设计,既顺应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又落实了课程目标的要求,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总之,通过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目标的表述、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目标的框架和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个策略,实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分解细化。

[1]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余震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7.

[2]刘君鄂.浅谈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与阐述[J].双语学习, 2007(11):132.

[责任编辑:阅文]

Disassemble and Refinement Strategies of
Teaching Goal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Wang Fang
(Center ofPrimary School Teacher Education,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 116021,China)

According to general goals and grade goals of reading teaching ofFull-time Compulsory Education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trial version),the paper expounds the disassemble and refinement strategies of teaching goal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on the basis of textbooks by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primary Chinese;reading teaching goal;disassemble and refinement

G623.23

B

1008-388X(2010)04-0070-02

2010-09-18

王芳(1972-),女,辽宁大连人,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细化生字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青铜葵花》选段
中小企业重在责任细化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6
“细化”市场,赚取百万财富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16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考试周刊(2017年77期)2018-01-30 12:53:50
“住宅全装修”政策亟需细化完善
中华建设(2017年3期)2017-06-08 05:49:29
生字变身
基于数据分析的大气腐蚀等级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