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促进湖北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0-08-15 00:45:06欧阳万坤
当代经济 2010年1期
关键词:县域全省工业

○欧阳万坤

(湖北省经信委主任)

2009年,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经信委系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形势,精心组织经济运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了工业增速下滑趋势,全省工业呈现出增速回升、效益改善、结构优化、活力显现、后劲增强的态势。

一、2009年湖北省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基本实现

1、生产增速稳步回升

从工业增速运行轨迹看,元月份仅增长6.4%,一季度探底回升,二季度在15%左右盘整企稳,三季度以来进一步加速,11月当月回升至27%。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224.84亿元,增长17.8%,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完成增加值4600亿元,增长18%左右。

2、经济效益持续改善

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收入13235.1亿元,增长17.4%;税金697.6亿元,增长21.5%,较上半年、三季度分别提高14.5、5.6个百分点;利润675.8亿元,增长10.4%,扭转前三季度持续下降局面。亏损企业亏损额81.4亿元,下降28.2%。“两项资金”上升13.9%,升幅明显回落。

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内部结构持续改善,轻工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1—11月增长24.4%,快于重工业增速7.2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结构调整为31.1∶68.9。“千亿工程”产业进一步壮大,汽车、食品、电子信息、纺织产业在严峻形势下保持快速增长,对全省工业增长形成有力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预计高出全省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汽车产销双双突破百万辆,乘用车比重达到49.5%;光缆、显示器、手机、数码相机、服装、白酒、船舶等重点产品产量大幅提升,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80%以上。节能减排成效突出,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0.43吨标煤,同比下降12.9%。

4、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工业投入特别是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大。1—11月,湖北省完成工业投资2509.75亿元,增长26.9%。其中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168.8亿元,增长44.8%,新开工项目5508个,同比增长52.7%。富士康、神龙二厂、东风自主品牌、新冶钢460、鄂钢宽厚板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为工业发展积蓄了后劲。

5、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县域经济继续强劲发展,前三季度,湖北省县域生产总值增长13.4%,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1—11月,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3%,分别高于全省4.3、11.6、12.1和2.4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成长步伐加快,1—8月,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13户,预计全年增加1800户;非公有工业保持快速发展,1—11月完成产值7333.7亿元,增长27.7%,高于全省增速11.3个百分点。随着县域经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区域增长格局发生积极变化,12个市州工业增速超过20%,规模块头较小的市州工业明显提速,基础较为薄弱的黄冈、咸宁等9个市增速超过24%。

二、2009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成效显著

1、精心组织企业生产,全力以赴保工业增长

年初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保工业就是保增长、保大局,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措施。湖北省经信委按照“抓早、抓紧、抓实”的原则,坚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促年,切实加强工业生产的组织协调。及时下发《关于做好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工作的紧急通知》,组织企业节日加班生产,督促企业提高开工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前下达工业生产调度、产业集群发展等专项资金。强化形势的跟踪监测,在坚持月度分析、季度例会的基础上,迅速启动了50户重点企业旬报制度,及时发现并研究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苗头性问题。及时召开季度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各级政府和部门深入企业调研督导,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加强经济运行调节,针对年初工业生产增速急剧下滑、用电需求大幅萎缩的形势,在督促发电企业衔接煤源、确保重点合同基数的前提下,加大电力发供用三方协调力度,有效扩大了工业用电需求。随着下半年经济形势好转及枯水期到来,经信委高度重视要素保障工作,及早谋划,积极应对,先后四次召开组煤保电专题会议,组织专班到山西、河南等产煤省及铁道部和有关路局争取电煤资源及运力。对火力电厂实行“以煤定发”的奖罚办法,进一步调动电厂组煤的积极性;提早制定外购电预案,争取到近30亿千瓦时的外购电支持。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及时启动电力应急预案,搞好电力发供用综合平衡。此外,加强工业应急协调,扎实做好甲型流感抗病毒药物疫苗生产储备工作。

2、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扶持汽车、钢铁、石化、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加强光电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培育,推动了“千亿产业工程”发展。参与并组织了全省电子信息、钢铁、建材、石化、纺织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的编制工作。做好重大项目策划,编制了湖北省技术改造导向计划,对今明两年的技改项目进行筛选和评估,建立了全省工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库,规划项目2815项。加强重点技改项目的调度管理,加快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确保了全省技改投资的快速增长。加大国家项目资金对接力度,共争取到国家安排各类项目302项,总投资302.84亿元,补助资金14.42亿元。其中在鄂央企重大技改项目补助资金6.76亿元,地方企业技术改造切块资金4亿元,重大技术专项1.28亿元,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补助资金9000万元。此外,积极汇报并争取工信部出台支持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若干意见。认真筹备第五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暨创业投资项目洽谈会,提高办会层次、规模和影响,产生了积极效果。

3、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富士康、武汉芯片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1353工程”,突出扶持11家重点企业和30家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积极推进“两化”融合,组织武重等企业申报国家“两化”融合试点,实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加快重点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组织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培训,促进了湖北全省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和各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湖北省直部门业务网实现了互联互通,市州电子政务有序推进。制定出台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促进了农村信息资源整合。加强全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建立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工作制度,确保了全省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坚持依法行政,促进了无线电管理工作发展。

4、大力实施成长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严格落实成长工程工作目标责任制,通过动态管理、督促核查、定期通报等措施,有力推动了中小企业的成长。突出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争取国家979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入股参与省级再担保平台建设,着手开展全省金融性担保机构设立与变更行政许可工作。截至9月底,全省备案的118家担保机构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64.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0.8%。积极推进银企对接合作,仅全省银企合作促进会议签订贷款协议159亿元。积极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认真受理和严肃查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加重企业负担的各类案件,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5、扶持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一主三化”方针,不断推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各项政策落实。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组织2008年县域经济发展考核。精心组织筹备分别在黄冈、荆门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域经济现场会,在全省上下产生积极反响;以产业集群为抓手,加强对重点产业集群及县域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培育和指导,用好产业集群专项和20亿元县域专项资金,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加大贫困地区县域经济支持力度,组织编制了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6、扎实开展大企业直通车服务,着力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坚持把服务企业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积极搭建大企业直通车网络服务系统,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对155户重点企业开展直通车服务,先后为武重、武钢、白云边、兴发集团等一批企业协调解决了实际困难和问题。坚持以产品湖北省内循环为突破口,支持省内重点企业开展互利合作、稳定和扩大生产。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部署,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武钢产品省内循环的意见》,组织武钢与7家重点企业及十堰等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认真筹备召开武钢现场办公会,先后组织了武钢与省内300家企业、分区域专场、重点工程项目等系列供需对接活动,去年武钢省内钢材销量已达642.83万吨,同比增长18.9%。研究出台了支持东风汽车公司发展的政策意见,组织筹备支持东风公司发展现场会,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组织东风公司汽车下乡、汽车产品供需对接会等系列活动。

三、2010年紧抓调结构“牛鼻子”带动全面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趋稳和国内经济回升向好,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会总体好于去年。我国工业经济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工业品市场需求和价格逐渐回升,各方面信心明显增强。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揽子计划还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将继续发挥。“后危机时代”是经济转型、产业创新的发展良机,中央刺激消费的政策导向有利于湖北内生型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中部崛起以及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战略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沿海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等,为湖北工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突出的科教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也为我们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但同时要看到,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仍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明年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仍然复杂。全球需求依然不足,金融领域风险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比较脆弱;出口形势依然严峻,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后劲乏力,部分领域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国内经济回升的基础不牢固、内生动力不足。湖北省工业经济虽然回升较快,但产业层次偏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凸显,同时还面临大宗产品价格波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生产要素趋紧等困难和压力。这要求经信委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更加扎实务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实施工业兴省战略,把速度与质量、效益、后劲结合起来,把抓大工业、大企业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着力调结构,着力推转型,着力促融合,着力壮规模,扎实抓好结构调整、要素保障、技术改造、“两化”融合、节能减排、市场主体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县域GDP增长高于11%,县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5%,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00家。围绕以上目标,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经济运行组织调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虽然当前全省工业经济稳步回升,但尚未全面复苏,要牢固树立“工业第一、企业老大”的理念,围绕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组织协调,巩固应对危机成果。一是加强经济运行预测预警预控。密切跟踪金融危机引发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变化,健全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和预警预测体系,加大能源资源、大宗产品、生产要素市场供需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测力度,防范和化解苗头性问题和行业风险。坚持月度分析、季度例会制度,研究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引导和指导。二是强化煤电运综合协调。当前煤电供应异常紧张,明年煤电供应紧平衡可能趋于常态。千方百计保障重要要素供给是明年工作重大任务。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方责任,大力组织电煤资源,争取产煤省和有关铁路局的支持,落实好电煤重点合同。推进煤电长效机制建立,督促电厂加大储煤能力建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搞好电力发供用综合平衡。有序推进电力大用户多边交易试点。三是加强经济效益目标考核。随着经济形势好转,大宗产品、工业原材料价格趋于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突出抓好亏损大户的扭亏增盈,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消耗,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减少亏损、扩大盈利。四是继续以产品省内循环为抓手,大力支持武钢、东风公司等企业开拓市场。积极鼓励和引导消费,抓好家电、汽车下乡、汽车及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落实,将扩内需政策转化为生产力,切实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五是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完善全省工业系统应急体系,搞好医药等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有效应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发性事件。

2、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在发展中调结构,以调整促发展,围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这一主线和自主创新这一中心环节,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调整振兴。全面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进一步落实配套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深入推进“千亿产业工程”,壮大产业规模,推动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向更高目标跨越,力争纺织行业过千亿。加快发展船舶、数控机床、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制造等装备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编制好《2010年全省技术改造导向计划》,搞好技改项目的策划、储备,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库。大力争取国家技改专项资金支持,突出抓好100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核高基和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突出抓好嵌入式高效复合纺纱等一批能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的共性、关键技术项目。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度,扶持建设一批省级和国家级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产业中试基地。精心谋划第六届产学研洽谈会,加速推进新型显示器、二维条码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提升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三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按照“突出特色、拓展领域、优化平台、聚群发展”的要求,组织编制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和专项规划,推动光电子、生物、新能源与环保、消费电子、新材料、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围绕软件、信息服务、智能传感、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策划启动一批研发、产业化和市场化推广重大专项工程。大力支持武汉综合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工信部授牌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抓好技术支撑、创业服务、投融资、公共服务、信息情报、人才引进等六大平台建设,促进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四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企业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五是做好品牌质量工作。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强化工业生产全过程管理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工业生产质量管理。围绕工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产业规模壮大和竞争力提升,精心组织编制“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3、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两化”融合进程

充分履行工业和信息化管理职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一是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加快实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方案,突出抓好富士康、武汉芯片等重大项目的达产及产业链延伸。加快实施二维条码、无线宽带、安防工程、LCOS光引擎、软件等五大科技专项,加大电子节能和光伏产业项目策划、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增长。二是搞好信息化推广工作。进一步完善省级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立完善平台的管理和运维体制,扩大省电子政务网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和城市社区信息化工作。三是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研究制定湖北省信息化建设政策、标准和规范,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控制能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应用,抓好试点,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在企业层面,围绕产品研发设计、过程控制、企业管理、物流市场、人力资源开发、新兴产业和技术改造等七个环节,选择50户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试点示范,引导企业加快信息化步伐,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在行业层面,推介各行业信息化的典型案例,支持推广应用行业共用信息技术。继续在冶金、汽车、机械、化工、建材等行业实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按照“管好频率、管好站台、管好秩序”的要求,加强无线电频率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大无线电监测和干扰查处力度,推进无线电新业务开展。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全省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

4、强化对企业协调服务,促进市场主体培育

坚持大型企业做大做强、中型企业转型发展、小型企业加快成长的思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向“梯队培育计划”转变。一是深入推进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建立大企业直通车网络服务系统,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建立服务企业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日常协调机制,及时、快捷地为155户大企业搞好服务。建立和落实考评督察制度,不断提高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二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研究制定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兼并重组和扶优扶强有机结合,支持一批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强做大。引导生产型企业与资源型、科研型、商贸型等企业纵向和横向整合,增强综合竞争力,形成一批营业收入过百亿、千亿的大公司、大集团。三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出台相应政策文件,协调金融、财税、社保等部门落实好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成长工程,在抓好“小进规”企业培育的同时,选择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打造一批营业收入过5亿、10亿元的“小巨人”企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协调各地增资入股省级担保平台,不断增强各级担保机构的担保服务能力和资本金实力。继续加大金融机构协调力度,推动银企对接会贷款项目的落实。四是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突出抓好宜昌三峡全通、东风本田扩产等110个重点工业增长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项目配套、产业链延伸和生产要素保障等问题,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和早日投产。

5、加快壮大县域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继续坚持“一主三化”方针,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的实力。一是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争取信贷支持,加大政府投入,改善软硬环境,加快县域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二是抓好产业集群发展。坚持县域经济集群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发展一批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强对产业集群的指导,对全省60个重点产业集群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发挥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扶持影响制约集群壮大与升级中产业链和服务链薄弱环节的项目建设,培育集群领军企业,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和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集群内快速发展。推动集群内服务体系建设,搭建物流、展示、融资担保等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三是加大政策督办落实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加大考核检查力度,定期通报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四是认真筹备好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营造发展氛围。继续完善县域经济评价考核办法,更好地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

6、强化工业节能监管,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完成

工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制。研究制定年度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工业节能减排跟踪监测和监管,联合有关部门开展节能工作督察,对完成目标有困难地区进行督导。二是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以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企业能效对标活动。突出抓好耗能1万吨以上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加快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小火电”关停任务。二是加大节能改造力度。研究促进工业节能改造的政策措施,编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专项规划》,支持一批节能减排项目建设,鼓励企业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动高用能行业节能设备改造和节能流程再造,加快现有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施建设。三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贯彻抑制产能过剩有关产业政策,推动钢铁、水泥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落实节能发电调度方案,进一步完善差别电价政策,限制“两高一资”产业落后产能。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循环经济支持力度,通过工业园区等有效方式,促进循环经济模式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在汽车零部件、钢铁、水泥等行业开展再制造试点,提高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

猜你喜欢
县域全省工业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山西财税(2019年1期)2019-03-01 05:31:04
工业人
黄河之声(2018年5期)2018-05-17 11:30:01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6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河北水利(2016年8期)2017-01-13 12:39:00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8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51:5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基础教育(2014年3期)2014-04-16 05:29:04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