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在朝鲜战争问题上分歧与合作的原因

2010-08-15 00:51石俊杰
东疆学刊 2010年3期
关键词:朝鲜战争英美苏联

石俊杰

(四川外语学院英语学院,重庆400031)

英美在朝鲜战争问题上分歧与合作的原因

石俊杰

(四川外语学院英语学院,重庆400031)

朝鲜战争爆发后,英国支持美国的在朝鲜行动并派兵参战。但因两国在朝鲜战争中有不同的目的和利益诉求,分歧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另一方面,鉴于对付共同敌人的目的以及英国所具有的“唯一可以依赖的真正盟友”的地位,美国有时也对英国让步;作为英国来讲,其外交的重点和核心是维护和加强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所以也需要对美国妥协。朝鲜战争中英美的分歧与协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美关系的复杂性与非对称性。

英国;美国;朝鲜战争;分歧;合作;原因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从6月到9月大概3个月的时间里,作为美国的首要盟国,英国无论是在政治立场上还是在军事行动上,都与美国紧密配合。在联合国里,英国带头支持安理会6月25日和6月27日“谴责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的两项决议,并宣布赞成美国的军事行动。28日,英国内阁防务委员会同意将位于日本海域的英国皇家海军置于美国海军的指挥之下。7月25日,英国内阁决定派出一个旅的地面部队入朝参战,以实际行动援助美军。在整个朝鲜战争过程中,英国投入的兵力在“联合国军”中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

英国的出兵并不意味着英国完全同意美国的战争政策,双方的分歧与矛盾很快就暴露无遗。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联合国军”是否越过以及何时越过38线的问题、关于英国“非军事缓冲区”的提案、围绕谴责中国为“侵略者”的提案、杜鲁门的核讹诈、麦克阿瑟的指挥权问题、就发表违反停战协议之“严厉制裁”声明以及战俘遣返问题。对于英美分歧,一言以蔽之,英国反对美国的战争升级与扩大化,谋求通过对朝中方面适当让步,从而尽早获得政治解决,实现停战。

一、英美分歧的主要原因

英美两国为何会产生诸多分歧?笔者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英美的参战目的不尽相同

自从1947年冷战开始后,美国和英国都视欧洲为西方的战略重点。朝鲜战争一爆发,英美都认为这是苏联在远东的刺探性进攻。所以,美国决定出兵朝鲜,它的目的是为防御欧洲大陆而先顶住苏联在远东的扩张。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太平洋地区一直是美国争霸的目标,所以美国的参战还另有企图,即为美国在远东地区称霸开路。美国驻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一直强调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性。早在二战期间,他就表示:“濒临太平洋并拥有亿万居民的地区,必将决定今后一万年历史的进程。”[1](87)“共产党已经选择了亚洲这个地方来着手征服世界——如果我们在亚洲输给了共产党,那么欧洲的陷落就不可避免了;如果我们在这里赢得了胜利,那么欧洲就有可能避免战争从而维护自由。”[2](616)虽然美国承认欧洲防务为重中之重,但同时坚持认为远东的防务同样不可偏废,否则将会影响美国在世界的威望。既然美国参战的动机还包含着争霸太平洋为目的,那么,一旦在朝鲜半岛出现形势不利于自身的情况,美国就会考虑不惜代价进行战争。

英国人坚信朝鲜战争只是苏联的徉攻,是苏联的调虎离山之计。其目的是把西方世界的注意力吸引到远东,然后乘西方防备空虚而进攻西欧大陆甚至英伦三岛。丘吉尔明确指出:“我的眼睛并不紧盯着朝鲜,虽然远东对我们的牵制很大,但毕竟只是个牵制而已。我们应该稳定那里的局势,越快越好,因为决定世界命运的地方是欧洲,最大的危险仍在欧洲。我们必须弥补欧洲前线可怕的防御缺陷。”[3](59)英国认为西方盟国出兵朝鲜就是为了防止苏联进一步在欧洲扩张,盟国在朝鲜作战的同时决不能放松西欧防务,更不能过分地将兵力集中到遥远的东方战场而转移战略重点,从而颠倒轻重主次。

另外,英国的参战也出于维护英美“特殊关系”的目的。英国在二战后一直寻求与美国结成特殊关系,并以此来弥补其实力的下降,通过借重美国来勉强支撑自己的大国地位。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巩固英美同盟,保住自己作为美国最重要盟国的地位,同时也是为了给其他西方盟国做出表率,英国决定以实际行动支持美国的朝鲜政策,英军在“联合国军”中的数量仅次于美军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英国的主要动机还是以此换取美国信守其对欧洲承担的安全义务。英国在远东支持美国并不是无原则、无限制的,这种支持必须以不严重损害英国自身利益为前提,一旦英国发现战争的走向越来越不利于自己,它就越来越不愿意被卷入到一场对自己没有多少实际好处的无休止的争斗之中。[4](20)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参战的目的不尽相同,美国根据战况随时可能考虑将战争升级。而英国认为如果战争扩大,如果在东方陷入苦战,就必然会削弱欧洲的防务力量。假如此时苏联军队发动对欧洲的进攻,英国将无力阻挡。所以,英国强调不管朝鲜战场的局势如何紧张,西方盟国都应该首先集中精力加强西欧防务,在欧洲部署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苏联的进攻产生足够的威慑作用;即使苏联贸然进攻,西欧也能有足够的武力将其逐回。英国人不愿在朝鲜冒因战争升级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也不愿意把北约组织所拥有的有限力量过多地投入到遥远的朝鲜半岛上去打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二)英国与美国对朝鲜的认知以及在朝鲜的利益有所不同

在美国的主要决策者看来,朝鲜具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朝鲜半岛北南地区从二战后分别被苏联和美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予以军事占领。随着冷战的爆发,朝鲜半岛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因为它成了作为两大阵营旗手的苏联和美国在亚洲直接对抗的唯一地区。美国白宫和国务院认为,如果朝鲜南部地区落入苏联之手,对于美国来说既是它在东亚的损失,也是其全球战略的损失;不仅是美国的一个战略要地的丢失,也是其全球威望的浩劫。早在1947年4月,美国联合战略考察委员会提出的一份研究报告就警告,美国已经在朝鲜同意识形态上的对手直接进行了将近两年的“意识形态战”,如果现在失掉这一战场,那将严重危及美国在世界上的声誉,甚至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安全。[5](174)1948年8月,杜鲁门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的关于至1950年中期的美国对朝鲜政策的第8号文件。该文件称:美国如果放弃朝鲜南部地区,将会导致苏联控制范围的扩大,从而增强苏联在政治和战略方面对中国、日本的影响;中止给予汉城足够的用于“自卫”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可能会被视为美国对其在远东盟友的背叛。文件规定,美国应当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来阻止共产党占领这一地区。[6](1167)

鉴于苏联在1948年底已从北朝鲜撤出全部军队,美军按计划于1949年6月29日全部从韩国撤出。就在撤军的同时,美国还不忘大力扩大对韩国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训练和武装韩国军队,提升韩国的军事实力。可见,在美国决策层看来,朝鲜半岛是美国遏制苏联的重要阵地,放弃它就会使得苏联得寸进尺,美国的国际形象与威望也将由此受到损害。如果美国坐视朝鲜的进攻,无异于向全世界表明美国要么害怕苏联的力量,要么漠视盟国的安全。这将使那些弱小盟国转向中立甚至为苏联所控制。尽管杜鲁门本人并不欣赏李承晚政权的许多政策和行为,也认为韩国政权并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但是,当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感到在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受到挑战,为了固守自己在朝鲜半岛上的政治利益与战略利益,便作出异常迅速而激烈的外交反应与军事反应。

与此相反,在朝鲜战争时期,英国的战略重点放在欧洲、中东以及东南亚地区。对于英国来讲,身处遥远的东北亚的朝鲜几乎没有什么利益可言。早在1945年8月,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就认为:“朝鲜对英国来说没有军事利益,英国派出占领军只是象征性的,没有军事方面的目的”。[7](7)尽管贝文在1945年12月的莫斯科协定里签字,同意朝鲜以北纬38度线为界由美、英、苏、中四国托管一段时间后独立,英国并不想陷入朝鲜半岛的政治漩涡中。英国怀疑韩国政府的能力,英国内阁对朝鲜问题并不感兴趣,很少对其展开讨论。当然,如果朝鲜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倒向西方,这必然有利于对苏联的遏制和对全球共产主义的冷战,也符合英国的利益。因此,英国参战就带有象征性,是西方“自由世界”对共产主义的反击。另外,英国决策者深知韩国本来就是美国的势力范围,即使西方的反击大获成功,统一了朝鲜,这一地区仍然是美国的势力范围,英国很难在此获得什么实际利益。对于这一场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大具体利益的战争,英国不情愿为美国火中取栗,当然更不愿意看见因战争升级而深陷其中、并为其拖累。

(三)英国与美国对中国的认知以及在华利益有所不同

大约在1949年初,英国与美国对中国形势的分析及其初步的政策考虑大体一致。双方都认为新政权将面临经济困难从而需要与西方保持经贸关系,中国也可能出现独立于莫斯科的倾向,或出现第二个铁托。为此,西方应力保在华的影响,运用楔子战略力促中苏分离。然而,随着冷战的展开,新中国完全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出台、美国侨民从中国大陆的撤离、美国对新中国的拒绝承认以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尤其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美对抗变得如此直接、全面和剧烈,新中国被杜鲁门政府确认为苏联的卫星国、西方世界天然的敌人。就此,美国在中国大陆已经没有什么利益可言了。

英国对新中国的认知与美国对新中国的认知大相径庭。尽管中英也存在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但是英国认为新中国并不是苏联的卫星国。英国政府内部的主流意见是:中共与东欧的共产党政府性质不同,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政策,绝不是苏联的附庸。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并使之与西方友好交往,它就有可能同莫斯科断绝关系,这样,西方世界就可以利用中国抵消苏联在远东的力量。[8](180)艾德礼认为:“中国人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们不是斯大林分子,不完全受苏联控制。英美的目标应是尽力分化俄国人和中国人,使中国在远东和俄国抗衡。”[9](1728~1729)英国认为:如果美国继续支持蒋介石,敌视中共政权,那结果只能使中苏关系更加紧密,更加激起中国人民的反美情绪,更加使中国倒向苏联。英国还以自身作为例证,当年英国没有因为印度实现民族独立而疏远印度,因而才成功地使其留在“自由世界”的阵营里。英国认为: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中共政权,给予新政权一些时间,让它认识到必须取得西方的援助才能克服经济困难,同时要让中共意识到与西方友好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苏联与中华民族利益在本质上的不可调和性,并将其诱上西方道路,这才是西方世界的明智之举,也是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所在。

另外,与美国不同的是,英国在华拥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二战后,英国的经济濒于崩溃,英国沦落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作为以对外贸易立国的国家,英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在于对外贸易。1947年1月20日,英国政府发表白皮书指出,若要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英国必须使出口增加75%,而此时英国的许多传统市场已经丧失。亚洲是英国经营了近百年之久的最重要的国外市场之一,英国曾以承认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独立作为交换条件来维持那里的传统市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了获得亚洲的贸易机会,英国绝不放弃哪怕一丝一毫的希望。而中国是亚洲规模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英国在华的商业利益价值达到3亿英镑,所以,无论有什么理由都不足以让英国放弃中国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对英国就有了特别的意义。早在1946年6月,英国首相艾德礼就宣称:“我国的对华政策是尽一切可能进行双边贸易”。[10](249)以中华会社为代表的势力强大的商业团体,强烈呼吁扩大对华贸易。随着中美全面对抗,英国不仅打算保住原有的在华贸易阵地,而且还想利用中美经贸关系完全中断的大好时机,进一步扩大英中贸易,为本国的工业产品找到更广阔的市场。

英国还不得不考虑香港的稳定与繁荣。香港是英国远东航运中心与银行、保险业中心,英国商人主要通过香港与中国大陆做生意。即使在战火纷飞的1948年,香港与华北和华中地区的贸易总额仍达到2.6亿港元。而香港经济的繁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大陆的经贸关系,况且香港还要依靠大陆供应食品和饮用水。因此,即使抛开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力收回香港的可能性不谈,英国必须尽力避免与中国大陆交恶,必须尽力与中共新政权搞好关系。

此外,英国非常重视印度和加拿大的态度,这两个国家一直反对朝鲜战争的扩大和升级,呼吁对中国奉行现实主义政策,并力主通过谈判谋求朝鲜问题的政治解决。英国清楚自己应该尽力与他们协调一致,方可防止本来就已经比较松散的英联邦变得更加脆弱,也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在英联邦中的地位和利益。

(四)英国与美国两国决策者在对华决策中面临的国内制约因素有所差异

英国外交家帕默斯顿曾说过: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英国一向奉行实用主义的外交传统。尽管中英存在意识形态上的严重对立,但是英国并不囿于意识形态。英国政府考虑更多的还是自身切实的国家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因素。无论是英国内阁还是英国议会,无论是艾德礼领导的工党执政还是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掌权,莫不如此。在这方面,美国与英国形成鲜明的对照。譬如,英国早在1924年就和前苏联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而美国则一直拖到1933年。可以说,在西方国家中,美国在反共意识形态上是最为执著的,尤其是当它的国力强盛而对方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时。

任何国家的外交政策都会受到其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美国这样的“宪政民主”国家而言,制约外交的国内政治因素更多。虽然行政部门,尤其是总统是外交的主角,但是国会、政党、利益集团、新闻媒体、公众舆论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从反共产主义的角度来看,政党所发挥的作用最大、最直接。政党是美国各界政府形成不同风格和特征的外交政策的基础。1950—1954年间,以共和党议员麦卡锡为代表的麦卡锡主义产生并支配着美国政治。这种反共狂潮不但针对激进分子,对自由分子也同样十分严厉。反共内政反过来又促进了反共外交。麦卡锡主义所造成的恐怖感导致“政治家们害怕在贯彻反共主义上有所松懈”。冷战前期,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反共政策的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但是两党在推行对共产党的国家政策、处理与共产党国家关系上的处境却大不相同。杜鲁门的民主党长期受到共和党的攻击。譬如,共和党曾发起一场追究“丢失中国责任”的运动,指责杜鲁门等人没有采取更坚决有效的措施扶蒋反共,导致共产主义在亚洲大陆的泛滥。杜鲁门的民主党被说成是“对共产主义软弱”、“搞绥靖主义”。

在朝鲜战争中,“杜鲁门正是考虑到要避免被人说成是对共产主义手软,才决定在1950年的中期选举以前向北推进并越过38度线;这就使他不可能通过谈判去解决那场听任朝鲜分裂的战争”,[11](82)从而引发与(在此问题上持反对意见的)英国的矛盾与分歧。1952年底,杜鲁门政府实际上在朝鲜问题上已经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虽然美国民众结束战争的愿望相当迫切,但是共和党右翼势力和麦卡锡分子从停战谈判一开始就鼓噪要扩大战争,要求取得全面胜利。麦卡锡攻击杜鲁门“上了共产党的当”;共和党参议员塔夫脱指责朝鲜谈判是浪费时间,屡次要求政府发展一支有效的威慑力量。而1952年适逢美国大选年,这些指责与喧嚣对于民主党的竞选非常不利。受到共和党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杜鲁门政府在停战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而这恰好又与英国的态度相冲突。

最后,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英美产生分歧还有一个原因。英国对美国在二战后处于西方盟主地位以及自己在朝鲜战争中缺乏知情权与参与度甚为不满。一方面,英国自视为政治上成熟的老牌强国,具有处理国际事务的丰富经验,现在沦落到给美国当配角,这自然有损于英国的自尊心。另一方面,英国尽管承认美国有实力,但是“美国是一个缺乏经验的巨人,希望能将英国的智慧与美国的实力结合起来”。[4](3)美国经常意气用事,其外交政策很容易为国内政治所左右,这就需要英国来对其进行约束,所以当美国头脑发热意欲冒险扩大战争时,英国必须站出来制止其疯狂行为,由此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双方分歧的产生。

二、英国与美国合作的主要原因

尽管英美两国之间出现了诸多分歧,但从总体上看,分歧与协调并存,其合作关系并未破裂。因为总的说来,英美两国在对外政策的大方向和总目标上是一致的,前苏联才是英美两国共同的头号敌人。正因为这样,美国同意在某些问题上与英国协商,做出妥协。比如,在同中国进行“有限战争”的问题上,美国向英国做出让步。这主要是因为英美都一致主张美国的战略重点是欧洲。美国政府也清楚,如果在亚洲陷入对中国的全面战争,必然会严重削弱美国驻西欧的军事力量,“不仅将把欧洲大陆暴露在苏联军队面前,还可能在欧洲大陆美国兵力最薄弱的时候引来一场攻击”。[8](282)另外,二战后美国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驻军,战线太长,兵力分散,美国无力东西兼顾。而且,根据美国情报部门的分析,如果中美在朝鲜的冲突演变成两国大战,苏联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好处:苏联不承担任何责任,不投入一兵一卒;美国军队被牵制在一个非决定性的战场上打消耗战;引起美国与它的盟国之间的矛盾;阻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某些计划。与中国进行“有限战争”,只会使美英两国共同的头号敌人苏联获益多多,削弱美国的实力,这是美英都不愿看到的事情。

美国有时需要考虑英国的意见,向英国做出让步,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尽管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军事力量严重削弱,但它仍是目前美国盟友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加之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具有血缘和文化纽带,美国把英国看成“唯一可以依赖的真正盟友”。英国具有广泛的国际联系,又富有外交经验。如果没有英国的全力支持,美国的全球战略就难以实现。难怪艾奇逊认为,保持英美的团结和合作对于美国的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此外,为了对付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杜鲁门政府特别需要制造一种“联合行动”的印象,以证明自己并非孤家寡人。这样,英国的态度就特别重要。加之英国也始终认为自己是政治上的成熟大国,而美国在处理国际问题方面缺乏经验,很有必要时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诚然,在出现美英分歧时,美国也常常采取与英国协商合作的态度。然而,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是不平等、不对称的。美国由于其超一流的经济、军事实力,使它在英美合作中占据上风。而二战后的英国在安全、经济、外交诸多方面都有赖于美国的支持,维护和加强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是英国外交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虽然英国一直希望自己能在英美关系中处于平等的地位,不过它也清楚自己的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远不如从前,不可能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它对美国的制约有一个限度,更不能在与共产主义对抗时出现一条分裂的战线。尽管在诸多问题上英国持有不同意见,但为了不危及两国关系,英国除了在某些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会比较谨慎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外,在大多数情况下,英国尽量避免对美国施加太大压力而导致两国关系僵化甚至破裂,它总是对美国让步以保全美国对它的经济、军事援助。实际上,对于英国领导人来说,英美关系要远远超过英中关系。

在1951年1月美英围绕谴责中国为“侵略者”提案的纷争与协商中,英国非常担心美国采取对中国进行“有限战争”的政策。艾德礼强调,英国政府反对“在目前形势下由联合国通过一项谴责中国为侵略者的决议”。美国驻联合国副代表格罗斯威胁英国代表杰布说,英国如果不支持美国,美国政府可能被迫取消对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国家的援助。艾奇逊也对弗兰克斯发出类似的警告。美国不断向英国施加压力,并威胁说,是否支持该提案是检验盟友对美国忠诚度的试金石。最终,英国支持了美国的提案。事实上,美国动辄以重新考虑两国关系进行要挟。正如一位英国学者所言:英国人的影响已减弱到如此地步,以至在美国的政策形成时,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在文字上略加润色,设法使措辞语气变得温和些;甚至当他们发现华盛顿在行使权力时有“不负责任”的倾向,他们也只能提出劝告,略加限制。[12](53)

三、结语

朝鲜战争爆发后,英国派兵参战以支持美国的在朝行动。但朝鲜对于英国来说,几乎没有什么经济利益或者军事利益,英国并不情愿被卷入一场对自己没有多大实际价值的消耗战中。何况英国在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英国还想通过“楔子”战略离间中苏关系。所以,英国反对美国将战争扩大升级,力主并力促早日结束战争。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首强、西方盟主。自从冷战以来,在遏制战略的指导下,朝鲜半岛成了反对共产主义、遏制苏联的重要战场,失去这一战场将严重危及美国在世界上的威望。美国出兵将显示反对共产主义的决心和力量,向盟国表明美国的承诺在关键时刻是经得起考验的,而且朝鲜的军事行动也是对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霸权的严重挑战,美国不能坐视不管。由于两国在朝鲜战争中具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和利益诉求,所以,分歧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12](15)

然而,鉴于对付共同敌人的目的以及英国所具有的“唯一可以依赖的真正盟友”的地位,美国有时也对英国让步;作为英国来讲,其外交的重点和核心是维护和加强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所以也需要对美国妥协。1951年1月,狄克森曾对英美关系作出如下评论:我认为,如果我们不能完全改变美国的政策,那么我们就必须屈身扮演一个顾问和仲裁者的角色。但是,最终我们应该接受这一令人沮丧的结果,即我们必须承认美国人的领导地位,并且跟随他们,至少不与他们关系破裂。在领导了别人几个世纪之后,再允许别的大国领导我们,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12](53)朝鲜战争中的英美分歧与协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美关系的复杂性和非对称性。

[1]李存训.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和冲突〔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1988(5).

[2][美]约瑟夫·格登.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

[3]John Baylis.Anglo-A Merican Defense Relation,1939-1984.London:Macmillan,1984.

[4]Callum MacDonald.B ritain and the Korean War.London:Oxford,1990.

[5]Bruce Cummings.Child of Conf lict:K orean-A Merican Relationship1943-53.Washington:1983.

[6]FRUS.1948.Vol.6.The Far Eastand A ustralia.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House,1974.

[7]Anthony Farrar-Hockley.The British Partinthe Koreanw ar.Vol.1,London:HMSO,1990.

[8][英]约翰·斯帕尼尔.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冲突与朝鲜战争[M].钱宗起、邬国孚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9]FRUS.1950.Vol.3 West Europe.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House,1977.

[10]李世安.太平洋战争时期的中英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1]刘建飞.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2]李旭东.论思维方式对冷战后中美对外战略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9(6).

[13]赵学功.朝鲜战争与英美关系〔J〕.史学集刊,2004(2).

On the Causes of Disagreemen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UK and the USA in the Korean War

Shi Junjie
(College of English Languages,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400031)

A fter the Korean War broke out,UK supports the USA and sends its troop to fight in Korea.However,since the two entities have their own purposes and beneficial requests,disagreement to each other is unavoidable to occur.On the other hand,because of being allies,they face and fight the same enem ies and have to depend on each other.Sometimes the USA has to make concessions.To the UK,the core of foreign exchange is to maintain and strengthen the“special relationship”with the USA;therefore they also need to make some concession as well.The D isagreemen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UK and the USA in the Korean Warreflects the complication and the asymmetry from one certain aspect.

UK;USA;the Korean War;disagreement;cooperation;causes

D815

A

1002-2007(2010)03-0064-06

2010-03-25

石俊杰,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国际关系史。

[责任编辑 丛光]

猜你喜欢
朝鲜战争英美苏联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朝鲜战争的结局为什么停在三八线
关于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朝鲜战争的思考
朝鲜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