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 宾:赵 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负责人) 董梦阳(艺术北京执行总监)
■ 主 持:张 辉
2010年当代艺术触底反弹了吗?
■ 嘉 宾:赵 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负责人) 董梦阳(艺术北京执行总监)
■ 主 持:张 辉
Will Modern Art Touch the Bottom and Bounce Back up in 2010
》张:2010年年初国际当代艺术市场有很多明显的反弹迹象,如苏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行的交易额有了较大增幅,国内的艺术市场也出现一些回暖的迹象,您认为金融危机后的当代艺术市场,是否开始进入了触底反弹的阶段?
》赵:国外的艺术市场,苏富比、佳士得最近的拍卖创出了一些高价,价格也出现了所谓的回暖现象。我们分析,创出高价的艺术仍然是印象派的艺术作品,贾科梅蒂的一件雕塑也拍出了高价。大家对19世纪末印象派的艺术家和风格比较了解,贾科梅蒂的雕塑是现代艺术,或可以把它归为“战后”艺术,但它们不属于今天讨论的主题——“当代艺术”。我们跟踪苏富比、佳士得和ART PRICE 网站,从2009年3月一直到9月以后的一些数据分析来看,艺术品的价格指已经不再下跌了,尤其是9月份以后出现的价格指数都是上行的。
2009年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当代艺术部分价格涨幅已经突破了约10个百分点。今年年初,目前拍卖市场还未出现很多价格成交数据,今年当代艺术市场会怎样?这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判断。关于你问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底已经出现,但是不是回暖?还是一个问号。
》董:从苏富比的拍卖数据来看,主要还是经典艺术部分的价格在上涨。如果将艺术市场中的各方面进行调整,摒除掉艺术市场中的一些问题,自然而然它会发展得更好。当代艺术市场什么时候反弹?做这个预测是挺麻烦的,因为变化太快,而且没有历史参照。我认为要抓住最本质的一点,艺术品要有品质,价格自然就会好。现在那么多人有需求,提供好作品才是最正确的事情。
》赵:春节之前艺术市场分析中心承担了一个工作,是文化部第一次以官方身份发布的《艺术品市场白皮书》。里面有一些最新的数据来解释当代艺术市场相关问题。
从2008年10月开始到2009年上半年,全球艺术品市场价格指数大概下降了38%,当代艺术部分市场价格指数下跌了49%到50%。2009年下半年以来,西方的艺术市场如美国纽约、伦敦等艺术品交易市场也趋向稳定。有些市场表现极不稳定的艺术家则完全在市场之外。市场不稳定的因素被排斥掉以后,开始变得健康。从去年下半年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像“艺术北京”、伦敦的Frieze、迈阿密的艺术博览会,还是最近美国纽约的军械库展览,还有周围的一些交易会,可以看出大家已经有信心了。从2009年11月份以来艺术品市场信心指数来看,2009年第三季度以后,已经有超过半数以上的购买者认为可以进入艺术品市场买作品了,尤其是当代艺术作品。而在2008年则只有20%的人认为还能去买作品。2009年10月份,有60%的人认为当代艺术品市场在2年内出现恢复性增长。艺术品市场就是一个信心的市场,信心指数、购买力和愿望都可以反映出大家对艺术品市场未来阶段的态度,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像董先生说的别关心现在的价格,要看大家对未来的态度,要更多地关心艺术市场的信心问题。总结一句话,现在底已经呈现了,大家不再抛售手里的艺术品,但是现在是不是去买,大家见仁见智。
》张:关于伦敦当代艺术拍卖周出现的数据变化,我们能否把它看作是艺术市场的反转信号呢?
》赵:反转信号实际上不是反映在国外,而是在中国。我们在《白皮书》里提到,中国艺术市场在2009年底实现“V型复苏”,它的复苏力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中国书画等古代艺术品部分,创造了新的高度。所以中国的市场从目前来看是一个特殊的市场。
》张:国外当代艺术拍卖周的表现能否拉动国内市场全面提升呢?
》赵:这个问题很好,我们先要看什么样的力量恢复了。金融危机以来,有几个关键点,充分反映了这个特点。一个是2009年3月伊夫·圣洛朗个人藏品拍卖,在巴黎创造了个人收藏品的全球最高纪录,成交额达2.5亿欧元,刷新了十几年前的纪录,前一次个人藏品拍卖成交额是1亿2000多万美金。回想2009年3月份,全球经济还是一地鸡毛,在巴黎凄风苦雨的时间里面卖出这么高的价格,这是一个信号,伊夫·圣洛朗的藏品是什么?都是现代艺术之前的作品,包括中国圆明园的两个兽首。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不好时什么样的艺术品有抗跌性。再举一个例子,2009年下半年中国的古代书画也同样是这种情况,2009年的艺术品市场整体情况不是特别好,但匡时的2009年春拍,八大山人的作品成交价高达8000多万,而到2009年下半年,一件作品就能达到一个多亿。从这个情况中我们看到,单件作品价格见底后,然后出现了较强的支撑力,最后出现了新的价格,从这种局部行情里爆发性的变化中,我们得出结论: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什么样的艺术是有坚强支撑的,这就是经典艺术。因为经典艺术在市场中其“购买力金字塔”的基面比较大。还有一个情况,中国的购买力量是一种选择性的介入力量,并有能力在局部市场里创造高价。从2009年的艺术品市场来看,中国艺术品的购买力或者是潜在的购买力是非常大的。
很多人都在议论当代艺术品的价格问题,曾梵志的作品市场价格达6000多万,同时期最贵的中国书画作品是仇英《赤壁赋》,价格也在6000多万左右。但是当中国古代艺术品价格上了一个大台阶,突破亿元大关之后,就与价格维持在千万元级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拉开了距离。投资人多是想找价格洼地的,所以一旦出现市场内的价格落差,也就会出现方向的偏转。所以,一是看中国有多大的购买力,另外就是看这些购买力能不能在局部市场突破以后,形成对其他领域的横向移转。从2003年至2009年来看,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直存在着周期性的热点转移现象,如2009年中国书画成为热点。因此2010年这个热点是否又转换到当代艺术品市场,也是有可能的。
》张: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而言比欧洲要轻,国内艺术市场中一些国际藏家撤离,这是不是中国藏家浮现的一个契机呢?2009年艺术北京博览会中的藏家情况如何?
》董:金融危机虽然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但我觉得它至少让我们能很好地去思考很多问题。我看过柳传志的一段话,他说联想集团在国际化推广过程中,突然发现最大的国际市场是中国,他们急速回收开拓中国市场,又获得盈利。这说明我们有时在舍本逐末,我们每年也会像西方的博览会一样,请国外的收藏家来,花了很多钱,虽然很顶级,但是还有一些藏家不喜欢、不关心中国当代艺术,我觉得这件事情就做得很没有意义。可以用这笔钱来扶植本土艺术力量或者是教育。现在全世界都认为中国是未来最大的市场,我们为什么不呢?
现在要反思博览会到底为谁服务,因为我们有时忘掉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但是细想,这是一个很实在的事情,你不为人民服务是很难生存的。在中国做博览会,不要跟世界各地去比,国内藏家就是最大的市场人群。至于国外藏家,我们不会放弃,但是应该从现在起努力扶植本土收藏力量,这是未来很长时间要做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不然光是国外几个收藏家,他们不能构成我们的艺术市场。
》张:2009年国际艺术博览会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有的参展单位由于资金缺乏而停办,中国的艺术博览会是否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董: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可能是中国,因为我们还不是非常发达,所以我们的伤害也比较小。
》赵:实际上博览会很复杂,国外的博览会不完全一样。我们理解的西方各种各样的艺术市场形式,有画廊、博览会等其他类型。国外有很多一流的运作模式,但是我们都学一种模式的话,肯定会形成恶性竞争。外国的博览会各有千秋,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董:未来的博览会要因地制宜,思考要办一个什么样的博览会,这个博览会能更好地为哪些人服务,这样更务实一些,更能解决成本和精力的问题。我想,就算ART BASEL照搬到中国来的话,也未必会成功,毕竟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艺术市场,我们和国外有几十年的差距。
》张:差距具体表现在哪?
》董:主要在软件方面,还有艺术教育的问题。什么是经典?进入美术馆、博物馆的艺术品是经典。古代书画大量进入博物馆,而当代艺术作品有几件进入博物馆呢?这是一个标准的问题。当代艺术作品进入中国的美术馆、博物馆时,也就成为经典。
》张:国外有当代艺术博物馆,但中国现在还没有。
》董:会有这么一天。这最终是对艺术品的判断问题。当代艺术走到未来,会有一批艺术家成为经典。艺术家要有心理准备,也许有一天作品会差距上百倍或是更大。
》赵:从市场角度看当代艺术,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有没有特别好的作品,好的作品也不一定要有好的价格;从学术的角度看就是价值问题。相对而言,国外的当代艺术作品价格较低,因此比经典艺术更吸引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变得越来越类型化,创作价值也不多元,这是让人担心的问题。
》董:年前我去了趟台北。大量日本画廊涌到了台湾。根本原因是日本当代艺术品物美价廉,价格最高的作品都在1万美金以内。而在大陆,毕业生的作品价格非常高,而且有些作品粗制滥造。我相信日本的当代艺术品如果来中国,也可以赢得中国市场。
》赵:中国的定价系统应该由市场来定价,比如说艺术家的一幅作品底价是三万元,画廊加一倍价,六万元起卖肯定很难售出。那么市场的定价机制到底是什么形式?有主观定价,或完全由市场来定价。西方和亚洲很多画廊,采取与艺术家先定价、销售后分成的利益共享的方式。目前中国的情况表明,艺术品价格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化运作。
》董:这是一个全面素质培养的问题,也是教育的和收藏者判断能力提升的问题。从投资的角度讲,容易被忽悠的人是因为他自己没有判断力,购买者缺乏判断力,就容易出现市场价格混乱的局面。艺术品不是一个有着标准价格的产品。那么博览会的作用在哪?我们引进国外的画廊和艺术品时,一方面在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一方面也是教育我们的艺术家和画廊如何做得更专业。
》张:去年您举办的“经典北京”是不是能够代表着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主流呢?
》董:西方艺术花了百年从现代向当代艺术转变,我们当代艺术没有经历这么久的转换历程。艺术市场也是如此,缺少一些基础的累积和底蕴。从收藏的角度讲,大多数艺术博览会是一种假繁荣的现象,实际上每年来参观博览会的观者,大概有95%的人没有收获或是铩羽而归,艺术博览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也没有达到销售艺术品的目的。很多人来博览会是因为他们想接近艺术或是了解艺术。我作为执行总监,其实就相当于一个艺术品采购专员,我们应该提供更多元的艺术品给艺术爱好者。
》张:经过2010年艺术市场的调整,前几年在当代艺术市场上独领风骚的一些艺术家,过去的天王还会不会是未来的天王?
》赵:天王是什么样的天王?价格的天王肯定要有变化,因为价格是浮动的,不可能稳定。从价值的角度来说,可能有些艺术家还会往上走。从2009年以后,实际上很多价格天王艺术家都在变化。F4中的方力钧是个“劳模”,这几年到各个地方做了很多展览;张晓刚去年举办个展“史记”,想脱离绘画,做了一些雕塑、立体作品;岳敏君的艺术品和以前的油画“大头像”不一样了,他的新作借助很多中国传统元素;王广义在威尼斯双年展做展览时,也在做装置类的作品。这些艺术家都在变化,一流价格的艺术家都想变化,这种现象是非常突出的。
》张:他们的变化是主动的,还是跟随市场?
》赵:我觉得是主动的。我认为这些艺术家也不会总想画一样的画,我们总说一些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一成不变,那是从艺术市场、拍卖会上看到的,都是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作品。而恰恰是拍卖市场中,市场好的作品都是那个年代的作品。张晓刚实际在2000年左右已经出现了新的风格,但是我们在市场里没有看到这批新作品,好像就认为他没有变化,实际上他已经变化了。
应重视年轻艺术家,年轻艺术家目前状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部分艺术家生活较为困难,但是在艺术上还想着创新变化。很多艺术家还吃不饱饭,租房子都很困难,他们还在努力,这种努力值得尊敬,他们是值得去帮助的年轻艺术家。还有一类,家庭情况优越的艺术家,他们不卖作品,这些艺术家值得去关注。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充满个性化,是一种新的变化,我们应该跳开市场链去观察他们真正的生存状态和创作状态。
》董:刚才我们谈到的是所谓成名、成功的艺术家,历史是不能够抹杀的,他们构成了艺术的这段历史。他们的作品价格有可能会差出上百倍,有代表性的作品价格可能还在不断地去翻番,而一般的作品或者是很多代笔的作品的价格则不会增加。我想未来的市场会有更多的人用专业知识来判断,市场会一天天趋于和接近西方的判断规律。
》张:市场一直比较关心70后艺术家群体,您认为70后艺术家群体到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了足够的艺术积累,他们今后在艺术市场上的发展会怎样?
》赵:1979年之前出生的这些艺术家,现在普遍年龄也已经到30岁以上。从油画创作角度来说,三十岁到四十岁的时间是最好。中国当代艺术家,像刘小东在30岁左右做了第一个个展。像季大纯等稍微再年轻些的艺术家成名也比较早,在90年代就已经参加学术展览、被画廊经纪代理,有很长时间的市场发展历史,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做了一些积累。
》张:70后的艺术家群体,他们的作品价格在2010年春拍市
场中会不会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提高?
》赵:“70后” 艺术家还未形成经过充分交易而具明确共性的市场板块。现在还是一个学术性的概念。
》董:其实当代市场火的基本上是60后的一批人。像张晓刚、刘小东他们都是1963年左右出生的。
》赵:我觉得年龄不是一个问题,从市场角度来说有没有专门收藏“70后”的收藏家或者是机构呢?这是一个问题。在拍卖市场里“红色经典”之所以形成板块,即在于此。
》张:红色经典板块今年市场怎么样?
》赵:红色经典板块未来的发展,将基于三点方面:第一是对红色经典的作品资源深入挖掘;第二是红色经典的买家队伍与购买力的扩大;第三是学术工作在未来的展开与支撑。
》张: 2010年的春拍市场会怎样?
》赵:艺术品市场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很密切,现在艺术品购买人群越来越多样化,很多跨行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排名前三位是房地产、证券和金融类、制造业投资者,这三大类都跟中国宏观经济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董:跟宏观经济有关系的基本上是投资市场,我们要培养一个真正的收藏市场。去年荷兰经典博览会盛况空前,在金融危机影响最强烈的时候一样是购销两旺。一个民族的素质、文化和艺术教育提高起来,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时,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
》赵:也有购买力的问题。中国目前没有中产阶级购买力,这是亟待发展的。
》张:两位嘉宾给我们的当代艺术市场中的投资者一些建议。
》董:总结一下,不管是当代艺术还是古代艺术,这只是一个代名词。我觉得艺术就是这样的。
》赵:无论是看着喜欢,还是把它作为高档的消费,或者是投资,在现在的情况下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建议大家,还是要有一定辨别力、有一定的基础以后再进入,这样才能分辨出艺术价值,这是支撑艺术市场的唯一性原则 (本次采访感谢99艺术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