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建军 by Leng Jianjun
云冈石窟早期造像与麦积山石窟造像的渊源及对比
■ 冷建军 by Leng Jianjun
中国北方的石窟寺艺术尽管由于地域的差异各具特色,其相互之间却始终存在着渊源与联系。云冈石窟早期造像受麦积山石窟等的影响,受佛教传播因素的影响 ;同时又受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仅从麦积山74、78窟及云冈昙曜五窟、20窟的比对中,便可略现一斑。
云冈石窟; 麦积山石窟; 早期造像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美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佛教美术史的重要篇章。其中,居于首位的当属石窟寺艺术,而北朝石窟艺术又是最闪光的一页。中国北方的石窟寺尽管由于地域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但它们在佛教传播、民族文化的诸因素中,却始终存在着传承关系与历史渊源。本文仅以麦积山74、78窟及云冈昙曜五窟、20窟为例,探讨石窟寺艺术在不同地域之间的异同。
麦积山石窟自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凿,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营造,现存窟、龛194个,雕塑7千余身。开凿最早的洞窟当属位于西崖、建于十六国后秦的74、78窟。两窟均为平拱敞口大型窟,洞窟形制及窟内造像布局和风格都基本相同。洞窟正壁、右壁、左壁各有一身着凉州式偏袒右肩袈裟的如来坐佛像,即北魏早期造像中常见的三世佛题材。佛像虽经北魏早期重修,但78窟正壁和74窟右壁佛像却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可谓是麦积山早期佛像的典范之作。74窟正壁主尊的头部是清代补修的,而78窟的主佛却完好地保存了原形:主佛为高肉髻,用水波状线雕刻头发,猛然看去像是剃过度一般,有规律的波纹极富有装饰性。大眼外突,眼角长,呈杏仁状。鼻梁修直,高不见孔,鼻头下做成整块的面。颧骨不高,薄唇、唇角微微向上并大耳,整个面形长圆而丰满。上身内着僧祗支,外穿右肩半披袈裟,即所谓凉州式偏袒右肩左肩突起之袈裟,边缘从左腕后面露出,左衣边向外折并有阴刻纹,衣褶平直而贴体,但并非紧裹躯体,可见袈裟质地较厚。衣纹采用本土传统塑制方法,其上有排列整齐深浅有别的阴刻线。右脚向上结跏趺坐,右脚腕露在袈裟的下摆之外。佛的双肩宽阔,体格健壮,造型敦实,神态庄严而稳重,其艺术手法极重整体效果。作禅定印的双手虽已残破,但仍表现出庄重、不可动摇之感。麦积山早期造像在“凉州模式”影响下仍表现出犍陀罗艺术的影响痕迹,但已经渗透了汉文化的艺术精神,是犍陀罗艺术与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相互融汇的体现。
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寺艺术当属云冈石窟,它与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据《魏书·释老志》记载,云冈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其依山而凿,东西长约1公里余,气势极为恢宏。云冈开窟造像前后达70年,为皇室开凿的第一所石窟,现存洞窟53个,大小佛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其中,最为著名的昙曜五窟,为云冈最早开凿的石窟。该窟布局极尽严谨且统一,平面皆成马蹄形,穹隆顶,窟内主尊仍以三世佛为造像题材。整体雕像量度准确、造型如法、型质挺拔、线形流畅,形体与空间关系表现呈律动之感,使整体形象更显其升腾之势。第20窟是第一期前段造像的典型窟,因窟顶坍塌,后壁半结枷趺坐之禅定像暴露于窟外,使其形象更显夺目,主尊佛像因此更显完美,虽不是云冈最大的佛陀,由于凸现于外,因而成为云冈的标志。相传此雕像是依照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凿而成,高13.8m,面型方圆适度,佛首开相适宜,头顶有磨光高肉髻,头发简洁概括,为使佛像体积与气势一气相贯,头发作了平光之处理,省去了印度佛像的波浪或螺结式卷发。两耳垂肩,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夸张,鼻筋隆起,从额头一直贯通到鼻尖。颧骨不高,眉眼细长,唇薄并八字须,微微上翘,似笑非笑。佛陀内着刻有整齐而宽窄不一条纹的僧祗支,衣边刻连珠纹,外穿袒右肩式薄衣透体袈裟,衣领边刻珠纹及折带纹。衣纹雕刻线较浅,在凸起的衣纹上刻阴线,浮雕式衣纹之处理手法传承了中国商代晚期的浮雕雕刻技法。佛像肌肤雕刻得平整且光滑圆润。整个佛像双肩宽阔,身材魁梧、强健,神情威严祥和,稳定且庄重而崇高,极富建筑感和装饰性,既承西域风格,又具中国匠师的卓越创造力,为石窟早期雕像的典型代表。
由于麦积山石质疏松,为易被风化水冲的地质砂岩,不宜精雕细凿,因此与敦煌莫高窟同样为泥塑作品。而云冈依崖造像,凿建于中原灵山之中,坎山打造为雕塑作品。尽管二者因地域、材质及开凿时间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但仍能看出麦积山与云冈石窟早期造像之间的诸多相似之处。麦积山74、78窟和云冈20窟均以三世佛为题材,其主尊从整体形象看,坐姿极为相似,佛的身形魁梧、体格健壮,双肩宽而厚实,具有西域和北方少数民族的特征,呈异于常人的雄健之姿。由于昙曜五窟是由皇室开凿,以宏伟雄健、华丽富贵而著称,且窟内主尊为五世帝王之象征,所以云冈早期巨大而气势逼人的佛像所呈现的世俗帝王之气是麦积山及其他任何石窟造像所未能迄及的。“云冈早期佛像所具有的广额、短须、宽肩、厚胸等造型特点与葱岭东西乃至甘肃及其以东早期佛像多有接近处,但其雄健之姿尤为突出。”1
“三世佛”是北魏一直倍受重视的题材。然而麦积山和云冈石窟早期造像虽然题材相同但表现方式却多有差异。麦积山74、78窟三壁佛像尺寸,连同台基几乎完全相同。而昙曜五窟“三世佛”中的主尊佛像远远大于两侧的佛像,两侧的佛像与其他造像一样成为主尊佛像的陪衬。尤其是20窟,由于“皇帝比拟佛”的观念,窟中正壁的佛像比两侧的佛像要大得多,同样是三尊佛像,但塑像所表现出的却是以中尊为主佛两侧为胁侍的主从关系,不同于麦积山74、78窟中三尊佛像大小等同的状况。“麦积山第78和第74窟中原作佛像的面貌确与云冈二十窟坐佛相似、体格的塑造亦相近……但从佛像的整体上观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2
麦积山第78和第74窟中原作佛像的面貌确与云冈20窟坐佛相似、体格的塑造亦相近……但从佛像的整体上观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2从佛像的服饰看,麦积山74、78窟和云冈20窟的佛像都内着僧祗支,外穿半袒右肩袈裟。这是因为最初传入的全裸右肩式僧侣服饰与中国古代习俗不符而被改进的一种样式,半披于右肩上的袈裟在衣领上刻有折纹。麦积山74、78窟佛像衣边的装饰条纹很简洁,风格更显古朴。云冈20窟主佛袈裟衣边的反复花纹更富于装饰性。宿白先生在其《平城实力的聚集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指出云冈早期佛像的服饰“与新疆、甘肃早期石窟造像和云冈石窟开凿以前北魏雕铸的铜石佛像的衣着特征相一致。”3
上述特征均表明麦积山和云冈石窟造像艺术之间存在着渊源关系。正如王伯敏先生在其《中国美术通史》第四编中所述及的:“云冈石窟第一期窟龛造像所呈现的艺术水平和风格特色,应与凉州地区的佛教雕塑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还有实物作旁证的是麦积第78窟后秦(384-417年)时期的泥塑佛像,虽有泥塑与石雕之别,但从造像的面貌神采、体态服饰等方面来看,完全可明白云冈‘昙曜五窟’(特别是20窟的露天大佛)造像艺术的渊源所在。”4从地理位置看,麦积山石窟邻于河西走廊,距云冈石窟最近,为两地造像艺术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可能性,同为云冈开凿的重要依据之一。从云冈石窟早期佛像的特征中能够看出与麦积山石窟早期佛陀相类似的犍陀罗艺术、抹菟罗艺术风格的影响。阎文儒先生在《麦积山石窟的历史、分期及题材》中所述也再一次验证了这一观点。“麦积山是十六国时代姚秦小王朝割据的领域范围……因而云冈初期造像的题材与风格,就完全可以追溯到炳灵寺与麦积山造像了”5。
我国的石窟寺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数目多、分布广、内容丰富及形式多样为中国古代文明之精粹,亦为外来佛教与儒道融通的结晶。虽说麦积山石窟不能像敦煌莫高窟一样被誉为中国石窟的历史长卷,却同样经历多朝代的经营,同样显赫于历史。同时,麦积山石窟无疑对云冈石窟的建造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以至于云冈石窟不仅为一朝之精华,更为中国石窟的佳篇。由于云冈石窟为5世纪皇家主持开凿,从始至终记载着北魏王朝的兴衰,谱写着拓跋王朝的历史,留下了1500百年来鲜卑部落的记忆与无数谜团。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北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仍具有现实意义。
(冷建军 兰州教育学院艺术系)
注释:
1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一[M].文物出版社,株式会社平凡社,1991年9月版,
2 郑炳林,魏文斌.天水麦积山石窟研究文集[M].步连生.麦积山石窟塑像的源流辨析.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年2月版
3 同1
4 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魏晋南北朝美术[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5 郑炳林,魏文斌.天水麦积山石窟研究文集[M].阎文儒.麦积山石窟的历史、分期及题材.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年2月版
The Origins of Statues in the Yungang and Maijishan Grottoes in the Early Phase and Their Contrasts
Grottoes in northern China have their ow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wing to different geographic conditions; however, there exis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The statues in the early Yungang Grottoe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Maijishan Grottoes, the transmission of Buddhism and other factors like culture, the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so on. It can be detected from the contrasts between grotto 74 and 78 in Maijishan Grottoes and grotto 5 and 20 in Yungang Grottoes.
Yungang Grottoes, Maijishan Grottoes, Early ima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