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8-15 00:45吕淑兰
当代经济 2010年3期
关键词:核算事业单位资金

○吕淑兰

(徐州市蔬菜研究所 江苏 徐州 221004)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含义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与控制,以保证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完成。就实际而言,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有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全都来自于国家财政,只讲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讲资金的单位权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只讲使用,不讲提取折旧,资金的投入使用不讲盈利。其内容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定员定额管理、财务监督和分析等,其中预算管理是核心,财务监督是保障。财务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政政策;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单位经济效益的关系;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保证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章制度不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弱化

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内部审核监督仅由一人或多人专职或兼职代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二是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三是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审机构,而另一部分虽已建立了内审机构,但是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多的还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内部监督执行大打折扣。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严肃性。四是个别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要求会计人员在数据上做文章,一些应当建立的账目不建,造成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偷漏税金、隐瞒资产、虚假业绩的目的。不按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保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合同、协议等资料,想混水摸鱼,侥幸过关。五是有的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支出分散到科室管理,违反了“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规定。

2、预算编制不够精准,资金管理效率较低

主要表现在:一是预算资金的编制过程中的财务工作人员对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习惯性的按基础数加增量编制模式进行的简单预算,没有真正的深入实际对一个子项或一个经济活动斟酌和细算,方法用最简单的算术化,并急于上报,结果出现大约数现象,预算编制不够精准。二是因为忽视预算编制,因而形成了财务决策的随意性,产生了管理上的“松、散、乱”现象,致使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大打折扣。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开支范围,巧立名目发放奖金,提高补贴标准,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导致“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经常发生。三是部分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计,即使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总结简单,效益考核基本是走过场,成本考核几乎是空白,从而使好多项目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3、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资金管理有漏洞

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严,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造成数量不准,账实不符,责任不清,甚至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资金安全存在隐患。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等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单位对出纳工作监督不到位,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使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甚至设置小金库。

4、财务管理缺位,监督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入,国家是事业单位净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但国家并不要求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公共事业单位自行经营和管理。国家对其投资,但并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二是事业单位一般对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投入表现积极,对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研究相对不足,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资金使用管理薄弱,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少数单位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

三、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有效的约束机制

事业单位要在国家宏观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对现金的管理,财产的审批,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制度的制定要体现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即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单位实际,不能生搬硬套,内部财务制度的条文在表述上应尽量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并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应用完善的单位内部制度约束财务行为,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不相容职务一定要分开,保证资金安全。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还应经常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当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有变动和修改或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出现薄弱环节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

2、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提高事业单位领导者和财务管理工作者对财务管理的高度重视,改变重要钱轻管理的思想,应更新理财观念,从“核算型”向“经营型”和“管理型”转变,借鉴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和机制,同时也应充分的认识到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和办法也都将发生改变。要加强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要组织财务管理人员深入学习会计法、经济法、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管理规定和相关准则、职业道德等,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3、严格执行预算管理的规定,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财务管理工作包括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和监督、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分三部分内容。首先,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键,是经济核算和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必须从组织上、时间上、人力上得到充分的保证,大力推广“零基”法、绩效编制方法,从预算的范围应由小到大汇总,从预算的层面则应由下而上汇总,每一层必须严把审核关,做到及时准确;其次,是在预算的执行上严格按照预算编制项目(科目)资金的使用去向运行,对收支出现的差额应及时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原因合理的调整,严把审批核实手续;最后,是在预算的监督上财务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及时纠正预算编制和执行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效益率

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转变观念,克服重资金轻使用管理的倾向,制定完善适合本单位资产购置、使用、保管、调拨、转让、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逐步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坚持钱物分离、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等原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要设有管理部门专人进行管理,并增设固定资产折旧或固定资产净值等管理账目。合理的区分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和材料的界限,完善出入库手续,达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以实现资产管理与会计管理的有机结合。要定期(最好每半年一次)盘点实物,核对账账、账实,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按照法律法规或单位的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实行政府和集体采购制度,坚持使用招标投标的形式进行采购,可以减少采购经费,增加采购的透明度,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5、积极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就是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从而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乱花钱、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以资金控制为目标,以加强财务收支监督为重点,可以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以高效理财为取向,将所有账户及会计业务处理权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力求核算、管理、监督成本最小,效率最高。

总之,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努力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1]王红: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商业,2008(36).

[2]张秀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财经界,2009(4).

[3]吴开宇: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07(3).

猜你喜欢
核算事业单位资金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