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探讨——基于IASB公允价值计量

2010-08-15 00:47:57李炜
对外经贸 2010年12期
关键词:公允金融危机计量

李炜

(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广州 510450)

[财税审计]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探讨
——基于IASB公允价值计量

李炜

(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广州 510450)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的地位备受质疑,金融界以及一些国会议员与会计界就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强大的压力下,IASB和SEC、FASB并没有改变公允价值计价的基本原则和取向,但对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修正。从IASB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的视角,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特点、适用条件以及金融危机对会计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金融危机环境下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路与措施。

金融危机;有序交易;公允价值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了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400多家金融机构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破产,一些业界人士对历史成本会计的有用性产生了怀疑,金融界开始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157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2008年9月,美国的次贷危机全面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损失惨重的金融界率先将矛头指向公允价值会计,认为公允价值无法客观反映资产价值,夸大了损失程度,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更有甚者认为,公允价值是造成次贷危机的元凶之一。而如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仍然坚持公允价值计量,但在企业界、政府和议会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改变强硬的不妥协立场,发布了公允价值准则系列改进公告,该系列公告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放宽了按公允价值计价的会计准则,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一定灵活性。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吸收和借鉴FASB第157号准则及157-1、157-2、157-3、157-4等改进公告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修改,于2009年5月28日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对公允价值及相关术语进行了定义,建立了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并为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提供了指南。

我国市场经济模式发展程度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别,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美国和欧洲严重,加上公允价值引入程度不是很深,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企业界没有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但随着我国经济体系日益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将进一步扩大。2010年4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并力争在2011年底前完成对我国会计准则相关项目的修订。因此,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一)公允价值的特征

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可以看出,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B相似。

金融危机爆发后,IASB修改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征求意见稿中采用了与美国第157号准则相同的定义:“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移一项负债将会支付的价格”。比较以前国际财务报告相关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定义的“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当事人”改为“市场参与者”,“公平交易”改为“有序交易”,强调了交易市场的复杂性,在金融危机中,到处都可能遇到欺诈,“熟悉情况”、“公平交易”总是相对的。

根据IASB征求意见稿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概括其主要特征如下:

1.公允性

公允性强调公允价值是估计和判断的产物,是在有序交易中形成的交易价格,有序交易是假定在计量日之前一段时间内,市场已经存在这种交易,且这种交易是按照正常的、传统的商业行为进行的,不存在强买强卖、清算拍卖交易等情况,因而,形成的价格是比较公平的。

2.相关性

会计目标存在着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的受托管理情况,以历史、客观的信息为主,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合理决策的信息,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关性成为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会计目标也就逐渐从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体现了决策有用观,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现时的信息,能满足企业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要。

3.估计性

征求意见稿增加了对持有资产进行交易流动性评估后再按不同情况进行估价的条款,同时也为如何界定交易是否有序进行了规定,如果该资产被认为非有序交易的资产,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定价,包括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资产公允价值。征求意见稿在公允价值计量时增加了内部判断和估计的比重,在某些价格大幅下跌的资产估价时有较大的空间,从而增加了公允价值的灵活性和主观性,有利于企业减少当期亏损,破产的风险大大下降。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适用条件

1.市场经济发达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价格是最简便的公允价值来源,也是最为客观、可靠的信息源。因为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才存在活跃的市场。市场价格是地位平等的市场主体,自主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具有客观性、易获取等特点,也易得到投资者认可,具有权威性。而在一个缺乏活跃市场或者说价格扭曲的经济环境中,公允价值无法直接从市场的取得,需要运用估价技术,此时公允价值受主观因素影响,如果估价技术使用不恰当会直接影响了会计要素的可靠性。

2.公允价值计量技术成熟

根据现行国际、国内准则规定,均对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案进行了排序,提出了估计公允价值的三个层级:一是参照活跃市场上同类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报价来计量公允价值;二是参考活跃市场上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报价,并调整现金流和其他因素的差异来计量公允价值;三是不存在活跃市场,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从这三个层级可以看出,通过第一个层级确定的公允价值实际上就是市场价格,具有客观可验证性,是公允的。第二、三个层级确定的公允价值往往需要依赖于大量的假设和职业判断:是否存在活跃的市场;现值估计或模型估计等估值方法选择;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折现率的选用。判断往往有主观成分,所以,必须有成熟公允价值计量技术才能保证会计要素的可靠性。

3.外部监管到位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蔓延的结果,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世界资本主义从凯恩斯主义转到新自由主义,对经济放松管制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让市场自己调节。这种政策在拉美造成很大的危害,现在美国也吃到了恶果。危机爆发前,美国大约有超过900万户家庭购买了新住房,其中大约20%的家庭借助于次级贷款。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房贷金融机构放松了对购房贷款业务的监管,有关部门对信用评估机构和发债机构监督不力,导致金融资产市场价值严重偏离其真实价值而引发了债务危机、流动性危机和信用危机。早在2004年初,美联储已经注意到贷款机构放松贷款标准进行贷款活动,但从鼓励消费的角度出发,美联储仍支持包括次贷在内的各类贷款。据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统计,2007年一季度,次优固定利率贷款的拖欠率为 10.25%,而次优浮动利率贷款拖欠率高达15.75%。2005年12月,金融监管部门才开始拟议推出监管指引,但直到2006年9月该份指引才最终定稿。2007年初,美联储会同其他4家银行业监管机构颁布了一项房贷市场抵押贷款指导意见,但数周后,由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引爆的次贷危机还是爆发了。

三、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环境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的发生破坏了市场的有序交易

在金融危机中各国股市纷纷下挫,工厂大量倒闭,失业人数剧增,市场流动性放缓,许多证券交易大幅度萎缩,金融资产被恐慌性抛售,卖家远远多于买家,甚至根本没有买家,市场不具备活跃市场的条件,有序交易变成非有序交易。投资人过度恐慌的心理使市场价格远远偏离资产价值,一些种类的资产已没有市场价格可以作为参考,如花旗和瑞银等投行之前发售的标售利率型证券,在2008年2月之前的总市值约为3300亿美元,到2月之后,这个市场已根本不具备流动性,从而使市场陷入“交易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核减资本金—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可见,在金融危机下,市场交易者进行的交易,很多已经是被迫“清仓”、“斩仓”,这种交易已经不能称之为“活跃的”、“有序的”、“自愿进行的”交易。

(二)市场信心丧失,信用危机加剧

此次金融危机在很大意义上是一种信用危机。回顾次贷危机以及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其间包括了太多环节的欺诈,首先是借款者对银行的欺诈,信用低的贷款者经过信用机构的虚假信息的包装,从银行取得借款。其次,银行将次贷证券化后,创造出各种光怪陆离的金融衍生产品,其中的证券化问题连很多金融专家也弄不明白,从而使客户无法识别产品的真实品质。第三,很多评估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帮助购房者获得较高的贷款,存在人为高估资产的现象,房价下跌导致购房者无法融通资金时,次贷危机便出现了。金融危机造成人们对会计提供的信息产生怀疑,市场信心丧失,恶化了会计环境。

四、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路与措施

(一)进行公民教育,恢复市场信心和信任

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举办与公允价值有关的培训班,派发宣传资料,开通咨询服务电话,加强对市场投资者的教育,普及金融衍生品以及会计准则的有关知识,增强其对资产的计价依据和计价方法的了解,认识会计的本质,了解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评判标准,确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合理期望值,消除不合理预期,减少冲突。

在金融危机中,公众对未来经济预期悲观,失去对市场的信心与信任,缺乏投资信心,导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不足,解决方案之一在于恢复信心和信任。各国政府应及时介入干预,积极救市,迅速恢复金融市场稳定,恢复投资者的信心。

(二)打破行业垄断,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建设

2003年我国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市场经济地位已经确立,但市场经济仍处在发展阶段,市场环境还很不完善,没有形成活跃的二级市场。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广泛运用公允价值,将会直接影响会计的可靠性,只有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建设,打破行业垄断,建立成熟、高效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才能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当前,应该努力培育各级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要逐步完善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公开的网络或全国性的行业价格平台,并有相应的机构按月发布相关信息(公允价值和相应的行业参考价格、模型、指数及参数等),给公允价值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评价,进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与直接。

(三)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与指南,提高估价技术水平

IASB征求意见稿在公允价值计量时增加了内部判断和估计的比重,如果估价技术不统一,同样的资产在不同的主体很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公允价值。FASB在2006年9月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IASB也在2009年公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征求意见稿)》,但我国没有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而且涉及公允价值的17项准则更是没有具体的计量指南。因此,我国准则制定机构应该借鉴FASB和IASB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抓紧制定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具体准则及使用指南,为公允价值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特别是对没有活跃交易市场的资产、负债信息,应详尽地规定有关现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问题,明确规定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折现率以及折现方法的选择,提供足够可靠的计量模型,减少模型使用的随意性。

(四)加快法律制度建设,强化道德法律约束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修改后,在公司管理层判定市场价格时有更多灵活空间的条件下,可能出现人为提高资产价格的情况,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降低,令投资者无法判断企业资产质量的真实状况,因此,一定要加快法律制度建设,强化道德、法律约束。要根据金融发展和开放进度、防范风险及国际金融法律法规的标准,适时制定修订现行的法律制度,逐步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法规框架体系,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由于公允计量模式更多依赖于执业人员的分析判断,计量准确程度取决于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水准。因此,一定要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批评、谴责、处罚,追究行政、刑事责任。

(五)建立科学的监控体系,加强公允价值应用的监管力度

资本的本质是贪婪和唯利是图的,因此,要加强公允价值应用的监管力度,建立一支包括银行、证券、财政、税务、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等部门组成的监控体系。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避免公允价值成为某些利益集团操纵利润的手段。此次金融危机在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积极借鉴国际经验与教训,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措施和手段,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1]吴晓求.关于金融危机的几个问题[J].金融与经济,2009(2).

[2]葛晓舰.解读IASB公允价值征求意见稿[J].金融会计,2009(11).

[3]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王习武.IASB改进金融业务会计准则综述[J].金融会计,2010(1).

[5]田文明,黄鑫艳.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157-4号公告解读[J].金融会计,2009(10).

[6]于波,韩佳美.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审视[J].中国总会计师,2010(4).

After the breakou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position of fair-value is harbored great suspision.A heated discussion has been aroused on whether to adopt the fair valuemeasurementor notamong the schlors in financial and accouting circle and congressmen in the USA.Under such great pressure,the IASB,SEC and FASB did not change their basic principles of and inclination towards the fair-value accounting,butmade some slightadjustments on its specific way of application.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themeasurementmodel of fair-value on accounting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air-value measurement(IASB drafts).In the end,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uesstions on how to adopt the fair-valuemeasurementmodel by taking full account of the influence that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on the accounting envirionment.

financial crisis,well-ordered transaction;fair-value

F234

B

1002-2880(2010)12-0139-03

李炜,男,江西萍乡人,广东白云学院会计系,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广东省2009年度会计科研课题《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公允价值问题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091082)。

(责任编辑:刘润婉)

猜你喜欢
公允金融危机计量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计测技术(2020年6期)2020-06-09 03:27:32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6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3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学术论坛(2016年5期)2016-05-17 05:44:42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52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山西农经(2015年7期)2015-07-10 15:00:57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2
浅析公允价值的本质
河南科技(2014年10期)2014-02-27 14:09:36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对外经贸(2014年5期)2014-02-27 1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