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李觏新考

2010-08-15 00:52宋秀珍王菊梅
关键词:黎川泰伯临川

宋秀珍, 王菊梅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 344000)

乡贤李觏新考

宋秀珍, 王菊梅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 344000)

抚州临川从古至今,人才辈出,且有着崇乡贤、风后学的浓厚风气。北宋思想家李觏,因其卓越思想,被胡适誉为“一个不曾得君行道的王安石”。通过解读有清一代冯行所编《黎川文载》中之《李泰伯先生为黎人考》一文,以及查阅各种版本的建昌府志、南城县志、新城县志等地方史料,笔者赞同冯行之观点,认为李觏当属黎川乡贤。

李觏;黎川;乡贤;地方志

1 思想家李觏

“才子之乡”抚州临川,自古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特别是自宋以来,贤哲辈出,人才如林。藩经厅在《重修临川文庙记》中记载:“临川为江右、声名文物之帮,历观载集,贤哲先后辉映,尤著者为八王六曾五晏并生,有宋一代累累如联珠然,至今艳称人口,即以国朝论三李外儒林文苑,偻指难名,他邑罕及也。”[1]临川在宋代人才辈出,以致宋代的临川文化极为繁荣。

李觏,字泰伯,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1009年),卒于宋仁宗嘉祐四年 (1059年),人称盱江先生,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在宋代灿若群星的思想文化名人谱系中,李觏虽非最耀眼者,但其行践于思想,亦自呈光彩。中国知识分子血液中浸透了“三不朽”精神,即不能立德立功时便要立言,李觏亦如此。原本对于封建时代的儒生来说,“学而优则仕”乃是人生的必由之路。可他一生仕途不畅,退而著书立说以留名,可以说他最终成功了,一部《直讲先生文集》(后人称《李觏集》),一座“盱江书院”,让他享誉当世,闻名后世。直至近代,胡适先生高度赞扬了李觏的卓越思想,称他是“一个不曾得君行道的王安石”,“是北宋的一个大思想家,他的大胆,他的见识,他的条理,在北宋的学者之中,几乎没有一个对手……他是江西学派的一个极重要的代表,是王安石的先导,是两宋哲学的一个开山大师。”[2]中国大陆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哲学卷”、“经济学卷”、“文学卷”都将李觏作为重要人物进行专题介绍。

2 黎人李觏

抚州临川自古便有着崇乡贤、风后学的浓厚风气。据《抚州府志》、《临川县志 》、《黎川县志 》、《李觏家谱》等可知,家乡人们对李觏这位先贤崇敬之情的浓烈。李觏去世后,黎川、资溪 (均为古临川属地)两地都将之奉为乡贤,互不相让,以至于在清朝时还引发了一场关于李觏究竟为何处人氏的官司。最后,建昌府判定李觏为新城 (即今黎川)人。

至今,学术界说起李觏,大多讲其为南城人,这是没错的。因为黎川未建县时属南城,宋绍兴八年(1139年)才将南城东南五乡划出置新城县 (后改称黎川)。笔者以为此后将李觏定为黎川人也是没错的且更为准确。由江舢主编、黄山书社于 1993年出版的新《黎川县志》第九编《人物》第一章《历代名人传略》中却并没有李觏,这是因为修志时从简,时间为立县 (1139年)以后,因而出现的第一个古代名人为南宋张渊微。今笔者在研读史料中进一步确认:李觏为黎川人,而不是所谓资溪人。

冯行 (约 1755年前后在世),字人也,号耻斋,黎川东山人,清乾隆年间学者[3]。他尊崇古代文坛先辈,因不忍心家乡前人所遗诗文散失湮没,经数年广搜博采,编成《黎川文载》24卷[4]。其中有文《李泰伯先生为黎人考》,开篇即言:“李泰伯先生为黎赤溪人,载新城邑志。黎则新城旧称也。”明确指出李觏为黎川赤溪人。接下来又言:“宋状元张渊微,新城人,序先生集后,自称里中子。”张渊微,据《黎川县志》载:生于 1182年,卒年不详。字阵博,号平斋。其父张介为宋绍定二年进士,任湖北机帅,原为礼教乡熊村 (今熊村乡)人,后迁居北坊(今县城下马路藕塘下附近),故旧志称张渊微为北坊人。从小聪明好学,“日诵千言,通五经,尤长于《春秋》”。宋淳祐七年 (1247年),参加京考连试获优,被宋理宗亲点为状元[3]。宋张渊微作《盱江集后序 》(《盱江集 》即《李觏集 》),自称“里中子 ”即同乡后辈,充分说明李觏为黎川人,因为张渊微为黎川人是毫无疑问的。《李泰伯先生为黎人考》中也进一步论证道:“元虞文靖公集,作新城学记,称未县时,先生已生其乡。今二文具在。而张称里中子。宋以里统都而隶于县。其同地尤近。昔人质非今人之攀附也。先生在黎。”

元虞文靖公集即元代虞集 (1272—1348),江西崇仁人,字伯生,世称“邵庵先生”。为元代中期文坛盟主,诗文俱称大家。卒赠江西行省中书参知政事护军,封仁寿郡公,谥文靖。文靖公作《新城县修建学宫记》指出:黎川 (新城)未建县时,李觏已生在黎川。

又言:“往来福山东岩诸胜地。有东岩精舍,赠福山僧诸诗见集中。又于赤溪构风月亭读书讲学,故迹犹存。宋元来文人经其地者,则仰慕歌咏,今其辞不胜述矣。”

福山:位于县城正南 20公里处的社苹乡竹山村境内,方圆数十里,其状如一倒扣之船,故名桥覆船山,宋真宗祥符年间改称福山。福山景观奇秀,尤以“九叠谷”为最,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讲学于此。《李觏集》中有《寄赠福山长老》、《东岩精舍》等[5],也说明李觏曾“往来福山东岩诸胜地”。

赤溪风月亭:址在县城南面 3公里许的潭溪乡芦陂村赤溪,为李觏的读书讲学之所。《清·新城县志》:“风月亭在县南二里赤溪,宋儒李觏读书之所。其自言曰:朝朝风扫地,夜夜月为灯。”因年久失修,风月亭今已破旧,但却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赞美诗词,如明代琚培 (1635年前后在世),字其翼,黎川东坊人,明崇祯八年拔员,好学敦行。所著诗文《枕流馆集》情词绮丽,中有《赤溪梅花记》开篇即曰:“邑需之南三里,有地曰赤溪,为宋儒李泰伯先生读书处。”另有明代陈旒的《题赤溪风月亭》、明代邓澄的《游赤溪有怀而作》、清代邓裴的《风月亭》等等。

“先生作先夫人墓志,称所居西为凤凰山。《疑仙赋》称家盱江西十里为麻姑山。则所居在今建郡北地矣。然墓志称生十四年而先君没,屏居山中,去城百里,水田若干亩,则正黎赤溪之地。黎,山域,今治东犹沿山为城。而赤溪去今郡城适百里,今郡城古城也。大约先生所居两地,一近城,一黎赤溪。彼此辗转迁移,志正不及殚述。今黎先生后裔甚繁,以先生居赤溪为始迁祖。合之宋元诸贤文辞,则先生为黎赤溪人。”《李泰伯先生为黎人考》这段文字从地理学角度再次考证李觏为黎川人。

3 乡贤李觏

地方志,简称方志。方,地方,方域;志,记也。方志,就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记述。简而言之,地方志者,地方之全史也。它属于史学范畴,但不是国史、正史,而是地方史;由于它记载面十分广博,故推而论之,地方志亦可称地方的百科全书[6]。地方志的作用是补正史之缺。笔者研读了大量的地方史料,进一步确认:李觏为黎川乡贤。如:同治建昌府志、南城县志、新城县志等都将李觏作为新城(黎川)的重点名人介绍。现简辑如下。

同治建昌府志中有何文渊作《新城先贤祠堂记》:“……邑有先贤祠堂,在文昌阁之东偏,以祀其乡之先达,唐丞相郑公畋、宋崇政殿说书李公泰伯、尚书左丞邓公温伯……”明确“李公泰伯”为新城(黎川 )先贤 。

新城县志卷四曰:“李、邓均为黎川人,朱子流寓黎川,视之犹黎川人,三夫子者,黎川士亲之。”因而建于乾隆二十四年的黎川书院“先儒祠”供奉、祭祀着朱熹、李觏、邓潜谷三先生。

正德新城县志:卷八·人物中有:“宋李觏字泰伯,邑之旌善乡赤溪人,未析县时,旌善属南城。元学士虞集学记云,方未为县,故直讲李泰伯、尚书邓润甫、直讲王补之、处士吕南公已生于乡,有盛名天下,一方之重已隐然可见矣。以地考之,赤溪旧有风月亭,洪武二十六年里人邓继善即旧址建祠祀之。觏此则新城人明矣。”

不但如此,该县志中还有大量有关李觏的史料,如宸章卷九,有《李觏授将士郎诰》、《李觏除太学说书诰》。

另有何澄 (字源清,号舸斋,新城人,洪武癸酉举人)作《新城县志序》:“德行文章之士若李泰伯、吕南公、王无咎……”此为歌颂乡贤之词。

卷十一,有张渊微作《跋李氏族谱》;《余侍郎荐李泰伯状》;

卷十二,有梅尧臣作《送李泰伯》;黄曦作《寄李泰伯》。

另外,四库全书中有刘定之作《新城县令陈君政绩碑》:“邑庠东旧祀李泰伯、吕南公诸贤久而祠圮,君发公帑益以己俸复建之。”历代县令凡有政绩者无不重视学宫、乡贤祠之建设,陈员韬于明正统辛酉年 (1441年)至成化丙戌 (1466年)任县令二十六年,政绩显著,其中之一便是重建李觏等乡贤祠。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足以证明临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浓厚的崇乡贤、风后学之风,也足以证明李觏为黎川乡贤。

[1]张德山.临川古代书院 [J].抚州师专学报,1990(4):45-52.

[2]胡适学术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3.

[3]江舢.黎川县志 [M].合肥:黄山书社,1993:645,633.

[4]冯行.黎川文载[M].乾隆二十一年.

[5]李觏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6]任继愈.中国的地方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New Study of Li Gou,A Country Worthy

SONG Xiu-zhen, WANG Ju-mei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In Linchuan of Fuzhou,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people of talent come forth in large numbers.Here it is a strong common practice to admire country worthies and young scholars.Li Gou,a thinker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was eulogized by Hu Shi as a“WangAnshi of not gaining recognition of the emperor”for his remarkable thoughts.By studying the article The Study of Li Taibo Being from Lichuan in Lichuan Digest compiled by Feng Xing and all kinds of editions of some district annals,such as History of The Prefecture of Jianchang,History of Nancheng County and History of Xincheng County,the author endorses Feng Xing’s opinion that Li Gou should be a country worthy of Lichuan.

Li Gou;Lichuan;country worthy;district annals

B244.1

A

1674-3512(2010)02-116-03

2010-03-01

宋秀珍 (1956—),女,江西黎川人,副编审,主要从事临川文化与编辑学研究。

猜你喜欢
黎川泰伯临川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李泰伯:世间磨难,皆是砥砺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临川四梦(乡音版)
三让遗风百代扬
———无锡泰伯墓联
锦鲤若川
临川渡
文化部出台对口黎川县文化建设工作方案
有感于江西临川一中
最高的慈善是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