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表现影响下的中西方服装设计与审美差异

2010-08-15 00:43:59淳晓燕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1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绘画

淳晓燕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空间表现影响下的中西方服装设计与审美差异

淳晓燕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文章从绘画艺术的空间表现出发,探讨了中西方在空间表现上的不同形式,折射出内在的文化和哲学根基,这种形式影响到设计中的服装领域,形成不同的设计思维模式和审美趋向,使我们的服装设计向更加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空间表现;透视;文化;差异性;审美;国际化;服装设计

1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空间表现

中西方绘画中空间表现是基本要素,西方传统写实绘画追求逼真地再现客观环境和事物,这得益于透视法的运用,透视学产生于西方,是西方写实绘画的主要形式法则之一,即在二维平面中凸现三维虚幻空间,准确的透视运用使画面呈现逼真的空间效果,它集中地体现了西方古典绘画的传统审美理想和创作原则.在渗透了科学观念的艺术理念指导下,西方人的空间意识是科学的、理性的.西方绘画实际上就是对景写生,要求对象、光源、环境、视点四固定.在二维平面的画面上,用与现实逼真的光影色彩,近大远小定点透视的方法,创作出三维的立体空间,产生出人可进入画面的幻觉.这就意味着画家在创作时,对客观景物的位置和自己的视点一旦做出选择,就不能随便移动.画家要严格地按照物理和光学的透视原理来构图,精心地把各类表现对象组织在画面中.因为只有这样,三维空间中的客观世界才能被科学、准确地再现出来.总之,对于西方绘画来说,能否准确地运用透视、解剖和光学原理来描绘表现对象,是衡量一同画作艺术质量的重要尺度.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不曾出现“透视”这一术语,也不存在这一术语所指向的绘画法则.中国画的表现空间不采用这么严谨的焦点透视法,这并不是中国人不懂得焦点透视法的原理,而是中国画家喜欢依照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来进行艺术创作.中国画大多采用“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在古代中国绘画的透视法中,视点的位置是相对稳定的,由于散点处在同样的高度上,形成一条高度固定的线.中国画只存在画外的焦点透视,没有画里的焦点透视,画外的散点透视是视点的左右平散结合前后散,画面的透视是以大观小,将天地当做把玩之物而产生散点的透视,也叫“移动视点”,是指画家的观察点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规定时空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是在各个不同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到画面中来.中国山水画是二维的,有很多的视点,能以咫尺表现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透视方法的结果.

2 空间表现折射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宗白华曾说过,“空间感的不同,表现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级,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社会条件里不同的世界观和对生活最深的体会.”因此对于中西方绘画及设计艺术的空间表现的探讨就不得不深入文化的内涵,追究其特定的根源.

2.1 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再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哲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如,李大钊先生认为,东西文化最根本不同之处就是“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泰戈尔对中西文化差异也有过一段几个精辟的论述:东方是精神文明,而西方是物质文明;东方是人道的,而西方是科学的等等.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各个方面的差异.

西方对“文化”概念的不同理解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在古代中国“文化”的词源学意义仅限于人伦的范畴,文化在我国古代被视为统治者的施政言法,是“文治”和“教化”的总称,是与“武功”、“武威”相对应的.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这种“文化”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则作了它的对立和补充,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的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而西方“文化”的概念可以理解成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人对土地的耕作——外在自然的人化过程;其二是通过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使人具有理想公民的素质——内在自然人化的过程.

2.2 哲学渊源

任何民族的绘画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里最根本的就是哲学.哲学观是文化的核心问题,它是一个包涵宇宙观、时空观、价值观、民族心理、民族个性、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相对完整的综合体.哲学观是文化的深层结构,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中西方民族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心态、历史进程的不同,因而在人类发展道路上所形成的哲学观也就有所不同.

中国文化认为人类和自然世界中的一切,凡人与神灵之间都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即“天人合一”思想.哲学上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直接渗透到了中国绘画的内在精神之中.中国山水画主张所描绘的山水要“可游可居”,讲究的是一种哲学的境界,庄子的“天人合一”学说,为中国的画家提供了美的思想渊源,要求将绘画作为一种关于自性,关于宇宙的主观的领悟,力求获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无羁的创作状态,创造出超越物象,做到人性和物性,生命精神和天地精神相互感发、合一的境界.

西方艺术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这样的话西方的画家就不会有中国画家的精神境界.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就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因此他们在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下形成一种以希腊与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也就是具象化的模式,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奉行以“人是自然的主宰”和“征服自然”为核心的天人对立的观点.他们认为人要生存就必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也就是要征服自然.

文化根源的差异与哲学思想的不同使得中西方绘画从“观”的角度上形成很大的区别,西方是以一种“我在场”的视角,使观者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中国画是以“静观”的视角来审视画面的,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不是眼观,而是心观.这一上一下、一出一入充分体现了由哲学观所带来的东西方绘画思想的差异.

3 空间表现差异下的服装设计

服装作为文化的产物,它的发展和文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它是文化的延续和反映,所以它也就是中西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素质的物化,是内在精神的外观,是社会风貌的显示.消费者不仅解读商品和服务信息符号,也解读它所提供的文化知识、消费理念、价值观念等.由于历史条件、生活方式、心理素质和文化观念的差别,中西方的服饰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别.中西方绘画艺术中的空间表现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的差异和碰撞,进而也影响到设计中的服装领域,形成不同的设计思维模式和审美趋向.

3.1 立体装饰与平面装饰

在西方服装常被看做是人体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服装造型上强调三维空间效果,故有“雕塑”之称.在结构处理上,以立体裁剪为本,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合体,使身体与纤维衣料之间的空隙极小,追求用服装突出人体的曲线美.由于西式服装是立体构成设计,所以装饰与整体结构造型相对应,强调立体感和空间感,装饰手段是借助各种立体物.西式服装采用立体装饰有其精彩之处:一是立体装饰与立体结构造型相呼应,天然谐调;二是装饰效果符合审美心理,因为凡是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的表面,容易引起人的单调感觉,而层次丰富、虚实搭配、重叠穿插的表面空间有耐人寻味的效果,易于激起观赏美感.

中式服装是平面直接裁剪,表现二维效果,所以装饰也以二维效果为主,强调平面装饰.装饰手段是中国传统的镶、嵌、滚、盘、绣几大工艺.在服装的造型观念意识上,中国服装在其历史发展历程中具有强烈的稳固性.历代的服装在先秦形成的两种基本服装形制的基础上去发展、演变,具有稳定、持久、少变异的特点,反映出这一服装造型观念注重的是整个社会的精神内容,而不是单体、个人及物质的形式.而西方服装的造型观念,带来了服装形态的变异性、丰富性、复杂性与创新性.

3.2 一个视觉中心与多个视觉中心

空间表现的不同手法决定了中西方在服装设计和审美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运用透视的原则,绘画上的每个作品都有一个视觉点,因此在服装设计上也体现出这种审美法则,即每一件服装设计作品都只有一个视觉中心点,集中表达一种设计理念,突出一个设计的亮点.比如传统欧式婚纱轮廓造型简洁,设计师把设计的重点和中心放在某一个局部,形成一个中心点.在今年流行款式造型中,设计中心点集中在肩部部,其他部位则运用简约的弱化设计,夸张的肩部部造型和肩章的运用使整款服装带有浓烈的中性气质和欧式风范,表现现代都市女性的沉稳、干练和时尚的气息,简约中有重点,平凡中见真知.

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空间表现中的散点透视也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中折射出来,多个视点使设计作品也形成了多个视觉中心,因而就暴露出设计上无重点,无中心,让观者的眼光无法驻足.如中国古代传统的深衣体现了中国在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的设计和审美趋向,整体服装形成多个视觉中心点.在现代的服装设计作品中也展现出散点透视的思维惯性,很多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概念和元素太多,往往在腰部,脚踝,颈部多个视点都进行了着重强调,使得原本很好的设计构思有了一丝无主题和重点的遗憾.

4 中国服装设计与审美国际化的发展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服装设计作品,对于今后服装设计的发展无疑都含有发聩振聋的启蒙作用.全球化,国际化是20世纪90年依赖全世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全球化主要指的是经济全球化,这是世界经济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服装作为经济与文化的混合物也成为了全球化的产业,因此服装也就面临着跨国传播这一考验.随着众多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国外众多品牌进入中国,服装必将进入国际化运作阶段.这是历史的必然,不可避免面临各国民族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这就要求我们国内年轻一代的服装设计师应该突破传统观点对我们思想的禁锢,迎合国际化的审美要求,才能使得我们的设计作品得到世界的认可和共鸣,让中国真正成为象米兰,巴黎,东京,伦敦,美国一样具有自身中国风格的时尚之都.

〔1〕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柳贯中.设计文化论.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宗白华.中国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李当歧.西洋服装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华梅.中国服装史.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J523.1

A

1673-260X(2010)11-0086-02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绘画
《福“运”》系列服装设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8:56
让人心碎的服装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
湖南包装(2016年2期)2016-03-11 15:53:11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1期)2014-08-16 15:57:49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3期)2014-08-16 0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