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霍凯特的语言学观点及影响
——关于向心离心结构

2010-08-15 00:52:12王欣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尔德结构主义凯特

王欣春,袁 颖

(1.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外语系,湖南长沙 410073)

一、霍凯特及其学术成就

霍凯特是美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是结构主义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年受教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位前辈学者鲍厄斯、萨丕尔和布龙菲尔德,对发展和完善布龙菲尔德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出了重大贡献,到20世纪50年代末成为布龙菲尔德学派后期的主帅。

霍凯特于1958年出版了《现代语言学教程》,该书总结并发展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理论,清晰地展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后期的基本面貌。它既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部集大成的理论著作,又是论述语言学各方面问题的一部优秀教材,近50年来一直是研究美国结构主义流派,特别是研究布龙菲尔德学派后期的重要参考书之一,成了众多中外语言学家评述的对象。1984年《现代语言学教程》由索振羽、叶蜚声译成中文后,渐为我国学者所知晓,并成了现代语言学的经典名著。本书一共有64章,主要述语言演变的规律和探讨语言演变过程的原则与方法[1]。

二、霍凯特关于向心离心结构的语言学观点

霍凯特在讨论句法结构的两大类型——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时提出如下观点。所谓结构类型是指在某一特定方面相似的一组结构。对结构进行说明必须指出结构中的每个成分选自什么形类,以及所形成的结构体所属的形类。如果一个结构的形类至少与一个直接成分的形类相似,即两者出现权的范围大致重合,具有这类性质的结构就是向心结构。向心结构中与结构体的出现权相同的那个成分是中心语,另一个成分则是修饰语。包含修饰语的向心结构是修饰型或主从型向心结构;不包含修饰语的是并列型向心结构。

并列型向心结构就分类而言包括加合式、选择式,在此两种类别之外,并列型向心结构还可以表现为其他形式。除了以上提及的类别,霍凯特将同位语也归纳为并列型向心结构的一种。

向心结构除了并列型之外,还有一种是修饰型。修饰型向心结构的种类繁多。根据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关系,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第二类是中心语在前,修饰语在后;第三类是修饰语不连续,将中心语包围;第四类是中心语不连续,包围修饰语。

对于离心结构,霍凯特没有给出明确定义,他认为不是向心的结构就叫做离心结构。离心结构的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被称为引导式,直接成分中一个作为引导,一个作为轴心;第二类被称为系连式,直接成分中一个是系连成分,一个是表述成分;第三类被称为主谓式,直接成分中一个作为话题,一个作为说明。

三、对霍凯特语言学观点的评价及讨论

(一)霍凯特对向心离心结构观点的改进

“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构成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两个基础概念,但此概念并非由霍凯特首创,而是由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首先提出。布龙菲尔德将合成短语根据整体功能与其直接成分功能相同与否分为两类:“合成短语可能属于与任何成分的形类都不同的形类”[2],这类合成短语是离心结构。“合成短语可能和一个或多个成分属于同一个形类”[2],这类短语是向心结构。布龙菲尔德这一概念的提出在语法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导语言研究者用一种新的眼光来透视语言的内部结构,但其理论在某些具体层面上引起了一些争议。

李宗江[3]认为,布龙菲尔德的理论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于忽略了形类的层次性。形类本身有层次性,如果以不同层次来确定形类的异同,得出的这两种结构会有很大的不同,而布龙菲尔德并未明确究竟以哪一层次的形类为标准。第二个问题在于在确定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时,哪些形类间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布龙菲尔德也没有提供明确的标准。

霍凯特的观点与布龙菲尔德有一些差异,他修正了布龙菲尔德的一些说法,认为“ (向心结构)其结构体的形类至少与一个直接成分的形类相似”[4],“这里所谓的相似是指两者出现范围的大致重合”[4]。霍凯特认为离心结构大致有三类:引导式 (包括介词短语、连词短语、动宾短语)、系连式 (系表短语)、主谓式(主谓短语)。其中,系表短语和动宾短语是布龙菲尔德在相关内容中未曾提到过的。

相比布龙菲尔德的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的概念,霍凯特的定义在以下两点比布龙菲尔德的定义明确。李宗江[3]提到,定义的修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对形类的功能作了具体规定,即“形类的出现权”,类似于“语法位置的总和”。这样来规定功能就不致于仅仅把功能局限于某些大类的范围之内。其次,强调了形类之间不是相同,而是相似,即提出了功能异同的相对性。而且在具体分析的时候,霍凯特也对一些形类的差别考虑进来,包括名词单复数的区别、名词的不同格形式、动词的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定式与不定式等。

(二)向心离心结构观点的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尽管霍凯特对布龙菲尔德的理论进行了修正,语法研究者们仍然发现,结构主义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的理论区分因其存在“天然不足”,还是给许多语言研究者带来了困惑和难题。

结构主义派对各种句法结构的具体归类是建立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 (特别是英语)的基础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基于印欧语提出的向心结构理论更应该叫假说,它需要不断接触其他语系的语言来检验其正确性,而实践证明,因此对各句法结构的归类并不完全适合于汉语语法的实际。汉语中几十年的向心结构理论汉语化的讨论,与其说是理论的落实,不如说是对该理论的检验。国内自1981年以来,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如施关淦[5]、程工[6]和陈国华[7]等。1981年,施关淦[5]发表了《“这本书的出版”中“出版”的词性——从“向心结构”理论说起》一文,正式揭开了向心结构理论汉语化大讨论的序幕。不过,对于“向心结构”目前仍存不少争议,有人尝试着对布龙菲尔德观点做适当的补充修正。汉语语法学界对这些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尽管有些问题讨论得相当深入,迄今也未达成一致意见。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讨论增加了大家对汉语短语个性和共性的认识。

程工[6]认为,向心结构理论的确是有问题的。第一个问题存在于句法层面上,“他 (布龙菲尔德)把修饰语和中心词都看成整个结构的直接成分,这在句法层次上是有问题的。”第二个问题则在于向心结构的定义不明确。“他 (布龙菲尔德)又把向心结构定义为至少有一个直接成分跟整体的语法功能相同的结构,这个定义也是不明确的。在分析‘木头房子’的时候会遇到的问题跟布龙菲尔德理论自身的缺陷是分不开的。”

陈国华[7]认为向心构造理论在两大方面存在问题,有待改进。第一,所谓向心构造实际包含并列和中心语两种不同构造。并列构造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本身无心可向,而两个离心构造的并列,如John ran and Jill walked,也可以形成一个并列构造,所以并列构造本身既不是向心的,也不是离心的。第二,布龙菲尔德认为向心构造的“所成短语与其成分之一属于相同的形式类”,“总体上说,具有相同的功能”。即名词短语与名词、谓词短语与谓词分别属于同一形式类,总体上具有相同的功能,这是不可能的。首先,短语和词是两个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不是同一形式类;其次,短语和词不可能具有相同功能,因为只有同级、同类别的语法单位才具有相同功能。

尽管以上的研究者们指出了向心结构理论的种种不足,但其本身的理论内核仍然具有合理性。程工[6]也认为,向心结构理论仍然有其合理的内核。“例如,一个结构在整体上的语法性质由其中心词的语法性质所决定,这个观点是不会有错的。如果这一点也错了,那么,布龙菲尔德对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的区分就毫无价值,不仅不能‘盲目照搬’,甚至连谈的必要都没有。”石定栩[8]更是进一步指出,“向心结构理论在中国流行了几十年,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仅仅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不足以推翻其统治地位,只有对相关结构的句法性质给出更合理的分析,才有可能取代向心结构理论。”

正是基于以上共识,在对向心结构理论的种种不足进行批评的基础之上,陈国华将相关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提出了改进的建议。陈国华[7]提出,布龙菲尔德的向心构造理论在分类上的问题主要是对形式类以及中心语和短语的功能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如果把他的向心和离心构造改造成并列构造、中心语构造和述谓构造,就完全可以作为研究任何语法构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起整个语法体系的大厦。

四、霍凯特及结构主义语言学对后期语言学的影响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以布龙菲尔德和后布龙菲尔德学派的学者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一整套语言理论。结构主义作为20世纪30-5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一个语言学流派,为语言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种贡献主要表现在其所制定的一套严密的语言描写与分析的方法和程序上。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虽然勾勒出了美国描写语言学的总体理论框架,并且也涉及到了一些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描写的最基本的操作方法,但该学派在方法论上真正的发展和成熟则是在布氏之后的二三十年里获得的。结构主义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当推哈里斯和霍凯特。后布龙菲尔德学派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布龙菲尔德的传统,在语言的分析方法上仍以直接成分分析法为主,并坚持认为描写应从音位开始,描写语言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发现程序。他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理论上进一步发展了布龙菲尔德的语言理论,二是把发现程序完全固定了下来。但在此大框架内,他们在很多具体问题上与布龙菲尔德又有区别,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发展了布龙菲尔德的学说,他们的主观目的是要通过深入的研究把布龙菲尔德的传统发扬光大。但在客观上,由于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又为语言学史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做了准备。他们的许多成果都成了新学派的理论支柱,如转换,深、表层语法,语法描写要有预言性即生成性等,在客观上为语言学理论的“乔姆斯基革命”做了准备。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的抬头,并由于结构主义分析方法本身有局限性,它在美国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50年代后期,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一书出版,这标志着西方现代语言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以乔姆斯基为中心,形成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

随着转换生成语法的兴起,美国的描写语言学也开始日渐走向衰落。其衰落的内在根源在于,这一学派虽然为语言的描写与分析制定了一套严格、精确的程序和方法,但它缺乏对语言现象和人的语言能力进行解释的能力。转换生成语法能够取代描写语法,一方面在于其句法理论具有较强的生成能力和解释能力,另一方面也由于其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因而具有较强的逻辑哲学力量。不过从这两种学派的历史渊源来看,正是描写语言学提供了转换生成语法滋生和成长的土壤。乔姆斯基在研究方法上接受了描写学派特别是后布龙菲尔德学派的一些方法和原则,如注重形式分析,在语言分析中摒除语义和功能因素等。因此,美国结构主义学派,尤其是后布龙菲尔德学派为当代语言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抹煞的。他们提出的一系列理论与方法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不仅表现在语言理论研究领域,还表现在语言实际应用领域。

美国描写语言学作为上世纪30-5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流派,对世界其他各国的语言学研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也波及到了中国的语言学研究,特别是汉语语法研究。1948年,赵元任先生编写了《国语入门》,其特点是全面运用了美国描写学的方法来分析汉语。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虽然在国外美国结构主义已被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所取代,但它依然继续对我国的语言研究产生着影响。

[1]索振羽.霍凯特的《现代语言学教程》[G]//语言学论丛:第八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Bloomfield,L.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33/2002.

[3]李宗江.汉语中的向心结构与离心结构[J].解效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4):46-52.

[4]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M].索振羽,叶蜚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施关淦.“这本书的出版”中“出版”的词性[J].中国语文通讯,1981(4):8-12.

[6]程工.名物化与向心结构理论新探[J].现代外语,1999(2):128-144.

[7]陈国华.从“的”看中心语构造与中心语的词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92-98.

[8]石定栩.向心结构与离心结构新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276-284.

猜你喜欢
尔德结构主义凯特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的小店
COMPLEX INTERPOLATION OF NONCOMMUTATIVE HARDY SPACES ASSOCIATED WITH SEMIFINITE VON NEUMANN ALGEBRAS∗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罗尔德·达尔的《吹梦巨人》
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
传递信任的钥匙
故事大王(2014年3期)2014-05-21 01: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