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萍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0)
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多维度分析
彭 萍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0)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就业的优劣程度,其就业质量的好坏受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四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施措施
关于“质量”一词,在《辞海》的解释分为两层含义:(1)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如教学质量、服务质量、提高质量等;(2)是指量度物体惯性大小和引力作用强弱的物理量。就业质量中的“质量”当属前者,指的是就业的优劣程度。
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它包括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两个方面。有多少劳动者能够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相应的收入,这反映的是就业的数量;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好坏如工作环境如何、工作的稳定性如何,以及取得报酬的高低等体现的就是就业质量。
国内学者对就业质量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从工业化革命到今天高度全球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就业质量越来越受到学界、政府以及企业和劳动者的关注。关于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并且相关研究非常少。但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加强对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研究无疑对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全面提升全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就是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就业的优劣程度,即在就业过程中,高职毕业生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报酬或收入情况的优劣程度。
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问题可以从两个不同的维度分析:一个是就业的“量”,另一个是就业的“质”。目前,对就业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数量(就业率)上,而对就业质量关注不够。自2004年教育部将“就业率”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以来,高职院校普遍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但“就业率”这个指标往往只是简单地反映出就业的“量”,无法体现就业的“质”。在某种程度上,只追求就业数量上的扩张,是对高职毕业生权益的侵害。实际上,就业质量不仅关系到高职毕业生的权益保护,它的优劣还会直接影响到就业率。“质”与“量”的有机结合,是高职院校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好的就业质量能激发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加就业的稳定性,提高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从而带来用人单位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用工数量的增加,进而提高就业率,它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的有效实现。同时,高职毕业生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拥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是就业质量高的重要体现。反之,低劣的就业质量会降低就业的相对稳定性,增加失业率。
主要从毕业生自身角度出发,分析统计毕业生主观愿望,包括毕业生对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薪酬、个人发展空间的认可程度和满意度。
工作环境:包括工作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物理环境指工作场所安全卫生,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标准,比如干净、舒适和安全;人文环境则表现为工作所在地同事之间关系是否和谐,是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
工作稳定性:用人单位与高职毕业生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在区域同行中是否高于同类人员平均水平;工作连续性是否能够得到保证。工作岗位是否比较固定,可用一个人曾经做过的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或更换工作的次数来度量。
薪酬福利水平:薪酬是衡量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最直接的指标,也是最核心的指标,就业质量的核心问题就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工资薪酬是否高于地区同行业同类人员平均水平;基本社会保险是否按国家规定参保,特种行业是否补充参保。
发展空间:职业发展前景是否良好,职业晋升的速度的快与慢;单位是否具有正规或非正规的技术培训计划。即工作是否稳定,就业机会是否平等,是否能够及时得到技能培训、是否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岗位满意度:指毕业生对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是否比较满意,工作是否有兴趣。
主要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用人单位客观需求,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专业水平: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职业相关资格证书。
创新精神:思维敏捷,善于联想,面临问题反应快;解决问题见解新颖独到、效率高。工作创新需要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离不开乐于奉献、潜心研究的品质。作为刚就业的毕业生,尽管工作创新的人数不多,但却体现了有价值的人生和较高的就业质量。
敬业精神:遵守岗位规章制度,自我要求高,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主动,有较强的进取心。
团队合作精神:与同事相处和睦,有较强的合作共事能力;能主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学习能力:具有快捷获取工作所需知识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工作所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从政府、高校综合考评的角度出发,包括专业对口率、升学深造率、灵活就业率、自主创业率的占有比例的大小。
专业对口率:指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符合程度,从事专业有关工作的毕业生数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比例。它反映了毕业生对职业的适应程度。
升学深造率:升学深造毕业生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毕业生就业后有一个继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灵活就业率:灵活就业毕业生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
自主创业率:自主创业毕业生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主要反映毕业生自主创办经济实体的人数,可根据毕业生提供的营业执照来认定。
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内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岗位适应能力、职业道德、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个人发展潜力等。内职业生涯发展好了,就业质量也必然随之提高,反之,就业质量就较低。目前,由于市场对高素质“蓝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综合素质高的高职毕业生从来都是供不应求的,而且他们的就业环境、薪酬、岗位发展前景、福利保障均较好,就业质量较高。
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受到学校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业质量的好坏与学校的综合实力、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设置、工学结合紧密程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强弱与学校的品牌效应直接影响到就业质量的高低。学校综合实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高职院校较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他们给毕业生的待遇及福利等条件都较高,就业质量就高,反之,就业质量较低。(2)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与本科院校的培养方向有着本质的区别,高职院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观,掌握了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优势明显,比较容易进入薪酬、工作条件、发展前景等较好的用人单位,就业质量较高,反之,就业质量则较低。(3)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状况是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契机,大力发展专业建设和主动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其毕业生就业质量也较高,反之,其就业质量就较低。(4)工学结合是提高就业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学结合的紧密程度直接影响着就业质量的好与坏,高于低。经过工学结合,能够使毕业生在校期间,提前运用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掌握较好的操作技能,熟悉自己的职业素质要求和工作岗位要求,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工学结合的紧密程度越高,其就业质量越高,反之,就业质量较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繁荣和发展,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直接影响就业质量的高低。“高门槛”的设置让高职院校毕业生无法进入高端企业,就会出现很多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也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下降。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改变了以往的“终身就业”或“一次就业定终身”的现状,毕业生必须依靠个人的竞争力才能找到好工作。同时,在国家政策的允许下和新《劳动法》的出台,也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创造了更多的良好机会,为提升就业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些因素都意味着会影响就业质量的高低。
在思想上必须增强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意识感和职业责任感。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必须做到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掌握择业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择业心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生命线”来抓,实行“一把手”工程,真正做到“出口畅,进口旺”。
在组织上必须整合人脉资源,扩大就业市场资源。高职院校要解放思想,积极利用校内外所有的力量参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包括学校的、社会的、教职工的、校友的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形成一个广阔的就业网络,更加广泛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特别是引进优质的企业,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提升学院的品牌效应。
在教学上必须提高工学结合的紧密程度。在校期间,高职学生充分利用工学结合机会,提前完成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技能,缩短了进入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加凸显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努力达到“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零距离的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的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接触,这种方式对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管理上必须建立“院、系、班”三级就业工作管理模式。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就业工作目标。各项就业工作紧紧围绕就业目标开展,就业目标逐级分解,各项具体工作层层推进,院级主管部门主要给予政策支持,系、班两级具体实施就业工作,实行“院、系、班”三级管理模式,任务到部门,责任到个人,有利于高职院校就业目标的实现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在落实上必须实行“一对一”指导,特别是弱势群体,使其顺利就业。各级就业工作人员必须强化服务意识,为毕业生排忧解难,真正做到对每一位毕业生实行 “一对一”指导。就业工作人员必须全面、准确了解毕业生的情况,对毕业生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建立推荐就业预案,让每一位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
总之,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问题研究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受到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因素的影响。对政府而言,要营造提高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外部环境和优越的政策支持;对用人单位而言,要健全劳动规章制度,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岗位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实现双赢。对高职院校而言,要转变办学思路,以就业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改革高校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做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个人而言,要努力学习,做好职业发展规划,积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1]蒋茂东,王群,刘青果,沙登阁.就业质量: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课题[J].山东水利职院院刊,2009(1).
[2]蒋东茂.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建设的意义及路径[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1).
[3]李荣生.提高高职毕业生鱿业质全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
[4]李斌.试谈基于就业满意度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5]杨春.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标准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
[6]李金林,等.高校就业质食评价体系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1).
[7]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Multilevel Analysis of Employment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PENG Ping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50,China)
The graduate’s employment quality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the good and bad intensity of the students employment.The employment’s quality is influenced by four respect factors,such as government,employing unit,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student.So taking feasible measure to promote institute employment quality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has a great realistic meaning.
college;employment quality;influence factor;enforcement measure
G718
A
1674-5787(2010)05-0009-03
2010-07-30
本文系湖北省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彭萍(1972-),女,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研究。
责任编辑 周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