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巴塔
(通辽职业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中学体育弱势生的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
白巴塔
(通辽职业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当今社会,中学体育教育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个群体正在以很快的速度不断强大,他们不愿意运动、与人沟通也出现了问题、体质的减弱,以给班级授课形式的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给社会造成了难题.本文通过对这一群体的产生原因和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效可行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体育弱势生;心理分析;教学对策
学校体育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新课标理念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受愉悦.现如今一个特殊群体的崛起,给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也给提高教育质量增加了困难.关注这一群体——“体育弱势生”的健康.找到合适的教学对策,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每个体育工作者的主要职责.
2.1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学校,父母的遗传,家庭氛围都直接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大的影响.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1.1 遗传因素
有些弱势生受先天遗传基因的影响,身材比同龄人矮小,对力量型项目相对较弱;一些残障学生除了一部分是由于后天造成以外,大部分都是由于父母遗传所致,造成功能性障碍.
2.1.2 家教因素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例逐年上升,父母过分溺爱正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上学、放学车接车送,生怕碰着磕着,不让孩子参加剧烈运动,连学校的正常体育锻炼,也怕把孩子累着.这样的家庭教育方法造成有些孩子从小怕苦、怕累、缺乏抗挫折能力;有些父母文静内向,懒于运动的影响,导致子女也不爱运动,故出现体型过度肥胖或瘦小,薄弱.
2.2 社会因素
五彩缤纷的社会是人类努力的结果,前任努力创造出的环境是为后人来享受,可是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好的影响.
2.2.1 现代的生活方式
快捷、通讯极大的方便,人们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于是运动机会减少,人体的某些生物功能开始退化.信息社会使人们相互之间登门拜访的机会少了;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营养状况的全面改善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表现.弱势生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发展必然性.
2.2.2 中国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模式的影响
长期农业社会,使中国形成了群体本位文化.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的,灌输、机械模仿和机械训练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学演变成了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见书不见人的教学,成了纯粹的“文本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是强制和封闭的,教学色调是抑郁和压抑的.
2.3 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的知识的摇篮,在知识的海洋里学生自由的遨游,体育教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部分教学丢失,与全面教育脱节并使富有各种创造能力的学生受到了不同的伤害.
2.3.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支配下,学校未把体育放在相应的位置上,体育课随易给“文化课”让路,应有的体育器材得不到及时的维修等等,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种种误解,学习态度不端正,产生无所谓的心理.
2.3.2 教师素质的影响
体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引不起学生兴趣其中之一就是教师对表现差学生一味的批评、责骂、打骂,师生之间产生隔阂,远离体育课.因而对教师不信任,疏远、对抗.
2.3.3 学生自身因素
在这个群体当中,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现状是父母给的遗传基因,身体差再努力也是徒劳.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没有什么用,自己先天不足,不如在文化课上加点油,这样就影响了体育课的兴趣.由于体型的特殊怕别人取笑,在上课的过程中畏难等影响.
各种资料显示出弱势生的一个共同的集中心理表现,笔者做了分析供大家参考.
3.1 胆怯心理:瞻前顾后、优柔寡断、难为情、容易紧张、依赖性强.
3.2 自卑心理:畏难、沮丧、萎靡不振,甚至破罐子破摔,厌烦体育课.
3.3 执拗心理:固执任性、爱逞强,喜欢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主动帮助别人.
3.4 无所谓心理:认为体育课上不上都行,课堂听讲不认真,练习偷懒,我行我素,纪律涣散,行动自由.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条教学对策供大家参考.
4.1 加强体育思想教育,纠正错误观念
学校首先重视,各科教师要强调体育的重要性,例如:能够缓解学习疲劳,提高免疫等;体育教师要借风雨课的机会组织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
4.2 科学引导,正视困难
4.2.1 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要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教师应当从理论上分析,并将人体与器械结合起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到从实际出发,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实际.
4.2.2 启发学生正视困难
体育课不仅能锻炼人的身心而且对人们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前应与学生沟通,找到害怕、焦虑等心理的根源,并从理论上讲解分析,让学生建立信心.
4.2.3 利用胆大的学生带动胆小学生
有些课程弱势生把它看的太难.而对于另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容易.当发现这类问题时应充分利用胆大学生影响胆小学生,来激发胆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信心.
4.3 教师良好心理表现影响学生
教师的心理表现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效,有的教师认为凶一点课堂纪律就会好,殊不知这样会使弱势生产生畏惧心理,逐渐产生对立等情绪.所以教师要注意良好心理的运用以保证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多鼓励学生,尽量少用批评和讽刺的语言、动作.做好示范、仪表、教态和教学方法.
4.4 因材施教
4.4.1 教学目标多样化
根据学生的体质情况在体育课教学当中课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A班——普通班(体质相对较好的学生)、B班——体弱特型班(体质弱势群体组);B班有可分为两个亚班——B1班(一般特型生);B2班(专指某种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疾病或残障学生).这样一来,我们将原来笼统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具体的划分,针对A、B1、B2三个班不同体质健康状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教学目标.
4.4.2 教学内容多样化
在原有体育教学——体育保健班教学内容(公共体育)的基础上,保留那些主要是为了适应患有某种疾病以及残障因素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并加以丰富和发展,形成B2班的主要教学内容;内容选择以体育保健、康复、养生、休闲的内容与方法为主.同时,分离出那些主要是为了适应“体弱型”学生的教学内容,并加以重点开发和扩展,形成B1班的主要教学内容;内容选择以中等运动负荷的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方式为主.A班的教学内容在B2班的基础上突出运动型特点.这样,根据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选择和开发相应的教学内容,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以促进多层次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4.4.3 教学评价多样化
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关注和改变弱势群体的现状.同时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和不同的评价标准,提高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如对于A班学生的体育教学的评价,应该突出学生运动能力的改进与提高;对于B1班学生体育教学评价,应该突出体质状况的改善,如“减肥”“增重”的效果及运动素质的提高;对于B2班的学生体育教学评价应当突出身体的参与、康复效果和心理感受等.
总之,体育弱势生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决定改变这种现象,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性的过程,需要社会的各级人士给予支持和帮助.关注每个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教育使体育教育走向新的台阶,是所有体育工作者的最终教育目标.
〔1〕刘成.体质弱势群体与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05 (5).
〔2〕吕吉勇.体操教学中学生害怕心理的产生及消除方法[J].哈尔滨体育学报,2001(3):72—73.
〔3〕汪俊祺.重群体轻个体价值取向对体育教师教育的负面影响[J].黄山学院学报,2005(6).
〔4〕齐慧侠.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心理障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1):50—52.
〔5〕温亚旭.体育学习中情绪障碍的形成及排除[J].哈尔滨体育学报,2002(3).
〔6〕陈云开.对体院特型生经济体操技术教学方法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5(19):68—73.
〔7〕刘成.李秀华.对普通高校特型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学刊,2001(8):31—33.
〔8〕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G633.96
A
1673-260X(2010)05-02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