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源
(山西大学 美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文革宣传画的视觉符号分析
王立源
(山西大学 美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文革宣传画是“文革”这个特殊年代所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由于他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爱憎分明的语言表达在艺术设计中独树一帜,对它的研究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项课题。
形象;色彩;构图;文革宣传画
在“文革宣传画”中,领袖形象,尤其是毛泽东的形象成为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红、光、亮”、“高、大、全”成为领袖人物人物表现的主要特征。领袖的身后大多用“红太阳”或“旗帜”来映衬和烘托形领袖光辉、高大的形象。占据着画面主要部分的主体人物往往以夸张手法把形象无限夸大,突出地显示出领袖的主导地位。例如领神毛泽东除了形象巨大以外,脸部一般还以暖色调处理,显得精神矍铄并且像阳光一样产生出一种向四周辐射的力量,照耀着所有的人群。
在60年代末,从以毛泽东形象为题材的宣传画看,“文革宣传画”作品里对毛泽东的歌颂达到极致,毛泽东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化身,成为人民超越一切的一种精神领袖。当时的公众主要依靠平面视觉媒介来了解现状,对信息的来源关心较少,在这种单纯的媒介的作用下,很多的行为就是信息传达导致出来的。对于宣传画的信息传达功能而言,寓繁于简的人物形象成为一种优势。但究其传达的结果看,毛泽东的形象尽管总是与人民在一起,但却失去了个人的自身特色,形象完全被政治化,程式化。“文革宣传画”中的形象反过来成为毛泽东的一种符号化形象代替了他本身的特性。
“文革宣传画”中另一类重要形象就是群众形象,尤其是工农兵形象。作为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坚定拥护者,人民群众在文革宣传画中的形象极其明确,不但拥有强健的体魄,更具有饱满的政治激情。在“文革宣传画”中善与恶、正确与错误、革命与反革命都被极端而截然地区分开,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一眼就可以看出,工农兵形象绝对不会出现在画面中阴暗的角落里。这种艺术表现手法遍布所有艺术形式,成了一种大众审美趋向的标准。
在“文革宣传画”中最具夸张的形象是受批判的人物形象,通常这类“反面”形象大部分处于画面中的边角部位,也往往处于阴暗的氛围里,使人往往产生一种厌恶与反感的心理情绪,其刻画的人物特色鲜明,罪恶沧桑的嘴脸、稀少的头发、干枯的手臂和狰狞的面孔,有些宣传画中还配以他们被人民践踏或打击后四散逃窜的狼狈模样等等,这都是为了使人产生深恶痛绝的感受,调动人们批判的情绪。
通过我们对“文革宣传画”中的人物形象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文革宣传画的视觉形象使用的褒、贬以外的中性表现形式的比例很小,大都是爱憎分明、敌我分明的形象特色。
色彩比其他任何视觉要素都更具有直接与人们交流的特征,又具有远距离和近距离的观赏效果,是一种最直接最具影响力的视觉因素。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才产生了文革期间的“全国上下一片红”的宏伟的画面。
文革宣传画的色彩主要以饱满、鲜明的色调为主,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红色作为那个时代的主要基调在宣传画中被充分的的呈现出来。红色的旗帜、红色的肌肤、红色的背景、红色的革命语录,激情饱满的红色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性与群众的革命热情。
另一方面,在“文革”宣传画中极少用中间色,纯色和对比色被极广泛地应用在画面中,单一明确的信仰和爱憎分明的态度——表现出一种政治需求,与民间美术的色彩风格又极为相似——符合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所以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
“红”、“光”、“亮”的色彩表现,尤其是以“红”为主导,更好的突出形象和渲染气氛,在人们心理上形成明确的色彩印象。显而易见,一方面,“红”的特点与大众长期对传统年画有关色彩的认同与熟悉度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主要还是中国人民传统习惯于把红色当作最吉利喜气、最具有感染力的色彩。在画面中,“红”是指大量运用红色等暖色调,起到了烘托整个画面气氛的作用;“光”在画面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是指尽量运用纯度高的暖色达到强烈的饱和度,在这种强烈饱和度烘托下,主体人物更呈现出一种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气势,这种“光”与红色的暖色调交相呼应,赋予人物特殊的质感;“亮”对于画面来说更有象征意义了,它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光耀夺目、喜庆的视觉效果,又有光明与未来的寓意。在整个画面中,色彩的联想使得宣传画在整个社会中具有了一种共通性,对于“文革宣传画”中色彩所包含的特定内涵,其具有象征主义的特征就不言而喻了。人们对于这种色彩的象征意义的认同极为重要,在这种条件下,就能轻易地理解到宣传画设计者所要传达的内在含义。
承载了特定的民族含义的色彩,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了代替语言文字的功能。色彩可以通过激发情感与情绪使信息内涵的传达得到理解,这方面的非语言暗示作用可产生一定的移情作用,这种功能大大超出了文字语言的作用。同时,文化内涵作为色彩所承载的一部分,是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情境与心理与相应的色彩一一紧密结合,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作为传统习惯而不断传承下去。中国传统汉语中的黄泉指阳间,麦子熟了用“黄了”等等。这些更说明了形与色并不是物体所固有的,而是在与人们的观察、思维、感觉的文化结合下才产生的。
文字作为“文革宣传画”的一部分,也同时获得了一定的政治特质。对于大字报来说,是以字体为宣传的主体元素而发挥着直接作用。其实宣传画中的字体选择和应用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被用以引申有效传递主旨思想和政治意图。因此从文字内容到字体的设计与制作无一不体现出强烈的革命特殊性与政治意识形态。
大多作为标题出现的“文革宣传画”中的文字一般用字比较少,对字体的选择也并不广泛。总的来说,宣传画中的字体颜色只有红色、黑色和少量的白色。在字体的选择上一般都是手写体,笔画较为集中,相对单调,笔形明确,字体清晰。在字体的造型和结构上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黑体、宋体一般被做为标题字体的选用,宋体结构紧凑,刚挺稳重,黑体笔划粗壮有力,有力量感,都具有醒目明确的传播效果。另外,一种类似现代霹雳体的字体在有些版画型宣传画中也做为标题,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二是在宣传画中简体字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和运用,成为宣传画所必要的文字格式,同时展现出一种革命态度,以及与旧的传统彻底割裂的境界。三是“毛体”的广泛应用,“文革宣传画”中毛泽东的字体也是常见的一种文字表现形式,同时也构成了宣传画构图的一种特殊风格。这种现象说明,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人们对毛泽东个人的崇拜和敬仰的结果,另一方面因为“毛体”自身的视觉特色“大气磅礴、气韵流畅”,赋予了画面特别的氛围与效果。总的来说,汉字做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在“文革宣传画”中呈现出一种不同以往的特色和气息。
“文革宣传画”的政治指向性非常明确,是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宣传画中的文字在使用上具有以下特色:一是文字一般都通俗易懂,主要是让普通老百姓能看懂,明白画面的含义。为了实现这种功能,那么文字越通俗易懂、越浅显直观就越好。二是对画面主旨直截了当的表述,有时起补充说明的作用,三是宣传画中的文字有时使用的是政治口号或毛主席语录,这些文字包括语录、标语口号、书刊报纸上的文字,袖章、红旗上的文字以及其他道具上的文字。例如在一些宣传画中,“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当时常常被使用的口号和标语。
构图不但显示了视觉作品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一致性,同时也反映了创造者的思想感情与表现形式的一致性,是艺术家的内部情感和艺术水准的直接体现,也往往是艺术作品思想和形式的结合点。因此,构图在设计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文革宣传画中,构图的形式很多,其中辐射线构图和三角形构图形式被采用的频率非常高。
辐射线形式具有向外的张力和向内的吸引力,不但具有强烈的动感而且使其构图中心位置十分显著。这种动感是由张力和吸引力互相作用所产生的。辐射线构图的交叉点在构图中的偏移,能够造成画面分割由强到弱的节奏感。同时辐射线构图能将结构复杂的物体归结为统一体,具有很强的概括能力。画面强烈的整体感正是“文革宣传画”创造的效果。
在文革宣传画中辐射线形式的构图成为表现领袖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文革宣传画中呈放射状的线条,确切地说,是象征太阳的光芒线,从画面中的一点向三度空间的每一个方向发射,从而造成金光万道的视觉效果。“东方红,太阳升”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在宣传画中,辐射线就成为最好的表达形式。
三角形形式的构图无疑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基本形式之一。三角构图是所有构图形式之中最能产生平稳与协调感的构图。
“文革宣传画”中的三角形有很高的使用率。由于三角形构图特殊的性质和效果,在宣传画中利用这种特性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必要了。例如“工农兵”之间的关系,“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用稳定的三角形把他们组织起来形成坚固的稳定的视觉关系,同时能表现出人物之间的紧密性、整体性。画面中“工农兵”和“红卫兵”小将与高举的毛主席语录之间形成了一个坚固的三角形,画面中人物的关系显出一种密切性与整体性,其中的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1]陈履生.新中国美术图史 1949-1966[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10.
[2]王明贤,严善纯.新中国美术图史1966-1976[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10.
[3]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8.
[4]吴继金.“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美术[J].百年潮,2003,(9):54-63.
[5]曹汝平.试析“张力”在文革宣传画中的三种视觉表现[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7):29-32.
[6]张静淼.试析文革美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贵州大学学报,2008,(3):69-70.
(责任编辑 许华林)
J218.1
A
1673-2014(2010)03-0086-03
2010—03—11
王立源(1976— ),男,山西长治人,讲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