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之辉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论如何加强现代中医院的管理
郑之辉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近年来,我国各级中医院现代化科学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临的问题还多,发展面临困境.笔者以为应从以下方面加强中医院的管理: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竞争观念、服务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强化中医院经济管理地位、强化市场观念、强化中医现代化观念,实行标准化管理.
中医院;管理;服务
近年来,我国各级中医院借鉴发达国家医院管理的先进模式和国内综合医院的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医院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临的问题还多,发展面临困境.分析原因主要是没有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者管理方法滞后,不能真正以病人为中心,没有充分利用公共关系塑造中医院形象等.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加强中医院的管理进行阐述.
医院管理中管理者所起的作用非常大.据相关资料显示,医院管理者在医院管理中占50%的权重[1].医院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分两种,塔型和伞型.塔型是指专业知识型,从最初的知识积累,越往上越窄,此被称为专才或专家型人才.伞型是指一个核心加一个面,具体到医院管理者“一个核心”是以经营管理为核心,加上“一个面”,包括人力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物资设备管理、后勤管理、平衡知识及综合管理等等.科学的医院管理应该是伞型管理者.但目前的现状是我国绝大部分医院的管理者都是塔型知识结构,即从某一医疗领域的专家选拔为医院管理者,属于专业知识型领导.
中医院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医院院长要具有大战略的思考和眼光、专业的管理知识储备和厚积薄发的品德.一位院长可能不是医疗专家,但他肯定是出类拔萃的医院经营管理者.中医院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大有作为,管理者必须是具备伞形知识结构的管理精英.这样的管理者知道如何用人,如何管理医院,如何创立医院文化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医院每一位员工自发地为医院的发展尽心尽力.
竞争是市场机制下永恒的法则,医疗卫生行业也不例外.我国的中医医院经过了30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已经开始适应竞争的环境.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与西医相比,中医还明显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提高中医院竞争能力,更多占有医疗市场份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中医院的竞争力: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构建新型中医医院文化;加强中医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提高科研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扩大服务项目,合理收费,等.目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改革正在深化,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医院管理者应清醒的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不仅要引入竞争机制,在协作、支持、学习的同时开展竞争,并要把竞争纳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发扬良好医德医风,克服“一切向钱看”的不正之风.
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中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时刻面临一定的危机和风险.除了医疗活动中时刻存在的高风险,中医院的发展策略、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同样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成立中医院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风险管理机构方针的制定、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等.中医院风险管理行为重点应在防范医疗风险上,同时也兼顾医院在财务、经营、竞争、政治、社会、客户、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其目标为提高医院的管理经营能力,减少医院的运行风险.发现医疗风险的机会和防范医疗不安全因素,将医院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通过确定风险背景、鉴定、分析、评价、监控、信息交流从而处理风险,进一步评估剩余风险,持续改进.
风险管理过程是一个持续改进反复的过程,而不应当作一个单独的程序来机械实施.医院决策层重视、改变观念、建立组织、全员参与,让风险管理与医院的宗旨、实践和业务计划结合起来,努力使风险管理成为医院中每个人的事.
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医疗领域,医院的经济管理地位越来越重要.医院的经济管理已不再视同于财务会计的具体工作,而是作为一种涵盖财务管理,内涵与外延极大扩展的科学管理方式.医院的经济管理已从被动、弱化、机械的具体工作,逐渐转变并强化为一种主动、有效、且广泛应用的医院管理方式.医院的管理机构也必须不断适应医院发展和经济管理职能拓展的需要.医院原有自下而上逐级由财务处(科)、院务部向院领导负责的单一管理机构已逐步变迁,随着医院经济管理地位的改变和管理职能的拓展,医院的经济管理机构还将由隶属形式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向财经职能多样、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组织形式变迁.
强化市场观念,尽快适应市场特点和需求,变管理医院为经营医院,是新形势下办好中医院所必须强化的新观念[2].面对竟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不仅要敢于竟争、而且要善于竟争,决策时要有超前意识,要坚持市场观念看问题,努力做到经营求特、医术求精、服务求优、收费求廉,根据周边环境状况和区域情况,包括患者、潜在患者和潜在消费群体的存量、变量的评价以及经济收支能力顶测等,确定发展目标,分析经营目标的优势以及如何发挥优势、如何将劣势变成优势的策略,从而科学合理地调整科室设置、压缩弱项,扩展强项,找准市场卖点,巧用市场经济管理办法进行运营,搞好全成本经营,实施低成本战略.
标准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如中医病案书规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护理常规、护理文件书写技术操作常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各科仪器检查的操作标准、科室及个人质量考核标准等.落实这些标准,必须有高水平的基础质量,如达到中医疾病诊断标准,必须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查体基本功;达到治愈标准,必须有准确、规范的中医病案,有效地辨证施治.因此,基础质量是实现标准化管理的最基础指标,通过实行标准化管理又可促进基础质量的提高.
坚持以中医药为主体,在继承基础上创新,注重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其他医学的长处为中医药服务.中医现代化不仅是使用一些现代医疗设备,而是要使每一位中医药工作者都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意识,其医疗思想和手段要与现代社会同步,这也是中医临床水平自我提高以及建立客观指标所必需.
中医院工作的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预防、康复和保健的需求,这就规定了中医院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为人民提供满意的服务.中医院各部门的管理下作,都要为医疗第一线服务,都要服从于保证和提高医疗质量这一中心.中医院应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
〔1〕胡凌娟,房耘耘,图娅.中医院要学会从优质管理中要效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5):319-320.
〔2〕胡志方.中医院管理与经营的若干思考[J].企业经济,2002(3):93-94.
F270.7
A
1673-260X(2010)05-0061-02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计划课题基金资助(2009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