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保明
(长治学院 师范分院,山西 长治 046000)
论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建构
吴保明
(长治学院 师范分院,山西 长治 046000)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的系统的组织策略、方法和流程。它是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直接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它又制约着教学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方面,是对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的概括,丰富、发展和完善着教学理论。作为教师,只有用心学习、掌握、应用与建构好教学模式,才能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规范、高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才能真正实现培养“整体的人”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应用;建构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的系统的组织策略、方法和流程。它是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直接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它是对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的概括,制约着教学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方面,丰富、发展和完善着教学理论。作为教师,只有用心学习、掌握、应用与建构好教学模式,才能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规范、高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才能真正实现培养“整体的人”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建构应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否有意识,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着一定的教学模式。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求教师应自觉地、科学地应用教学模式,容不得有一丝的盲目性。为此,教师在应用教学模式时必须自觉地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指导思想、目标、程序、策略与评价等要素构成的,其本身具有一套较完整的结构与机制。一种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一个特定的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系统。因此,我们在应用时就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既要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优点与缺陷,又要切实掌握其操作方法,做到形神兼达,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实现培养“整体的人”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教学情境是千变万化的。企图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和进行全部教学活动是不可能的。不同的教学模式具有各自特定的目标、条件与范围,不存在对任何具体教学过程都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以及时空等特点都是影响和制约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因素。例如,针对知识技能等较低层次目标的教学模式,往往比较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交往互动,教学活动大多以“班级上课”结合“个别教学”的方式进行;针对思维、情感等较高层次目标的教学模式,往往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直接兴趣和较多的相互交流,教学活动应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为事实、现象、过程的知识宜采取“接受式”教学模式;概括性、规律性的知识则可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实践性强的知识应采取“活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模式的应用必须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中配合默契,教学相长,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灵活掌握、综合应用。另外,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的应用虽然要注意其完整性,但并不是一次教学只能应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同时应用多种教学模式,扬长避短,配合使用,最佳地发挥各自的性能,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是古今中外教学活动中有效经验的概括和升华,它为每个教师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范型,便于教师学习模仿。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理论发展、教学理念更新而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的。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应用就不能只是简单地模仿套用,而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个人风格去创造性地发挥。教师在经过最初的模仿套用,在掌握和了解了各种教学模式之时,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产生新的感受、体会,经过自己的不断反思、总结,就可以使自己应用的教学模式体现出一种新的特色,从而建构出一种更加适合于自己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
对于教学模式建构的意义,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是教师个人的自我超越,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来看具有以下几点:
1、它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的改革。教学的改革首先在于改革教学思想,但是不转变教学模式,教学思想的改革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为教学模式是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直接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又制约着教学的组织形式、活动形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软件的构成形式、教学管理方式等等。教学模式的变化必然会引发上述各个方面的变化,进而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2、它可以推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的深入开展。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能够启示我们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够让我们进一步理清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矛盾,并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与机制,从而进一步丰富、发展与完善教学理论。
3、它可以进一步强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教学模式是以某一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它将教学活动各要素按一定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比较固定的典型性的模式体系,操作性较强。好的教学模式可以科学地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1、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为指导的原则。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作为指导。教学模式对教学理论的依附性,是它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最大差别。因此,教师要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加强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在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积极扬弃,继承和发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使之成为新的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有所创新和发展,也只有将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新的教学模式才可能更完整、更新颖、更具有实用价值。
3、可操作性原则。教学模式的建构必须便于教师理解与操作,注重其适用性。为此,一方面,教学模式要揭示教学规律;另一方面,必须将教学规律转变成一套操作系统,以便教师更好地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教学效果优化原则。建构教学模式仅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实施教学模式取得优化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建构教学模式时,教师应善于学习新的教学模式理论,勇于借鉴别人实施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自身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建构出富有自身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1、明确指导思想。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它在上承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制约影响着教学活动,明确和制定指导思想,是建构教学模式的基础。
2、确立建构目标。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应该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有机统一。建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针对教学实践当中的具体问题的,可以说建构目标是建构教学模式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因此,确立建构目标非常重要。
3、设计教学程序。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操作程序和步骤是教学模式付诸实施的基本保证。为此,在一定教学理论和建构目标的指导下,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总结、提炼出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并使其具有完整性、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
4、确定关键词语,给出简要表述。在抓住特征、确定教学程序之后,就需要对该教学模式进行简要表述,以便能够供大家理解实施。其中确定表述的关键词语非常重要,关键词语要与主题吻合,要能够对主题作出准确的概括与抽象。
5、进行实践检验与评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要经过实验方法的检验,并对其作出恰当的评价,才可得出结论。同时,从中还可以发现不足之处,由此作出进一步的改进。一个新建构的教学模式,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检验与评价,才能逐渐成熟、成型,才具有实用价值予以推广。
1、经验-归纳法。这一方法是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教学模式的一种方法,用这一方法建构的教学模式,如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就是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学习、借鉴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思想,结合他们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再融入自身独特风格,经过类比、加工改造而成的;再比如情境教学模式,就是对一些优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提高、系统化而成的。
2、理论-演绎法。指从一种教学理论的假设出发,直接推出的一种教学模式,然后再经过严密的教学实验检验,证明其是否有效,从而形成一种相对完整、定型、有效的教学模式。
[1]李卓奇.互动新课程: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转变[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G420
A
1673-2014(2010)06-0064-02
2010—10—11
吴保明(1965—),男,山西高平人,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