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整合艺术

2010-08-15 00:50杨蕾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文眼滁州现实

杨蕾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所,安徽 滁州 239000)

语文教学的整合艺术

杨蕾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所,安徽 滁州 239000)

整合是抓住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主要特征进行归总概括,将其联结成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整合有助于养成学生对事物全面系统整体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整合的方法有抓住文眼整合,抓住核心内容整合,抓住线索整合,抓住特点整合几种。

语文教学;整合;整合的方法

整合,即整理综合。它是抓住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主要特征进行归总概括,将其联结成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整合可以分为感性具体整合和理性抽象整合两种。感性具体整合是低级的整合形式,它离不开具体实物的支撑,是以感觉为基础的知觉整合和表象整合。理性抽象整合是高级的整合形式,它是借助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系统,运用概念、判断、符号、图表等形式,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概括、串并,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整合艺术。

整合的作用约略有以下几点。首先,知识的整合效应有助于养成学生对事物全面系统整体认识。许多知识当处在零碎、分散、无序状态时,也许并不起眼,可一旦聚合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和独特的魅力,引发质变和飞跃。这种“整合效应”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改变他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片面孤立地看问题的方法,养成全面系统看问题的辨证眼光。其次,知识的整合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整合就是用联系的观点和概括的方法,把分散的知识联结起来,组织起来,序化起来,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大的训练价值就在于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第三,整合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实现与高考阅读分析题的实用性对接。

常用的整合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抓住文眼整合

文眼是文章的精魂和神光所聚,抓住“文眼”进行整合,有助于再现文章的“精气神”。一位教师教《五人墓碑记》,抓住文眼“义”字引导学生整合。“同学们想想,张溥笔触所及的那些人,各是怎样对待'义'的?”(1)郡之贤士大夫因重“义”而厚葬五人;(2)富贵之子、得志之徒因轻“义”而湮没不足道;(3)苏州市民为伸“义旗”而举行反阉暴动;(4)缇骑、毛一鹭因背“义”而失去民心;(5)五人因激于“义”而挺身赴难;(6)缙绅因弃“义”而临危变节或苟且偷生;(7)魏忠贤因畏“义”而非常之谋难于猝发;(8)四方之士因慕“义”而无不过而拜泣。这样全面整合后,将(1)、(3)、(5)、(8),(2)、(4)、(6)、(7)归为两类,指出作者围绕文眼运用反面对比和正面烘托两种技法写人,有力地赞颂了“五人激于义”而死,舍生取义,义风千古,气薄云天的高风亮节,点出了文章的主旨和精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住核心内容整合

核心内容是指与主旨密切相关具有纲目、因果、内容与形式、整体与局部等内在逻辑联系的内容。抓住了核心内容就抓住了解读文章的钥匙与关键,有利于取得“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的教学效果。《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但造园艺术家究竟运用怎样的手段使园林的设计布局达到“图画美”的境界,成为“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的呢?一位老师由文中的“配合”、“合在一起”等细微处切入,引导学生整合并品位园林中的配合的神奇世界。结果学生纷纷发言,一一指出了园林中的各种配合。(1)假山与池沼的并列配合;(2)远山近峦、横岭侧峰的映衬配合;(3)竹子与花木,竹子花木与几座小山的点面配合;(4)蜿蜒细流与恬静池沼的互补配合;(5)河道与桥梁的规整配合;(6)池河周边与屈曲石岸的顺势配合;(7)玲珑石头与繁茂花草的异类配合;(8)石头花草与奇山异水的主次配合;(9)金鱼与鲤鱼的颜色配合;(1 0)往来游鱼与荷花、睡莲的动静配合。这些整合揭示了园林中的景物丰富多元的配合和“图画美”的根由,无异于给学生上了一堂美的欣赏与美的创造的鉴赏课。

三、抓住线索整合

线索是穿结文章全部材料,推进内容有序发展的脉络和思想轨迹。抓住线索整合,能使学生洞见文章的结构规律,把握作者的运思根脉,取得“挈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一位教师教《桃花源记》,抓住一个“异”字发问:“这篇课文是以‘异’字贯穿全文的,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课文写了哪些‘异’?”

生A:写了风景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异常优美。

生B:写了环境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优雅祥和。

生C:写了人情异。源中人“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对渔人,“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写出了淳朴好客的民风“源”情。

生D:写了道路异。“缘溪行”而且“处处志之”,仍不免“忘路之远近”;“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也“遂迷,不复得路”。

一“异字,由于抓得准,不仅引发了学生对全文内容的总体整合和全面观照,也写出了陶渊明心目中”高于现实“的社会理想,反衬出当时的社会黑暗。同时,那扑朔迷离的奇状异彩又暗示了这一理想的虚无飘渺,在现实中难以找寻。它只是作者设计的一个与丑恶现实相对立的精神的“乌托邦”。

四、抓住特点整合

特点是事物所具有的独特之处,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抓住特点整合,有助于学生体悟文章的写作技巧,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促成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笔者教《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进行了三方面整合。

1、笔法上,虚与实的对比。从篇幅上看,全诗三段,中一段写梦,第一段虽写现实,亦是为写梦服务的。所以严格地说,只有第三段是写对现实的感叹、今后的打算和对权贵的态度。梦境本是虚的,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实写、详写(以实写虚、以详写虚)现实本是实的,却用了较少的篇幅虚写、略写(以虚写实、以略写实)表现了作者鲜明的侧重和对比取向,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美的理想幻境的神往和对丑的黑暗现实的冷漠、鄙弃。

2、过渡上,入与出的对比。写“入梦”用“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两句过渡,写出了入梦的急切。当诗人听完“越人语天姥”后,马上就产生“因之梦吴越”的强烈冲动,期待梦中神游。一“飞”字,一则点出已幽然入梦,正凭虚御风、飘然仙赴;二则写出速度之快,急不可耐。写“出梦”四句“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那一声“长嗟”包含着深深的失落,无限的感慨;“枕席”依旧,“烟霞”俱失,又写出了殷殷的留恋与惋惜。梦的失落使得人重又回到现实中来,被贬的幽愤,沉重的淤积,灵魂的痛苦重又被唤醒,令人几多惆怅,几多怨愤。这里入梦的急切,表明了李白急于摆脱丑恶现实,幻入梦境,作一次精神上的逍遥派。出梦的失落写出了李白对现实的深深失落和对美景难再的缱绻和追忆。二者统一为对美的追求和对丑的否定。

3、内容上,美与丑的对比。写山景:奇花、异石、渌水、湖月,充满神气灵异之美;写仙境:辉煌、华美、净朗、和睦,一派其乐融融的天趣。写现实,则丑恶、黑暗、污浊、倾轧,黄钟遭毁弃,贤士处蒿莱,满心其苦滔滔的凄寒。

这样通过对比整合,使学生对诗歌的对比技巧有鲜明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较好地把握了诗歌的艺术特色。

book=72,ebook=22

G633.3

A

1671-5993(2010)03-0072-02

2010-08-31

杨蕾(1970-),女,安徽阜南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秘书。

猜你喜欢
文眼滁州现实
《滁州西涧》(草书)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漫画:现实背后(下)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