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子和与晋东南抗日根据地

2010-08-15 00:47:16李志芳
长治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晋东南中心区阎锡山

李志芳

(长治学院 师范分院,山西 长治 046000)

戎子和与晋东南抗日根据地

李志芳

(长治学院 师范分院,山西 长治 046000)

抗战初期的晋东南是山西乃至华北地区抗战的中心区域,这里是朱德、彭德怀领导的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师部及我党北方局等重要机构所在地,1938年至1940年,戎子和兼任山西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下称“五专署”)督察专员,专署保安司令,牺盟中心区党团书记,领导五专署和牺盟长治中心区工作,为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戎子和;晋东南;抗日根据地

戎子和(1906年-1999年),原名伍胜,山西省平鲁县人。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发起成立“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任执委、常委,任山西新军决死三纵队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财政部副部长、代部长。1938年6月下旬至1940年8月,戎子和兼任山西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下称“五专署”)督察专员、专署保安司令、牺盟中心区党团书记,领导五专署和牺盟长治中心区工作,为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戎子和领导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在晋东南的活动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以下称“决死三纵队”)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倡议并创建的、属于第二战区建制的抗日人民武装,是山西新军的组成部分。截至1939年,决死三纵队发展到8个建制团,共8000余人,成为一支拥有相当军事装备和初经战斗锻炼的抗日武装。1939年“十二月事变”以后,编入八路军战斗序列。

1936年,中国共产党和阎锡山合作发起了山西省群众性的抗日救亡组织“牺牲救国同盟会”(以下称“牺盟会”)。会长是阎锡山,总干事是梁化之,但实际领导人是薄一波。当时戎子和是19名执行委员之一,为牺盟会的重要成员和创始人之一。1937年8月1日,由牺盟会下设的军政训练班、民训团成员组成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决死三纵队的成立时间稍晚,其前身是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十团(以下简称教十团),学员是从晋南、晋东南和晋中的19个县,经考试录取的一批思想进步的知识青年,戎子和时任政训处主任。9月初,经阎锡山批准,教十团改编为决死第三总队,政训处改为政治部,戎子和任政委兼政治主任,李冠军任总队长。9月,雁北陷落,平型关失守,晋绥军溃败。10月初,部队沿同蒲铁路徒步南下,行军约12天到达目的地,总部队部驻曲沃县。到曲沃后,李冠军组织其亲信于12月22日叛变。戎子和等领导人及时处理,叛变被粉碎,李冠军自杀,此事件称“曲沃事件”。从1937年底至1938年初,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扩充为4个纵队。1937年12月下旬,决死三纵队成立,政委戎子和,纵队长陈光斗(陈耀三,旧军官,早年曾参加共产党,后脱党),下辖七、八、九3个总队(团)。

1938年2月,临汾失守,决死三纵队开始向晋东南方向发展,开展游击战争。3月,日军分9路向晋东南地区大举围攻。4月,决死三纵队和一纵队及一部分国民党军队配合八路军一二九师、一一五师一个旅,彻底粉碎了日军的九路进攻。此役经历23天,共歼日军4000余人,收复沁县、榆社、武乡、辽县、沁源、屯留、长治、黎城等县城18座,巩固和扩大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并为八路军向冀南、豫北平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6月下旬,戎子和政委兼任山西省第五行政区(以下称“五专署”)督察专员,领导五专署和牺盟长治中心区工作。陆续转移到晋东南地区的决死三纵队利用五专署强大后盾,在晋东南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7、8月间,在第五行政区组织了保安部队,归决死三纵队统一指挥。保安部队司令先后为陈光斗、颜天明、戎子和兼任,保安部队辖第一、二、三、四支队和第五行政区政治保卫营。从此,决死三纵队真正肩负起了保卫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主要使命。

1939年秋林会议后,山西的顽固分子在妥协投降道路上加快了步伐。12月初,彭德怀从沁源南行到沁水,会见决死第三纵队和五专署负责干部戎子和、董天知、杨献珍等,传达中央政治局和北方局对时局的看法及应付突然事变的方针。不久,阎锡山制造了“十二事变”。在晋东南,阎锡山命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兼驻阳城岩山的第三行政区主任孙楚包围袭击阳城、晋城、沁水等县的抗日政府。牺盟会干部和抗日群众遭残杀者100余人,被捕者300余人,决死三纵队损失惨重。12月25日,彭德怀在沁水东柿庄见到从沁源开会返防的戎子和,得知三纵队的游击八团己在旧派军官的把持下实行反共,中央军己进驻阳城。彭德怀立即命令戎子和马上返部,把各团不可靠的旧派军官控制起来,带部队迅速向高平黄克诚旅(三四四旅)靠拢。28日,决死三纵队200余骨干在戎子和率领下突围到达高平县陈汇。[2]

1940年3月,决死三纵队进行了整编,重新组成了七、八、九团,归八路军一二九师领导。1940年12月,决死三纵队兼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纵队司令员为戎子和。1943年3月,第三军分区与八路军三八五旅合并。决死三纵队整编以后,在一二九师的直接指挥下,坚持抗战,和全国人民一道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二、五专署对晋东南旧政权的改造

五专署成立于1937年10月,是阎锡山为应付战争局面而设立的。署辖屯留、长子、潞城、长治、壶关、高平、平顺、晋城、阳城、沁水、浮山、陵川等县,人口约100万。[3]在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之前,晋东南各地县级以上政权掌握在阎锡山的军政官僚手里。牺盟会、决死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广大民众的配合下,对旧政权进行了大力改造。尤其是戎子和担任五专署专员之后,对旧政权的改造更加深入。

首先,调整专署机构,建立党团组织。1937年10月,牺盟会总会对相应的中心区作了调整。原来在晋东南的辽县、晋城、平定三个中心区调整为沁县和长治两个中心区。沁县中心区(第三区)辖沁县、沁源、安泽、武乡、榆社、辽县(左权县)、和顺、平定、昔阳、襄垣、榆次、平遥、寿阳、太谷、黎城15个县,属第三专署管辖,专员薄一波。长治中心区(第五区)辖长治、晋城、屯留、潞城、长子、壶关、平顺、高平、陵川、沁水、阳城、浮山12个县,属第五专署管辖,专员戎子和,在戎子和担任五专署专员之前,旧政权的改造工作已经展开。但在九路围攻中暴露出来的军民配合不够,政权反应迟钝等问题,使牺盟会决死队及行署的领导人认识到必须进一步加强民众动员和政权建设工作。1938年6月在薄一波的建议下,经阎锡山同意,山西省任命戎子和为五专署督察专员,这样就使专署的主要领导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同时,中共中央北方局军事部长朱瑞到长治五专署建立中共党团,任命戎子和担任党团书记,并调整专署主要的工作人员。调整后的主要领导换为共产党员或进步分子。如秘书主任杨献珍、武装科长车敏樵、政训科长刘秉琳、教育科长任映仑均、民运科长魏健为中共党员。

其次,对县级政权的改造。对县政府的改造工作是在五专署党团秘密领导下进行的。专署通过牺盟会,根据阎锡山制裁“坏官、坏绅、坏人”的口号,发动群众向阎锡山告状,要求撤换旧县长。专署根据群众举报和请求,先后两次撤换反动县长,选任牺盟会干部或进步人士代替,如长子县县长卫逢祺、沁水县县长宋筠、高平县县长薄情奇、陵川县县长张维汉、浮山县县长崔斗宏均为中共党员,平顺县县长郝晓儒为进步人士[4]。经过调整和改造,各县县长大都换成了共产党员或进步人士,县级政权基本为我党掌握。至此,行署之下的各县级政府基本为牺盟会掌握,政权转入抗日进步的革命者手中。

再次,对乡村旧政权的改造。一是举办干部培训班,对区公所所长、区长、村长普遍进行培训,提高了他们管理地方政权和组织群众“坚壁清野”及反扫荡的能力。二是在村一级政权中,发动群众,有组织、有目标地针对旧政权的某些顽固分子进行斗争,利用这些反动分子在经济上、生活上或工作上的某些错误或问题,揭发其劣迹,推动罢免、撤换他们实现政权改造。如在壶关县,一些反动村长公开反对合理负担政策,牺盟会发动群众,公开撤销其职务,迫使富户接受负担。[5]

最后,对“主张公道团”进行改造。“主张公道团”又称好人团,是1935年阎锡山为实行“民众防共”而在山西全省成立的官办组织,总团长由阎锡山亲任,总部设在太原,各县、乡成立分团部。其主要功能为防堵共产党人进入山西,调停排解村民纠纷等。旧政权改造前,大部分公道团坚持顽固立场,与人民群众作对。如,陵川县公道团团长解守珍利用粮食挑起驻军与县政府之间的摩擦。为此,五专署对公道团进行改造,将原来的顽固分子、敌对分子全部换成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到1938年秋,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各县公道团与牺盟会合并,改称牺公联合会,会长均由牺盟会特派员担任,公道团在形式上和组织上均告瓦解。

五专署对于旧政权的成功改造,使其辖区内12个县的政权全部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虽然这些政权属于阎锡山政权体系,但通过建立新制度,使地方政府权力、武装力量、群众团体成为能够执行抗日法令、保护人民利益、为人民所拥护,并能领导人民进行抗日的的抗日民主政权,为贯彻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落实八路军总部和中共北方局政令及专员公署各项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经济建设

1938年8月初,日军对晋东南实行第二次九路围攻,占领长治、屯留、潞城、黎城、阳城、晋城、沁水等20多座县城,并抢占矿山、工厂,大肆掠夺资源,控制交通要塞,禁止与外界的交通。两次九路围攻后,根据地遭到重创,生产秩序严重破坏,民众生活十分困难。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五专署建立了经济建设委员会,利用牺盟会、农救会广泛发动群众,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保障了军、政、民抗战力量的供给。

首先,制定了一系列利于抗战的粮食政策。抗战初期的晋东南是山西乃至华北地区抗战的中心区域。为了保证抗日前线及民众的粮食供应,五专署制定了粮食政策,一是确定粮食统一购置办法。规定在五专署区域内,粮食可以自由买卖,但不允许出境;邻区民众购粮自用,必须由当地政府出具核准证明;任何人均有告发权利,并可提赏扣获私运粮食的5%。二是发布《告本区全体农民同胞书》,要求每年11月为囤集救国公粮月,“有粮出粮”,合理负担,保护热心救国、积极抗战的开明绅士。这些政策的实行,对打击囤积居奇、稳定粮食价格、保障军民供给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其次,实行减租减息,扶植工农业生产。一是五专署在其辖区内推行二五(25%)减租、分半(50%)减租政策,大力废除高利贷。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措施虽没能很好地执行,但为1942年后太行区的减租减息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五专署为了保障军需供给,设立了枪支厂、手榴弹厂、毛毯厂、鞋厂、服装厂等,恢复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煤窑、纸厂、油坊、酒坊等。二是推行合理负担,实行社会救济。主、富农多出,中农、贫农少出或不出。如在阳城县,共产党员李敏之县长,将富户编等,按等级向他们筹款筹粮,而赤贫农民则以劳动力充抵捐赋。而对于那些在抗战中有贡献的人则进行救济,优待抗战军烈属,为此,1938年后半年,五专署专门成立了救济会。[6]

再次,发行辅币,舒缓抗日政府的财政困难。1938年4月,五专署在晋东南11个县首先设立属于县里的财粮科管理的“县银号”,由“上党印刷厂”统一印制小额辅币,以解决军政民及商界的找零问题。戎子和就任五专署专员后,发现完全靠几个县的县银号票去驱逐日伪的“联合票”力量还远远不够,为此,五专署决定在五专署发行区域性抗币“山西省第五行政区救国合作社临时找零兑换券”,老百姓习惯简称其为“五区票”。“五区票”的发行机构当时设立在长治城莲花池内的牺盟会长治中心区,经理王兴让。“五区票”在设计印制上突出了“抗战救国”的主题。“五区票”结束流通时,共发行30余万元。

作为区域性货币,“五区票”没能完成最初设想的计划和目标,根据地市场上货币的品种过多、过杂、过乱,有县票、五区票、上党票还有国民党的法币、阎锡山的晋钞、日伪的联合票,购买力不等,百姓计算困难,苦不堪言。1939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和晋冀边区政府决定组建自己的金融机构——冀南银行,在邓小平的直接过问下,10月15日,“冀南银行”在晋东南根据地的黎城县小寨村宣告成立。[7]1948年底,“冀南银行”结束业务筹建“华北银行”,之后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1]政协山西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山西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辑)[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02.

[2]《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部.彭德怀传10章.反磨擦[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3]山西省武乡县志编篡委员会.武乡县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4][6]郭新虎.抗日战争前期山西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M].太原:山西省人民出版社,2009.9.

[5]牺盟会在壶关.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历史资料选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484.

[7]武博山.回忆冀南银行九年[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G122

A

1673-2014(2010)06-0020-03

2010—10—20

李志芳(1968—),女,山西沁源人,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王建华)

猜你喜欢
晋东南中心区阎锡山
阎锡山示弱
阎锡山接收日伪企业后的经营策略
近代史学刊(2021年2期)2021-12-02 08:39:28
晋东南特色面食名称英译及面食文化外宣
转向盘中心区试验及数据处理
北京汽车(2018年2期)2018-05-02 02:25:28
城市中心区地下人居环境空间规划
上海建材(2018年1期)2018-04-18 12:15:22
城市中心区异型交叉口改建方案研究
上海公路(2018年3期)2018-03-21 05:56:04
试论晋东南地区方言古语词的训诂学价值
明代晋东南和晋南地区的自然灾害比较
探寻晋东南早期人类的栖身之所
大众考古(2014年2期)2014-06-26 08:29:34
国外城市中心区发展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