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的哲学意蕴及其对景观建筑的影响

2010-08-15 00:47:36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水口风水园林

谈 峰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水环境的哲学意蕴及其对景观建筑的影响

谈 峰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大国,有关水的哲学思想是中华传统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儒家的“以水比德”和道家“水几于道”的哲学思想都深深的影响着华夏五千年的哲学观和审美观,为后世的理水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简单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和古代村落中的理水思想,探讨了其中水环境的哲学意蕴,并尝试着通过对优秀的传统水哲学思想的挖掘,来为当下正在建设的水环境艺术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见解。

水环境;传统哲学;古典园林;古村落;风水学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水在不同时空背景与不同文化环境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迁徙的脉络、生存的优势、乃至于对社会与政治活动,皆存在着关键性与决定性的影响力。几乎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把自己国土上流淌的河流比作自己的母亲,水不仅仅使人类繁衍生息,还培育了城市和文明,创造出灿烂的文化,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1]早在古代,中国先贤们就已经将水视作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生态之道。中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这个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们对于水的哲学思辨。封建时期的圣人们由于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他们往往只能从水的物理形态及其润育的植物中寻求其哲学概念中的隐喻,水与古代朴素主义中的哲学概念 “道”、“德”、“仁”、“义”、“自然”等有着本体喻体的结构关联。水作为自然界中最普通的却最高深莫测的自然形态,很自然地被古代哲人们拿来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隐喻,参与构建其哲学体系,成为他们感受人生、认知世界的最佳介质。这些哲学意识属于上层建筑,它指导和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行为方式。建筑作为最普遍的审美对象,是一种人与社会同构的文化载体,它一方面深受哲学思想指导和影响,另一方面也深刻地体现着哲学思想的内涵,散发着极富魅力的个性和特质。有关水的哲学思想自然也对中国传统景观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仁山智水”审美观支撑着古典园林的精神意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2]孔子的这段话借山水来隐喻人格,引导人们通过对山水的真切体验,把山水比作一种精神。这里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成了“君子”观照的对象,能够象征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孔子还说过“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真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3]这里就更具体的阐述了水具有不同的品质。儒家这一借水来“比德”式的说法,对中国特有的山水审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山水文化无不带有“道德比附”这类精神体验和品质表现。后世的文人墨客在纵情于山水中都烙下了孔子对山水所赋予君子品格的印记。

中国另一哲学流派道家对水的态度则更强调尊重自然,他的特色是将“水”、“道”、“自然”三者结合起来。“道”是无处不在的,永恒不灭的,是世界的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又是和自然融为一体的,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感悟天道。这里的道和自然是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水是自然界无所不在、形态万千的,它随圆就方、顺势而下,其本性最自然而然,与道甚为相似,于是老子便用水比作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家重视自然的哲学观,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和对美的追求目标。以至于中国人自古就强调水环境的自然本色及其自然生态条件和功能,强调对自然水景观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4]在对水自然形态的表现上,重点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其特征表现的艺术真实,突出“虽由人做,宛若天成”的意境,追求的是一种理想化的自然景观效果,反映了人们融入自然的心态追求。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便是中国的古典私家园林。

古典园林中的水景虽由人为,却透露出十足的自然之美,是对自然界中水的形、神加以提炼而成。水被看作园林设置的“血脉”,计成《园治》中写到“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园之去由,察水质来历”。[5]在园林的四大构成要素中水是最富魅力的一种,“石为山之骨,泉为山之血”、“无骨则柔不能立,无血则枯不得生”,可见是水让园林有了活力、生机。水因其可塑性、千变万化的形态、亦动亦静的意境往往是园林中最出彩的景观,如沧浪亭西部御碑亭下石坳谷之间深潭,使人产生如临深渊之感。拙政园中部的水湾有几支芦苇摇曳,使人有荒湾野水之感,营造了深邃的意境之美。[6]这些水景都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了天然水景的全貌,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7]的立意便在于此了。水景也会被赋予道德标准,如巢湖市的许由洗耳池便是用其中含有的典故来赞扬中华传统美德。从这一点上看,园林中的水是原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是崇高道德品性的载体。

2 “藏风得水”的实用观引发出古村落的审美价值

“风水理论”又称“堪舆学”,是我国古代先人对环境的感应和优化选择,是华夏古代文化的精髓之一。当代,在研究它的时候应该剥去封建迷信的外壳,研究其中科学的使用价值和探讨其深层次的哲学内涵。“风水”最早是有晋代郭璞在他的《葬书》中提出的,“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8]风水作为民族文化传统,是一门聚集了众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性。我国古代的村落规划建设几乎都是按照其理论方法去选址筹建的,其中最有特色也最能反映风水理论的科学性、生态性的要数明清时期的徽州古村落。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徽州是 “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9]人居聚落的占地十分狭小,常在山水“夹缝”之间寻找立足之地.村民以风水学说为依据,寄托对美好生存空间的想象,他们对水有种种要求和愿望。“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这里的水是聚财和生气的象征,风水学中非常重视水环境的布置,在村落选址的时候,必先仔细、慎重的考察地形。“枕山,环水、面屏”是理想的风水环境,其中“环水”最受重视,是建村选址的首要因素。

风水重水,要求水要屈曲环抱。《水龙经》对水型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自然水法君切论,无非屈曲有情义。来不欲冲去不直,横不欲反叙不息”。[10]古代徽州居民深得其中要领,村落里都人工建有大大小小、蜿蜒曲直的水系,黟县的宏村更是因其巧夺天工的水系被称为 “东方威尼斯”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村落水系主要有水口、水圳等组成。所谓水口,是指众水汇集的地方,一般多为泉水的源头。水口又分为天门和地户,风水学要求天门要开,地户要闭。地户位于水流出去的方向,不见水去被称作地户闭,户闭则财不竭,而天门刚好相反,要求要开,天门一般位于山谷高地之中,是水来处,水来之处若是看不见源头被认为是天门开,这样才能财源不断、滚滚而来。水口所在之风水宝地,为众水所归,水能聚气,水多必气盛,这关系到村落兴衰繁荣的问题,所以备受居民重视保护。为了能够更高的聚气,村民们往往会在水口处建造桥、廊、亭、榭、古祠堂、古书院等,不仅提高了水口的文化品位,还行成了风格独特的水口园林。如黟县西递水口有文昌阁、奎星楼、风水塔、观音庙等。水口是水聚集的地方,将山涧之水引入村落汇聚在一起的却是回旋曲折的水圳,宏村的水圳极富特色,应是徽州居民理水的典范。宏村在规划形态上好似一头卧水的水牛,被人们称作“牛形村”,其中遍布全村的大小水圳被恰当的比喻成牛肠。水圳两侧民居内,大都设有塘式庭院和水榭长廊,水圳穿墙入室、入池,既净化了空气,又有利于消防,更美化了生活空间,创造了一种“院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美丽景象。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在与水的相处中体味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道理,提出了“天人合一”哲学观点。这是古代先贤们智慧的精华,也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的生存环境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对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开发造成了水的匮乏、污染甚至危及,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西方人由于哲学观的不同,虽然探索了很长时间,部分地缓解了水的问题,但在本质上没有解决水环境遭到破坏的难题。二十世纪世界普遍把目光转向了东方,希望能够借助东方哲学思想的力量来化解这场水生态、环境恶化的难题。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去挖掘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水哲学宝库,继承优秀科学的理水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美丽的水环境。

[1]刘柯,李克和.管子译注·水地篇[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2]杨伯峻.论语译注·雍也[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向宗鲁.说苑校正[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汪霞.城市理水[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5]计成.园治[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6]陈六汀.艺术之水——水环境艺术文化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7]文震亨.长物志[M].台北:艺文印书馆,1947.

[8]金身佳.宅经葬书校注[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9]姚光钰,刘一举.浅析徽州古民居防火功能[J].古建园林技术,2004,(4).

[10]王玉德.风水术注评[M].台北:云龙出版社,1994.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AND ITS IMPACT ON THE ARCHITECTURE

TAN Feng
(Arts Department,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Wuhu Anhui 241000)

China is a big country which abounds with water reasources.The philosophy about water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is the essence of that. “The moral of water” of the Confucian views and “water is equal to dao” of the Taoist point of view have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which have 5000 years’ history.They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bout how to control water for future generations.In the articl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nd the thinking of how to control water of ancient villages are simple introduced,and discuss about the phylosophic thinking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The article tries to dicuss about the phylosopy of water in order to provied some new ideas and insigh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art.

inviroment of water; troditional phylosophy; classical gardens; acient village; Geomancy

TV242

A

1672-2868(2010)02-0013-03

2009-10-17

谈峰(1983-),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责任编辑:澍 斌

猜你喜欢
水口风水园林
水口水电站7号机组完成增容改造和并网发电
水泵技术(2022年2期)2023-01-15 07:20:38
清代园林初探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2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2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金桥(2018年6期)2018-09-22 02:18:50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现代装饰(2018年3期)2018-05-22 02:51:34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海峡姐妹(2018年4期)2018-05-19 02:12:53
水口、水口环境与风水(下篇)
中华建设(2018年3期)2018-04-23 03:35:29
千年沧桑话水口
红土地(2017年2期)2017-06-22 10:23:39
风水——环境感应心理学 换一个角度看风水(中篇)
中华建设(2017年3期)2017-06-08 05:49:29
光影视界
当代工人(2016年11期)2016-07-19 23: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