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话语分析
——美国主流媒体网站关于谷歌退出中国大陆的报道

2010-08-15 00:49谭佳
关键词:历史背景新闻自由中国政府

谭佳

批判性话语分析
——美国主流媒体网站关于谷歌退出中国大陆的报道

谭佳

从批判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美国主流媒体网站对谷歌退出中国大陆的几篇报道为材料,通过预设、分类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揭示其语篇中的话语特点。

批判性话语分析;预设;分类;历史背景分析

批判性话语分析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以话语为分析对象,结合符号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人类学的知识来解释话语与权力以及话语与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它是人们研究宏观社会问题的工具。其代表人物有福柯、费尔克罗夫、福勒、克雷斯等。其中,福柯的《词语与事物》被认为是批判话语分析的奠基石之一。克雷斯认为,批判话语分析一开始就带有其政治使命去改变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不均衡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1]15-31;其目标是唤醒人们的批判意识,提高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再被动地接受和盲从,从而增强人们对大众语篇的反控制意识。费尔克罗夫认为,批判话语分析要对文本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即分析目标、认知主体(人)制造和接受目标的过程、制约这一过程的社会历史环境。他指出,分析者应关注对构成文本的指示物的研究,如具体语言的选择、排列顺序和布局等,同时也应对促使文本生成的历史决定因素予以考虑[2]。

一、对美国主流媒体网站关于谷歌退出中国大陆报道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2010年3月23日,谷歌公司宣布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谷歌搜索业务退出中国内地的事件也占据了许多美国媒体网站的重要位置。本文将应用批判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对美国主要媒体网站关于谷歌退出中国大陆这一事件的报道,从预设、分类、话语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美国新闻机构是如何控制话语来为其政治、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服务的。

(一)预设

一些信息是蕴含在说话者的话语中而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预设就是一种常见的蕴含方法。一般而言,预设的对象是交际双方都已经知道的信息,或根据语境能推断出来的信息,其基本特征是共知性[3]113。预设具有劝诱功能,它被解释为受话人在发话人的劝诱下不得不随其理所当然地认同的信息(除非受话人想质疑发话人的预设并取消他们之间的交际关系)[4]。劝诱的预设往往微妙地使受话人把某一点命题作为真实的内容接受下来,尽管事实上它根本不是真实的。预设可以掩盖虚假或有疑问的命题,因而预设尤其适合传递意识内容。以下以美国CNN、华盛顿邮报媒体网站对谷歌事件的报道的语篇为例[5][6][7]:

(1)Google hopes the move"will meaningfully increase access to information for people in China," Drummond wrote.

(2)Early reports from China on Monday suggested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as already restricting access to Google's Hong Kong-based site,said Eddan Katz,International Affairs Director of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3)Google launched Google.cn,its China effort,in 2006 amid complaints that its devotion to Web freedom was being subverted by a willingness to comply with Chinese censorship in return for access to a huge potential customer base.

句(1)中,谷歌表示这一行动将使中国人民获得更多的信息,其蕴含的意思就是中国人过去和现在受到了新闻信息的限制。

句(2)说,中国政府限制大陆网络用户使用谷歌在香港的搜索引擎。“限制”字眼暗含的信息是中国政府限制新闻自由。

句(3)中,谷歌为了遵守中国法律而使其新闻自由大打折扣。其预设的信息是中国法律与新闻自由的对立性。

这些报道语篇中有一个共同的预设信息:中国政府限制新闻自由、封锁信息。美国媒体通过这样的预设使读者脑海中形成了新闻自由在中国受限制的印象。

(二)分类

韩礼德认为,意念功能是语言的元功能之一。意念功能是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经验。分类是指用语言赋予外部世界以秩序,是实现语言意念功能的手段之一。新闻报道中对不同对象进行的差别描述反应了不同的意识形态。下面是这些报道对于中国政府和谷歌公司所使用的不同的词汇。其在描述中国政府时所使用的词汇有:restrict information freedom;China’s strict censorship laws;prevents any results that convey negative opinions about the government;searches blocked from mainland China;the Great Firewall of China;has long blocked particular searches; unfair Chinese business practices;Chinese regime’s position on Internet freedom等;描绘谷歌的词汇有:values decency and integrity;deserves tremendous respect;upholding the ideals of freedom of information;gives the user the best results and most information; sensible;a good example;placing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bove potential economic harm等。

从中不难看出,对中国政府的报道,他们大都使用诸如限制、阻碍、不公正、独断等带有明显贬义感情色彩的词汇,把中国政府描绘成一个“限制新闻自由、强行控制市场经济”的反面形象,意在把谷歌退出中国大陆的主要责任强加在中国政府身上。相反,对谷歌的行为,这些报道则采用了像公正、坚持新闻自由、明智、树立好榜样等带有褒义感情色彩的词汇,把谷歌描述成“追求新闻自由、负责和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正面形象。如此鲜明的对比,自然会使读者特别是美国读者形成片面的看法。

(三)话语历史背景分析

话语历史分析的基本要旨是在话语分析过程中将所有相关的历史背景信息加以综合考虑,用于分析和解释文本当中不同层次的话语如何在公共话语中共同建构一种“反犹”意象(Wodak,1988;2002;2006; Wodak&Meyer,2004;Wodak&De Cilllia,2006)。话语历史分析主要使用“语境重置”(recontextualization)的方法,将当下话语重置在其历史语境中进行分析。运用历史背景分析有助于辨清其说话的目的和动机。

美国的这些媒体网站对于谷歌退出中国大陆的报道,其大背景是由于次贷危机使其国民经济经历衰退,而中国的政治经济日益稳定繁荣,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不难看出,这些报道是在借题发挥,毫无理由地指责中国政府干涉新闻自由,实际上只是美国政府操纵舆论来转移国内矛盾、限制中国的手段之一。

二、结语

社会实践促成了话语的形成,而话语又构建了社会实践,话语与权力的关系与各阶层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读者只有通过批判性阅读,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目的和意图,才能明辨是非,也才能在各种语篇的劝诱中站稳立场。通过对这几篇报道的分析不难看出,美国这些主流媒体网站在操纵新闻语篇,极力劝诱读者,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到读者身上,以达到转移矛盾焦点,为本国企业开脱责任的目的。

[1]Kress,G.Represent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Production of Subjectivity.Caldas-Coulthard,R.C.Couhhard.M.Texts and practice:Readingin CriticalAnalysis.Routledge.1996.

[2]Norman Fairclough.Language and Power,London:Longman,1989;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LondonandNew York,1995.

[3]VanDijk.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1998.http://www. humuva.nl/teun/cda.htm.

[4]吴建刚.论批评话语分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5]Tom Krazit.Google searches blocked from mainland China. 2010.http://edition.cnn.com/2010/TECH/03/30/google.china. block/index.html?iref=allsearch.

[6]JOHN MARKOFF.CyberattackonGoogleSaidtoHitPassword System 2010.http://www.nytimes.com/2010/04/20/technology/20google.html?scp=3&sq=google%20%20china&st=cse

[7]EdwardWong,JonathanAnsfieldandXiyunYang.GoogleFacesFallout as China Reacts to Site shift.2010.http://www.nytimes. com/2010/03/24/technology/24google.html?scp=5&sq=google% 20%20china&st=cse

book=107,ebook=262

G206

A

1673-1999(2010)14-0107-02

谭佳(1980-),男(土家族),湖北利川人,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05)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话语分析。

2010-06-21

猜你喜欢
历史背景新闻自由中国政府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等
新闻自由之路的艰辛与曲折——近代英国的新闻自由之路
张圆满:《祭侄文稿》——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文化产物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噶尔丹的圣树:今日祭奠崇拜的历史背景(英文)
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冲突解读
浅议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背景
新闻自由与侵权问题探究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经济运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