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渊源探讨

2010-08-15 00:49洒玉波
关键词:傀儡木偶戏木偶

洒玉波

福建漳州木偶雕刻的渊源探讨

洒玉波

福建漳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漳州木偶头雕刻是漳州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木偶雕刻的起源说法不一:其一,汉代说;其二,唐代说。史料上明确有载关于漳州木偶的,是在宋代。明末清初,在漳州,已出现专门从事木偶头雕刻的作坊。

福建漳州;木偶雕刻;历史源流

漳州地处福建的东南端,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这里,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交融,千年的岁月给这片古老的土地烙下了璀璨的印记。漳州人文荟萃、文化昌盛,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民间文化。漳州的芗剧、潮剧、布袋戏誉满海内外,木偶头雕刻、剪纸、灯谜、大车鼓舞蹈、木版年画等民间传统艺术丰富多彩。漳州木偶是一种民间、工艺造型美术与民间的戏曲、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性的民间艺术。“漳州木偶头雕刻”和“漳州布袋木偶戏”均被列为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说明漳州木偶在民间雕刻造型艺术与民间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漳州木偶头雕刻可谓是漳州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明末清初,漳州出现了专门从事木偶头雕刻的作坊。而在此之前,木偶头雕刻是由什么人来完成的呢?史书及地方志中皆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也无历史实物可以考证。于是,历史掌故、口头传说、卷帙文献等,则成了间接追溯木偶头雕刻历史源流的重要线索。木偶最初是作为木偶戏的演具,故木偶头雕刻的起源与木偶戏的起源密不可分。木偶戏的历史成为木偶雕刻源流的最有力的佐证。木偶戏,古称傀儡或傀儡子。福建漳州木偶戏的起源,民间传说不一。

其一,汉代说。据《汉书》记载:“汉高祖被匈奴冒顿围于平城,其城一面,是冒顿妻阏氏兵,强于三面。垒中绝食。陈平造木偶美人,在城上女儿墙间舞蹈,逗引围城的冒顿之妻阏氏,阏氏见到城上美女如云,担心自己的丈夫在攻下该城之后会纳之为妾,于是放弃了攻城努力,“遂退兵”[2]9。这是关于汉初木偶运用的记载。漳州木偶表演艺人们为了说明自己的木偶承继西汉,便在这个故事的启迪下,创编了汉代木偶的新故事。在漳州提线木偶戏“相公爷”踏棚头的唱段中,至今尚有自古传下的唱词:“欲问傀儡何人制,汉时陈平造出来”,[3]唱的就是这段古老的传说。这些口口相传的古老唱词,不仅反映了木偶艺人们对傀儡行业的热爱,同时也诉说着漳州木偶承继西汉傀儡这一事实。在这些传记、传说及相关诗词、歌赋的文字记载中,虽然没有对当时的木偶雕刻做详细的描述,但至少可以说明当时木偶雕刻的传神一面。

其二,唐代说。漳州木偶的兴起与唐代陈元光创建漳州有关。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于唐总章二年率府兵三千六百多人进入漳州,年仅13岁的陈元光也随父进漳,21岁时承袭父职,定居漳州,并大力开发漳州,使漳州改变了昔日满目疮痍的荒凉状况,促进了地方社会的迅速发展。当年陈元光带军入闽,“五十八姓将士”中,从事木偶雕刻之人是否就在其中,也未可知。据王潮、王审知入闽路线:“……转掠汀(今福建长汀)、漳(今漳浦一带)二州”,后“军次南安(今南安东),又行过沙县(今沙县东),于光启二年攻占泉州,王潮为泉州刺史。随后于景福二年攻破福州。”当年王审知曾与其兄一起率中原人马五千余人入闽,定都福州,后被封为“闽王”,他为治理福建作出了卓越贡献,使福建在中原动乱之际成为东南的富裕之邦。从唐朝两次移民迁徙入闽的路线来看,皆是沿着长江,由汀州而入漳州、泉州、莆田,后入福州,路线所经之处,都是木偶戏兴盛的地方。那么随着移民进入福建的傀儡,必然是先到漳州,后入泉州、福州。

在唐代,城市繁荣、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木偶除了演出之外,还出现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制作技艺的高超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一些文人还为这些木偶吟诗作赋,《明皇杂录》就记载唐玄宗做《傀儡吟》七绝:刻木牵线做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这首诗把木偶形象的逼真以及观者的感受写得很生动。《闽南唐赋》中有一篇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闽县(今福州)进士林滋所作的《木人赋》[4]9123,这篇赋是目前我们看到的有关古代木偶艺术记述最为完整的文章;文人以自己对木偶戏观赏的经验,对当时木偶的制作到造型的精巧完美都做了详细生动的描述。这无疑是一篇对中国木偶艺术研究颇具价值的文章,其中“想具体之初,既因于乃雕乃斫,及抱材而至,孰知其为栋为梁”就是对当时木偶雕刻的明确说明。虽然他所看到的是其家乡福州的木偶戏,依据文化传播的规律,在唐末前,木偶雕刻及木偶戏就应该流传到了漳州。

其三,史料上关于漳州木偶的明确记载是在宋代。宋代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稳定,市井文化发达,木偶戏更是盛极一时。漳州也是如此。据《漳州府志》记载,南宋绍熙元年至三年(公元1190-1192年),宋代理学家朱熹任漳州知府时曾下过一道《郡守朱子谕》,其中第十条特别规定:“约束城市乡村,不得以禳灾祈福为名,敛掠财物,装弄傀儡。”[2]31事隔七年,朱熹弟子陈淳也明文禁绝傀儡等社戏,“某窃以此邦(指漳州)陋俗,常秋收之际,优人互凑诸乡保作淫戏,号‘乞冬’……逐家裒敛财物,豢忧人作戏,或弄傀儡。筑棚于居民丛萃之地,四通八达之郊,以广会观者……此风在滋炽。”[4]8这两则明确的史料记载都提到“弄傀儡”,就已有雕刻制作之意。且当时的官方频频禁绝乡间提演傀儡,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南宋时期漳州木偶是相当的兴盛。南宋时期,泉州太守真德秀也曾因百戏流行乡间劝谕百姓,“勿看百戏”。宋莆田诗人刘克庄的《后村合集》有《观社行》:“郭老线断事都休,却了衣冠反沐猴。棚上偃师何处去,误他棚下几人愁。”另外,西湖老人所撰《繁胜录》中,记载南宋元宵盛况,也有涉及福建木偶的记载:“全场傀儡……,福建鲍老一社,有三百余人……”。上述记载说明,与漳州府比邻的泉州、莆田,在南宋时候,已有木偶流行于民间。

漳州文风浓厚,民风淳朴,民间戏剧形式丰富。在文学界,一直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在元代,元杂剧的烁目光辉也折射在木偶艺术中。木偶默默地发展,虽然史料不多,但可断定是超越唐宋水平的。

明万历《漳州府志》记载:“元夕初十放灯至十六夜止,神祠用鳌山置傀儡搬弄,谓之‘布景’”[5]45。朱熹明令禁止的木偶戏,作为地方习俗,在明代已不可忽视。如今享誉中外的漳州布袋木偶戏,传说就是明万历年间漳州南门外一个落地秀才孙巧仁所创,可惜只有口传而无实物与史料考证。明代的漳州月港,与广州并称为“东方大港”,广东木偶也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由福建漳州一代传入的。明代木偶发展的特点是各地铺开、支派繁多并独立发展,形成了相当完整的艺术体系。

其四,清代“大台宫戏”的出现,对木偶这一戏具的需求量大增。随即,专业从事木偶雕刻的作坊应需而生。漳州木偶雕刻世家最为出名的有徐、许二家。许家于清光绪年间在漳州石码镇经营木偶雕刻,店号“西方国”。许氏的木偶头开脸独具一格,20世纪40年代,其近代传人许盛芳在闽南一带颇有名气。许盛芳之女许桑叶现为福建省艺校漳州木偶班雕刻教师。徐家太祖徐梓清于清朝嘉庆年间(1807年)在漳州尪仔街(北桥街)开木偶、神像雕刻店,店号“成成是”。第四代徐启章改店号为“自成”,第五代徐年松改店号为“天然”。现在,徐竹初是漳州木偶雕刻的代表人物。200年来,漳州布袋戏职业班社使用的木偶头,大部分是徐家生产的。

从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方面来看,福建漳州古称“佛国”,到处都有庙宇,据调查,漳州境内共有庙宇2806座,明确知道主神的有2314座[6]9。有庙宇就少不了菩萨,所以佛像雕刻工艺很发达,木偶雕刻的工作多为佛像雕刻师所从事。漳州木偶的雕刻与佛像雕刻在历史上的交叉源远流长,当时的雕刻作坊主要以佛像雕刻为主。据查,至少在南宋之前,它们就开始出自相同的艺人之手,甚至可以互相替代。因此,许多学者提到的“早期漳州木偶,都由民间雕刻神像的专业作坊兼营”的说法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漳州自古就有“崇巫重祀”的习俗,民间信仰既有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又有祖先乡贤崇拜、亡灵崇拜,还有释、儒、道三教影响以及各种祖师菩萨道士崇拜。至今,在漳州,各县(区)传统的民俗节日如农历春节(新正)、元宵、中秋以及带有崇神尚鬼的盂兰胜会(中元)和各种神诞、做醮、祈平安等民俗活动有增无减。“漳州木偶及木偶戏”正是通过这些平台来展示和发展的,几乎所有庙会、迎神活动都需要“傀儡戏”的参与,它成为了漳州民俗活动最普及、最盛行的民间表演阵头,可以说,“漳州木偶”与本地民风民俗互为依存、相得益彰。漳州木偶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肯定,更有待于人们从不同的学科和角度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文献记载,口头传说,笔者大胆推断,漳州木偶雕刻,源于汉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

[1]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OL].http://www.gov. cn/zwgk/2006-06/02/content_297946.htm.

[2]丁言昭.中国木偶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

[3]周绍良.全唐文新编(前揭书):第13册766卷[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4]叶明生.古愿傀儡:悠远神奇傀儡戏[M].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

[5]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编.福建戏史录[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6]沈元坤.漳州民间信仰[M].福州:福州海风出版社,2005.

book=138,ebook=246

J528.3

A

1673-1999(2010)14-0138-02

洒玉波(1973-),女,黑龙江鸡西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2)讲师。

2010-04-08

厦门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厦社科研[2009]35号)。

猜你喜欢
傀儡木偶戏木偶
木偶和木偶戏
水傀儡考论
传统戏剧——木偶戏
东汉
东汉———皇帝成为受人摆布的傀儡
木偶戏
木偶戏
小木偶找智慧
走近木偶传承人
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