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
(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如皋226511)
从一堂数学课的设计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刘洪
(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如皋226511)
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将大量的时间花到研究如何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上,提高效率意味着不能再搞题海战术,而在课堂上,满堂灌将会限制教学效率的提高,背离素质教育的初衷。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就需要老师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钻研教材的考纲,制作出的活动单配合教学,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们学习的方向,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单教学;设计
从网上看到一位老师的文章,中间有这样一个观点,“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这位老师的观点是从课堂的角度来说出了他自己的做法,对于此种做法,笔者认为如果修改成“在课堂教学中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的说法则比较合理。
当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被书包压得弯了腰,当越来越多的孩子过早地必须透过一层厚厚的玻璃才能看清这个世界时,素质教育真的迫在眉睫了,此时,各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方法都在展示着自己行。笔者所在学校也本着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原则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因此而推出了“活动单教学模式”,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实施后,笔者觉得该方法切实可行,下面笔者想针对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一份活动单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谈一些个人的想法和收获。
《椭圆习题课》活动单
学习目的:灵活运用椭圆的定义和性质解题
活动过程:
活动一(10′):知识的回顾,按照要求先独立完成后再组内交流进行查漏补缺
1、椭圆的定义:
2、椭圆的几个主要参数及几何性质
作出一个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草图,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1)重要关系式:
(2)顶点坐标及长轴、短轴的长:
(3)焦点坐标及焦距:
(4)离心率:
(5)准线方程:
活动二(10′):利用定义解题
例1、已知M(-2,0),N(2,0),若|PM|+|PN|=4,你能说出动点P的轨迹是什么吗?轨迹方程呢?
例3、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点的直线交椭圆于点A,B,求△ABF1的周长。
活动小结:你能说出上面的几道例题涉及了什么知识点?
活动三(15′):利用性质解题
例4、求下列椭圆的标准方程
(1)经过点P(-3,0)、Q(0,-2)
(2)一顶点坐标为(-4,0),一焦点坐标为(0,3)
(4)与椭圆x2+3y2=24有相同的焦点,长短轴长之和为16
(5)两准线间距离为4,短半轴长为1
活动小结:从上面的解题中,你能否总结出在解椭圆的题目里经常用到的等量关系?
课堂检测(10′)
(A)2或8(B)1或4(C)2或4(D)1或8
2、已知椭圆经过两点(3,0),(0,-4),求其方程。
3、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从一个焦点与短轴的两个端点的连线互相垂直,且这个焦点到长轴较近顶点的距离为求椭圆的方程
一、为什么取名叫活动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理念所推崇的学习方式,活动单的出现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二、在学习目的的设置上。以往总觉得每一堂课的目的越多,说明我们老师考虑得越充分,现在看来,其实我们每一堂课的目的勿需太多,太多了要么就是为了加目的而设的目的,目的将会很空洞,另一个弊端就是在一堂课内想要实现的目标太多,这个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在本堂课的目标设计上,笔者只想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两个目标,就是用椭圆的定义和性质解题。
三、在活动一的设计上,可能有的老师会认为这个设计没有必要,因为只是对知识点的回顾,是对课本内容的照搬。我认为不是如此,让同学们先自主回忆基本知识点,然后再互相交流看看同学们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何,另外,在本堂课的学习目的上,我们主要就是利用椭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解题,当我们小组合作交流后,将会提升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四、在活动二的设计上,此设计紧扣椭圆的定义之中的几个注意点,比如第一题,在上文刚复习过椭圆的定义之后,相当多的同学会毫不犹豫地写轨迹是椭圆,我当时上课时就发现,当很多同学写了轨迹是椭圆后,就在那儿直挠头发,因为写不出它的轨迹方程了,由此,正好强调了注意点,也就是在椭圆内,一定要有a>c,在同学们开始小组合作交流时,我在旁边听他们讨论时,他们就自己加上了a=c和a<c各表示什么轨迹这样的讨论。
在此阶段,充分体现了活动单教学的优点,当我们给同学们一个知识的轮廓,我们的同学们就能通过讨论将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完善。
活动三的设计目的和活动二的设计目的相同。
五、从上面的设计可以看出,在每一个活动之后,都有一个自我小结,这也是在活动单教学设计中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自我小结阶段,小组长可以组织同学们先自由发言,针对发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注意点或提起讨论。
六、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堂检测阶段,课堂检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考试而进行的,课堂检测的题目主要针对当堂课的内容,看学生的了解情况,经过多次的实践证明,课堂检测之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堂课的知识,而在课后,只需较少的时间就能对知识进行巩固了。
G633.6
A
1671-5993(2010)04-0078-02
2010-09-06
刘洪(1975-),男,江苏南通人,江苏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