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四不”原则

2010-08-15 00:50本刊编辑部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导向职业高职

本刊编辑部

职业教育的“四不”原则

本刊编辑部

一、“以人为本”不动摇。这是方向。人的发展既是一切发展的目的,又是一切发展的根本。人的发展高于一切,人的发展重于一切。首先,人是目的,不是手段。马克思自始至终、一以贯之地强调“人类的彻底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生产手段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其次,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之根本。人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社会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离开了人的发展,社会也就无从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处在一个两位一体的有机系统之中,相互支撑,双向互动。再次,从教育本身发展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一方面,人(学生)是教育发展的承载对象,是教育发展的对象化主体;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依赖于人,依赖于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师,人是教育发展根本性主体。第四,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人是发展的主体这一命题,符合“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必须把人放在根本的位置上考虑和解决各种问题,确立人性化的尺度和人性化的服务。

二、追求质量不含糊。这是根本。高职教育的一切都要围绕质量做文章。可以说,有了质量,就有了一切;没有质量,就一切都没有。所以,高职教育应当始终把质量放在重中之重、高于一切的地位予以推重。追求质量,一要适时将注重规模数量的发展思路,及时转变到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轨道上来。二要提升教师质量。教师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发展的资本和核心资源,要提高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一定要从教师这一源头抓起,强化师能,努力提升教师的学术、技术、教术的“三术”水平,为学生“修能致用、笃学致远”打下坚实的执教基础。三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要改变过去学科教育那种基于知识存储的课程,转向职业教育的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改变学科教育那种主要指向知识构成要素,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指向工作过程要素。这样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突出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真正使学生成为高技能、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三、实践主导不改变。这是途径。高职教育应当始终坚持“实践主导”的办学路径,因为高职教育是基于应用的能力本位教育,以实践为主导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点所要求的,是高职特色兴校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品质的关键。以往的实践教学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实践教学是依附于课堂教学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依附型实践教学。高职实践教学则是自主型实践教学。这种自主型体现在,它要求理论教学要围着实践教学转,要为实践教学服务。这是教学理念的颠覆性变革。它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这样的实践教学不仅是为了应用显性知识、体现显性知识的价值,克服显性知识与实践的分离,而且也是为了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缄默知识,并生成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就业导向不“忽悠”。这是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收关环节,万万“忽悠”不得。但在就业教育导向的驱动下,追求高就业率成为高职院校共同的愿景,“忽悠”的现象还有不少。一方面,由于就业压力,许多学校最后一学期、甚至是一学年,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忽视了学生学业,使教学秩序和学生学习受到很大影响和冲击,而这在高职院校十分普遍。另一方面,由于评估需要和就业率要在媒体上公布的压力,学校自然要不遗余力地想尽办法让学生多签约,由此也引发了学校变相替代学生行使就业权利的情况,学生必须拿到用人单位协议才发毕业证,以及学校和学生与用人单位合谋签假合约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极不正常的,是对“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扭曲,必须加以防范和矫治,严防走偏。

猜你喜欢
导向职业高职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偏向”不是好导向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我爱的职业
犬只导向炮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