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邓小平产业结构思想的再思考

2010-08-15 00:43王金水
关键词:产业结构工业农业

王金水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科研处,福建泉州 362000)

对邓小平产业结构思想的再思考

王金水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科研处,福建泉州 362000)

邓小平十分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问题,反复强调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阐述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战略重点和方向,以及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指明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途径,形成了系统、完整、科学的产业结构思想。学习和研究邓小平产业结构思想,对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将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产业结构;产能过剩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十分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问题,反复强调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阐述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战略重点和方向,以及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完整、系统、科学的产业结构思想。

邓小平产业结构思想极其丰富,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依靠政策和科技提升农业整体水平

1.发达的农业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邓小平从世界经济发展实践中认识到,发达的农业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美国早先工业发展快,靠农业有个强大的基础。日本二战后也因为先解决了农业问题,工业发展的很快。现在我们的弱点基本在农业。”[1](P335)他还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根本,不能忘掉。”[2](P23)“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1](P322)一定要重视发展农业,“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3](P361)这就深刻揭示出农业基础地位对我国的重要性。他主张把农业放在全党工作的首位,要求各行各业都要为农业服务。

2.提升农业整体水平。邓小平一再强调,农业生产首先要增加粮食,“农业翻番不能只靠粮食,主要靠多种经营。”[2](P23)从农业第一层次的结构来讲,要农、林、牧、渔业并举,“要多打一点粮食,多种一点树,耕牛繁殖起来”。从农业第二层次的结构来讲,要同时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第一步恢复粮食,第二部恢复经济作物,”[1](P323)这样,国家和农民都可以从中受益。

3.主张运用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强调“我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农民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2](P213)“首先是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1](P32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为突破口的改革,在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下,由点到面在全国铺开,既解决了八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又推动了整个改革步伐的加快发展。

(二)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邓小平非常重视加强基础工业。他说:“我赞成加强基础工业和农业。基础工业,无非是原材料工业、交通、能源等。要加强这方面的投资,要坚持10年到20年,宁肯欠债,也要加强。”[2](P307)

1.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邓小平着重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加强能源工业发展。邓小平提出,要采取适当的投资倾斜政策,集中必要的资金加快发展以电力、煤炭、石油等为中心的能源工业,不管怎么困难,也要下决心搞。二是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如果发展迟缓,必然制约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邓小平曾多次谈道,国家要加强大骨干工程的建设,地方政府也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办法,“多搞一点铁路、公路、航运,能办很多事情。”[2](P307)三是迅速发展原材料工业的建设,只有把重点放在抓好结构调整,节约成本、提高产量和资源的使用效率上,才能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强调基础工业要先行发展,特别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邓小平指出:“煤、电、油这些能源项目,还有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要抓紧,晚了不行。”[2]P16能源不够是今后相当长时间的问题,“前十年为后十年作好准备。”[2](P17)邓小平在强调发展基础工业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1世纪将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高科技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所以,“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2](P279)如果我们在此方面落后,就很难赶上世界经济前进的步伐。

(三)产业关联和各产业相互作用思想

邓小平认为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他指出:农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生产有了发展,才能给工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原材料,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他说:“如果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1](P322)早在1975年8月,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工业支持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3](P28)工业发展要“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3](P28)“农业反过来又支援工业,”[3](P29)他认为如果没有发达的农业,就没有发达的工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四)邓小平的产业布局思想

在安排四个经济特区布局时透视出邓小平的产业布局思想。邓小平指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外国经商的很多。”[2](P366)这些地区同海外侨胞有广泛的血肉联系,容易吸引外资的流入。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特区布点应当北移的设想,主张在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加快建设好长三角洲开发区和开放的龙头——浦东新区。同时他还强调:“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2](P366)

邓小平还精辟地指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了,是很了不起的。”[2](P239)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我国在海南设立了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并计划建立以工业为主,工、农、贸、旅游并举,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特区。

我国产业结构的缺陷并不是各层次产业之间比例的高低,而是由产业的发展方式粗放和发展质量低下引发的相关问题,主要有:(1)产能过剩凸显,重复建设突出。(2)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弱。(3)资源环境约束加剧。(4)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生产专业化程度低。(5)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关联性不强。(6)外贸依存度较高,外需持续萎缩。(7)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严重。(8)生产性服务发展滞后。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点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这不仅需要政府引导,而且更需要运用市场的力量,让企业自主创新,根据市场需要来调整、来提升。

1.建立产能退出机制,有效抑制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1)加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提高市场准入标准。从市场准入、环保、土地等方面入手严把关,在源头上堵住落后产能落地生根的闸门,并在信贷上采取措施,禁止对国家已明确的严重产能过剩企业盲目放贷,有效地抑制产能过剩。(2)强化市场竞争,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经济复苏后的发展抢占先机。

2.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从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转变。充分运用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研发、设计、标准、营销供应链、品牌培育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品。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形成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占领未来经济的制高点。做强做大先进装备制造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环境建设。自主创新是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驱动器,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调整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环境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下更大功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支柱产业的层次和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竞争力。

4.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服务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二是消除限制第三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三要鼓励服务创新,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科技研发、文史创意、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互动发展;推动社区服务、信息咨询、创意设计、技术开发、品牌策划、营销服务、旅游文化等服务业转型升级。这些轻的软的无形的环节往往能创造更高的价值。

5.实行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一是新的投资中,一定要注意投向低耗能、高碳生产力的,单位碳的产出越高越好,努力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二是要在长远的规划、投资方向注意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三是消费方面要倡导节能减碳型的生活方式,关键是要提高效能,改变消费模式,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

6.大力发展城乡关联产业。大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新型流通方式,向农村拓展。城市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改变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割裂的封闭运行方式,通过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城乡产业布局,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支持优势农业产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设施化生产经营,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集聚,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王金水(1955-),男,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科研处主任,教授,主要从事三农问题、邓小平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工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工业人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