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秩序转型机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基于RHH模型

2010-08-15 00:43郭敬生
关键词:人格化社会秩序秩序

郭敬生

(1.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2.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中国社会秩序转型机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基于RHH模型

郭敬生1,2

(1.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2.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道格拉斯·诺思认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社会秩序的转型,即由限制准入秩序向开放准入秩序转型。中国社会秩序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秩序由计划体制下的限制准入秩序向市场体制下的开放准入秩序转型。基于道格拉斯·诺思的新制度经济学RHH模型框架具体分析中国社会秩序转型的机制。中国社会秩序转型机制主要有实施机制的开放准入机制,动力机制的经济发展机制,稳定机制的国家控制机制,推动机制的国际竞争机制,微观机制的永续组织机制,社会秩序转型机制促使社会秩序转型的平稳过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会秩序;开放准入秩序;转型;机制

道格拉斯·诺思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秩序、限制准入秩序与开放准入秩序三种社会秩序。[1]道格拉斯·诺思认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社会秩序的转型,即由限制准入秩序向开放准入秩序转型。道格拉斯·诺思把这一分析框架称之为RHH模型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秩序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秩序由限制准入秩序向开放准入秩序转型。1978年中国实施以制度变迁为核心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社会秩序向开放准入秩序演化,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社会秩序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本文基于道格拉斯·诺思的新制度经济学RHH模型框架具体分析中国社会秩序转型的机制。

一、社会秩序转型的实施机制——开放准入机制

道格拉斯·诺思在其研究中指出:“限制准入秩序阻碍市场的持续发展和经济的长期繁荣;开放准入秩序能够培育繁荣的市场,促进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1]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秩序是限制准入秩序,在经济上主要表现为:限制私人自由贸易,限制经济组织自由进入,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样一来就限制了市场竞争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没有效率;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限制政治、教育、宗教等社会组织的自由进入,自由民主权利受到限制,私人财产权利得不到国家法律的有效保护,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意识观念上主要表现为国家一切以政治斗争思想统制,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时形成的共识是新中国刚刚成立,还远没有结束政治斗争。在这种意识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对于提倡优先发展经济的观念给予负面评价。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社会秩序严重束缚了解放生产力、生产力的社会变革实践。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秩序发生了深刻变革,限制准入秩序逐渐转向开放准入秩序,在经济上允许私人自由贸易,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逐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进入领域和经营范围;在政治上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强化市场型政府;在意识观念上形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识观念,形成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念体系。改革开放前,国有经济工业总产值为工业总产值的绝对主体。1958年国有经济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9%,1965年为90%。1977年为77%。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4年以来非国有制经济实现快速发展。2004年非国有制工业总产值为121249.6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5%,非国有制工业总产值超过国有工业总值30个百分点。2007、2008年非国有制工业总产值为285491.5亿元和363498.3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和72%。

二、社会秩序转型的动力机制——经济发展机制

中国推动社会秩序转型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秩序转型的动力机制。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秩序是计划体制下的限制准入秩序,导致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开放准入秩序国家差距较大。1971年中国人均 GDP为799百万国际元,日本为10042,英国为10937,德国为11078,美国为15304,澳大利亚为12167,分别是中国的12.6倍、13.7倍、13.9倍、19.2倍、15.2倍。1978年美国的人均 GDP为18373百万国际元,而中国仅为979百万国际元,是中国的18.8倍。改革开放以前居民消费水平低下,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在70%以上,农村居民消费主要以食品支出为主。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与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相背离,所以中国必须推动以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经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做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定,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以,中国启动了以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改革,即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下的限制准入秩序逐渐向市场经济下的开放准入秩序转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国家财政收入在1980年是1366.96亿元,2000年达到13395.23亿元,在2008年达到61330.35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秩序的演化与转型,非公有制经济取得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繁荣国家经济、提高居民收入、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收收入在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以及2005年分别为9543.26亿元、11273.82亿元、14100.88亿元、18336.36亿元以及22779.79亿元。2005年非公有制税收收入相比2002年增加了13236.53亿元。非公有制经济税收收入占国家税收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2001年为64.1%,2002年为67.8%,2003年为70.4%,2004年为72.7%,2005年为75.1%。

三、社会秩序转型的稳定机制——国家控制机制

社会秩序转型需要国家的控制,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提供秩序,秩序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社会秩序主要有经济秩序、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秩序。首先,在经济秩序上公有制是中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制经济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逐渐提高,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中超过了公有制经济成分。但是公有制经济依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这直接决定了中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既解放了生产力,同时也确保了国家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其次,在意识形态秩序上是社会主义共享信念体系下的共享心智模式。中国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对于国家制度框架的构建以及制度变迁具有决定性作用。道格拉斯·诺思认为人类演化变迁的关键在于参与者的意向性,人类的演化由参与者的感知所决定。[2](P2)所以中国改革过程中意识形态的根本主线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在改革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信念体系就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最后,在政治秩序上,是政治控制的优越性。政治控制对于社会秩序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涉及到国家稳定以及政治对于经济与社会建设的服务。中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国家稳定、发展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保证了政治上的稳定。中国对武装力量的政治控制也是社会秩序转型的稳定机制。社会秩序转型意味着社会变革,意味着剥夺一些特权利益集团的利益,利益之间的争夺往往会导致战争的发生。正如道格拉斯·诺思所说的那样:“政治上的统治者必须控制军事力量,如果不同的组织可以任意掌握军事力量,则政治系统是不稳定的,由此而产生的经济系统也将不稳定。”[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执政党,中国人民军队是国家人民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武装力量具有政治领导权,中国武装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的安全、稳定以及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四、社会秩序转型的协调机制——共容利益机制

社会秩序转型要解决好利益的分配。社会发展成果由谁享有以及国家利益有谁占有,关系到社会秩序转型的成败。如果社会利益分配不当会引发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引致社会风险。利益的占有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社会利益由特权阶层享有;其二是利益由社会公众共同享有。限制准入秩序下精英阶层分享社会利益,开放准入社会秩序下社会公众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利益的分配关系到社会公众的情绪,关系到公众是否支持社会改革。所以,社会改革能否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其关键在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是否能够由公众享有。奥尔森认为分利集团的多少,分利集团涉及范围的广泛程度影响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效率,对国家的长期高速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国家衰落的原因即是大量分利集团、分利联盟的存在,[3](P121)因为分利集团的大量存在降低社会生产效率、提高管制的复杂性以及会改变社会演进的方向。当前中国社会秩序转型的成功与改革开放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特殊的分利集团没有出现存在极强的相关关系。共容利益恰是与分利集团的狭隘利益相对应的。奥尔森认为:“共容利益给所涉及到的所有个人以激励,诱导他们去关心并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共容性利益有动力促使社会公众使他们的社会更加繁荣。”[4](P7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首要原则,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社会发展成果。中国社会的共容利益是指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共识下,公众追求社会的大发展,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社会利益的共容性有利于社会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国家政治生活的和谐,在社会主义共享信念体系下,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方向。

五、社会秩序转型的微观机制——永续组织机制

组织对社会秩序的经济、政治、意识观念、宗教、教育等各个层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社会秩序的运转在其本质上就是组织的运转,不同的社会制度结构,决定社会秩序内部组织的形式、组织进入自由程度以及组织的类别。道格拉斯·诺思把组织分为两类,一类是粘着性组织,是指当事人双方不依赖于第三方执行协议的组织;另一类是契约性组织,是指当事人双方依赖于第三方执行协议,彼此之间是合同契约关系。[1]道格拉斯·诺思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化关键在于从人格化交易转向非人格化交易。人格化交易包含了交易各方之间长期的私人关系,而重复交易是人格化交易实施的一个主要特征,它限制了个人扩大其交易范围。非人格化交易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交易形式,必须有第三方执行契约性协议的交易方式。粘着性组织的交易方式是人格化交易,而契约性组织的交易是有第三方执行协议的非人格化交易。限制准入秩序支持粘着型组织,组织之间的交易关系是人格化交易,开放准入秩序支持大量的组织,组织之间的交易关系是非人格化交易。永续组织是指组织的寿命可以比其成员的寿命更长的契约型组织。因此社会秩序转型必须实现由人格化交易转型非人格化交易,社会组织是契约型的永续性组织。1949年中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根本大法的永续性组织,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最为核心的永续性政治组织。同时中国政府支持许多民主党派组织的建立,各民主党派组织是在中国宪法规定的条件上成立,是契约性永续组织。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交易方式是人格化交易,其细胞组织就是计划经济下的国有工厂制企业,企业之间的交易是非市场行为。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行了企业改革,其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建立现代契约型企业组织。中国企业组织的改革,使得中国建立了大规模的契约型现代企业,实现了交易方式从人格化交易向非人格化交易的转型,从而为中国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性组织条件,因此中国社会秩序转型的微观机制是非人格化交易机制下的,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契约性组织机制。

六、社会秩序转型的助力机制——国际竞争机制

对外竞争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助力机制,有利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和国家地位的提高。任何一个国家都已经意识到他们正与其他国家进行竞争,而竞争的本质是能够为社会转型提供激励。[1]国际竞争首先表现为军事竞争。当前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并没有排除战争的威胁,这成为国家之间开展军事竞争的可能性借口。国家发展军事,进行军事研究和建设投资,需要强大的经济条件,这样就为国家社会秩序转型提供了激励。国际竞争的另一主要表现是经济竞争。经济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本国经济实力,使本国在国际贸易中得到更多收益。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取得胜利,国家贸易保护政策固然重要,但是取胜的法宝还是主要依靠产品的质量,而产品的质量的提高依靠竞争,这就要求国家社会秩序的开放性,允许大量组织进入不同的生产行业,形成产品生产竞争的激烈性。1978年以来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参加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推动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采取积极的态度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海外并购。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中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快速增长,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前中国远离世界市场,出口贸易额偏低。1950年出口额为34.8亿元,占 GDP的比重为4.22%,1964年出口总额为55.4亿元,占 GDP的比重为3.81%,1970年出口总额为68.5亿元,占 GDP的比重为2.51%。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制度的变迁,中国对外秩序发生了重大变迁,对外开放秩序形成了点-线-面的演化过程。1986年中国出口总额为1082.1亿元,占 GDP的比重为10.53%,1994年出口总额为10421.8亿元,占 GDP的比重为21.62%,2004年出口总额为49103.3亿元,占 GDP的比重为30.71%,2008年出口总额为100394.9亿元,占 GDP的比重为33.39%。

[1]〔美〕道格拉斯·诺思等.诠释人类历史的一个概念性框架[A].吴敬琏.比较2007年第三十辑[C].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2]〔美〕道格拉斯·诺思.理解经济变迁过程[M].钟正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美〕赫尔普曼.经济增长的秘密[M].王世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美〕曼瑟尔·奥尔森.国家的兴衰[M].李增刚,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7.

[5]郭敬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J].聊城大学学报,2010,(2).

郭敬生(1981-),男,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讲师,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制度经济学与新经济史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人格化社会秩序秩序
启蒙与再启蒙:塑造社会秩序的实践理性思维
滇西南边民通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普洱市为例
秩序与自由
孤独与秩序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从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来探究播音主持的艺术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乱也是一种秩序
荒唐的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