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质及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

2010-08-15 00:49游崇宜
关键词:阶级恩格斯政党

游崇宜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质及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

游崇宜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质与其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密切相关。无产阶级具有与时俱进的阶级品质,马克思主义也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典型代表必须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实现于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质与其阶级基础与理论基础密切相关。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具有与时俱进的阶级品质

政党是阶级的领导集团,是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在政治上的代表。一定政党的政治品质根本上决定于它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论述一直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区别于一切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政治观的根本标志。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272一些新兴的剥削阶级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代表新的生产关系尽管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生产力的主体,始终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基本力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产生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赋予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以崭新的意义。

马克思认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1]282即承担革命、承担解放的阶级就是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1]286“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293由此可见,无产阶级的解放和自由,只能靠自己通过革命,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建立政权。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更加明确地指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2]634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已明确地肯定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和性质的学说。

同时,马克思主义者将无产阶级的解放与整个人类社会的解放联系在一起。恩格斯指出:“阶级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1]252即无产阶级若不能使整个社会摆脱阶级斗争也就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而要解放全人类又必须首先解放无产阶级。因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阶级本身的事情,首先解放工人阶级,然后解放全人类;整个社会解放了,工人阶级才能彻底解放。”[3]312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紧密相联。

无产阶级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物,过去的一切阶级,都会不同程度地因自身利益的获得而在历史潮流中走向保守甚至反动,惟有无产阶级始终随着历史潮流在前进,把自身的解放当成全人类的解放。这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品格。无产阶级这种与时俱进的阶级品格,集中地体现在其政党——共产党的身上。过去的政党,虽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做到与时俱进,但并不是完全自觉的认识和实践。而共产党却能摈弃过去一切的狭隘眼界,把自己的命运与时代的发展始终自觉地联系在一起。因此马克思主义公开声称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并且致力于探讨无产阶级的解放和自由的规律。而且,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无产阶级要想彻底自由和解放,除了夺取政权外还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

二、无产阶级政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就人类精神发展而言,只有科学的精神才有生命力和前途。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革命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得到证明的科学真理,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阐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和人类解放的方向和道路,提供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和方法,“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4]1093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最一般的适用意义,根据不断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三个部分组成。马克思对其理论的三大来源,不是采取简单的继承或重组,而是对其批判性改造,并根据时代发展补充新的科学性内容,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其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先进理论武器。它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探索了人类历史发展趋势,指导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活的行动理论,即同工人阶级在其每个可能的发展阶段一道工作的理论”,而不是“一堆一定熟记和背诵的教条”[5]93-94。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认为:“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57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学说的最显著的特点。辩证唯物论揭示的认识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因此,马克思主义在指导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实现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又在这种实践的过程中使自身不断经受检验,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由于无产阶级实践由无产阶级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继而产生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脉相承的不同历史阶段。“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应是发展的。”[6]144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保持与时俱进的奥秘所在。也正因为如此,邓小平说:“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可能承担为他去世五十年、一百年后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7]291

(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不单是学说,还是指导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理论武器。这也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批判性。列宁曾指出:“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8]81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马克思主义内在地包含着批判的和变革的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继承这一基础上建立的,它不承认有任何最终的东西和永恒的真理,公开宣布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不仅以严格的批判态度对待各种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思想,同时也以严格的批判态度对待自己。马克思在阐述辩证法的实质时曾说:“辩证法,在其合理的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源,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9]112马克思主义正是通过这种理论自身的革命性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革命性和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强大动力。

此外,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还得益于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其中杰出的领袖人物,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坚持和发展,产生了在不同历史条件的具体的理论形态: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不断发展的实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活灵魂,使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使得国际工人运动得以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质对中国共产党的启示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这就要求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在实践中,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能不能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理论上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学风问题,既是认识路线问题,也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我们的工作态度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进行各项工作,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把各个阶层的群众发动起来。落实到每一个党员,就要努力学习基本理论,正确把握实际,改造主观世界,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与时俱进,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责任。

(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能否搞好自身建设,永葆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能否保持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的核心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要以改革的精神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首先,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为动力,推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其次,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加大打击腐败分子,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再者,注重党员队伍的素质建设,确保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的先进性,确实做好人民的公仆。这样,共产党才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毛泽东.毛泽东哲学批注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book=7,ebook=54

D261

A

1673-1999(2010)18-0007-02

游崇宜(1986-),女,福建龙岩人,华侨大学(福建泉州362000)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2010-06-06

猜你喜欢
阶级恩格斯政党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