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2010-08-15 00:49姚福清
关键词:生命大学生教育

姚福清

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姚福清

生命教育是当代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主要还是针对中小学生,而针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研究还很少,高校生命教育在我国处于刚起步阶段。分析了高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指出并探讨目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高校;生命教育;问题

生命是一切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生命教育理念肇始于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 Walters)。早在1968年,他便在美国加州创建了“阿南达学校”,倡导并实践其生命教育理念[1]。随后,生命教育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1989年,日本在修改的中小学《教学大纲》中,明确将生命教育定位于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这一理念,并将其确定为德育的目标[2]。20世纪80年代,我国港台地区中小学系统开设生命教育课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中小学也掀起了研究和推行生命教育理念的热潮。值得深思的是,我国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却屈指可数。近年来屡见于媒体的高校校园凶杀案、自杀事件也引发了高校管理者对生命意义与教育问题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一、高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内容

人的生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所组成的一种物质的特殊存在方式[3],它包括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四个组成部分。自然生命是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生命尺度;精神生命包含着激情、直觉、意志、信念等方面,是知情意的统一、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价值生命是对人之生命的取向,它使人有了价值标准与判断,不断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结合;智慧生命则是人之生命的创造与超越,是人发展的动力之源。这四个部分体现出人的身体、心理、智慧、价值、道德的和谐统一,并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共同构成了人的完美生命。

高校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从认识人之自然生命的特征入手,进而去体会自我之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和智慧生命,处理好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热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意义,创造生命价值的活动。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进而珍爱生命;二是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死亡,形成健康理性的死亡态度;三是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内涵分析与理解,我们不难看出,高校生命教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教育

只有生命存在,才谈得上生命的发展和质量等问题,因此生命教育首先是生存意识教育,即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苦难是与人生共存的,没有苦难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而要使苦难的人生变成美好的人生,就要求大学生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因此,大学教育中应开展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教育,传授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以及遇到生存危机的处理办法和逃生的本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生存下去。

(二)生活态度和健全人格教育

生命教育要使学生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在面对苦难时能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来应对,也防止学生消极的生活态度和欠缺的人格成为其美好人生的阻碍。因此,大学教育中应开展生活态度和健全人格教育,把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接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供学生成功学习和其他活动的人格保障。

(三)理想信仰与真善美教育

无理想则无前进动力,无信仰则无所惧,无判断真善美的能力则无法体味生活的美好,于是,随意践踏生命也就不足为奇。理想与生命信仰的重建、判断真善美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生命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大学生既要有崇高、远大的理想作为引导,也要有来自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体认和对生命神圣至上的敬畏,还要有符合社会规范的判断真善美的标准及相应的能力。

(四)科学艺术与创新精神教育

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应该掌握科学知识,为社会发展出力,在学习和贡献中收获生命的价值;艺术给人以美的启示,使大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从而发现世界的美好[4];大学教育还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使其通过自己的思想亮点和努力劳动获得创造的快乐,体味生命的精彩。

二、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教育中缺乏教育学生正确面对生命的理念,缺少生命教育的氛围

工具理性取向下的高等学校教育中,只有学科专业知识才获得了合法性。面对当前社会竞争加剧和就业形势的严峻状况,我们的很多高校似乎也沦为了生产标准化教育产品的“大工厂”和学生就业的岗前职业训练基地。就业率成为评价高等教育成败的风向标。学校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所有的教育活动的唯一目的便是让学生尽可能掌握较多的知识技能,以便成为将来谋生的资本。而那种饱含着对智慧的追求、对人性的完善,对价值和精神的思考,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的教育理念已慢慢被抹杀。这种“知识、技能至上”的教育谋求的是“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以何为生”的思考,忽略了教育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没有引导学生对人生负责,使学生缺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欣赏。

(二)高校还没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没有形成独立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生命教育都只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涉及到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一直处于生命教育课程的萌芽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就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这样的课程偏重政治、道德说教,教育内容抽象,缺少人文、情感性的东西,过分的说教也导致大学生对“两课”的排斥,取得的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高校的生命教育应当把关注学生的生存与生命的发展状态作为教育的重点,应把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方式通过课程的形式加以确立和规范,并根据学生思想、心理的现实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2007年12月全国首届大学生生命教育高峰论坛在中南民大工商学院召开,来自教育部、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的专家呼吁,大学应尽快开设生命教育课程。高校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高校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已刻不容缓。

(三)高校生命教育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机制

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进行,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当下主要是依托于传统的大学生德育,依靠主管学生工作的院 (系)主任、书记、学生工作部(处)老师、思想政治辅导员,通过对人性、人的本质、价值和准则等抽象内容的讲解实现的[5]。这种教育模式理想化色彩较浓,往往脱离现实,缺乏从生命本体出发去探索生命,缺乏生命教育的实际内容,并以此来评价个体生命的行为道德,从而导致在道德教育中出现了生命的 “空场”[6]。此外,现阶段高校缺乏专业的生命教育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保证。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师范生教育亟待培养能够透彻地把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了解哪些大学生处在心理危机中,怎样根据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他们,对他们进行预防性干预的生命教育教师群体。

(四)生命教育在现行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还很不明确

经常有人会把生命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研究[7]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命教育呈显著性相关,但相关不等于等同。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与措施;在关注的主题上,生命教育比心理健康教育有更深的内涵和外延,生命教育关注的很多主题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关注的主题。因此,笔者认为在竞争激烈、矛盾多元化的当今大学校园要做到大学生思想的稳定健康,必须关注解决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引起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并时刻渗入关于生命神圣论、生命价值论、自我认识和死亡观等,通过有目的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确立生命教育在现行高等教育中体系中的地位,让生命教育的实施和推行有相对独立的系统。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形成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

在生命教育课程设置上,一方面可以在大学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向学生系统地传递有关生命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另一方面,可以在原有的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如思想道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帮助学生探索和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与此同时,高校管理和教学部门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工具化教育理念,树立生命化教育思想,以生命为出发点,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的要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良好的生命教育教师队伍

独立的生命课程体系需要师资力量的支持。教师的专业素质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生命教育的成败。因此,不管是生命教育的教师还是其他课程的教师,首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条件并教育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其次,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尽量将生命贴近学生的需要,以便引起他们的共鸣,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社会实践环节

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最终要落实到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因此,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例如,在生存拓展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自立能力。组织学生去医院参观,体会生命的珍贵。组织学生去聋哑学校、盲人协会等残疾人组织,体会生命的不易等等。通过实践活动,让生命教育的理念得到有效的践行。

(四)学校内部要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

学校要经常举办一些专题性的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有关健康的概念,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保持健康的体魄;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具有安全意识,自觉地保护生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环保教育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保护自然,学会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此外,还应设立有关生命教育机构,建立寝室、班级、院系、学校四级预防机制,进行大学生自杀干预,做到预防、干预相结合。

(五)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建立完善的生命教育系统

要将学校、家庭、社会统一起来,建立起良性和谐的生命教育系统[8]。学校帮助家长了解生命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指导他们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教导大学生珍爱生命,学会尊重与关怀他人,学会感恩。家庭要给予大学生们更多的亲情与责任的体验,引导他们要勇于面对生命中的残缺和苦难,从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坚定生命的信念。此外,通过网络、电视、电影、报刊等社会传媒宣传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认知,在全社会形成珍惜和尊重生命的高尚风气。

[1]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74-275.

[2]张玉梅.高校生命教育内容及路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3]梁凯.生命教育在高校中的德育实践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9.

[4]林君桓.艺术教育与生命本体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5]顾瑾.高校德育的生命精神[J].现代大学教育,2004(5).

[6]陈文斌,刘经纬.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7]陈旭远,孟丽波.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J].教育研究,2004(4).

[8]林建荣.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G641

A

1673-1999(2010)18-0157-02

(姚福清(1984-),男,福建漳州人,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 610101)文理学院助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教育学原理、学校心理咨询研究。

2010-06-06

猜你喜欢
生命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