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制度供给体系与引导机制研究

2010-08-15 00:49李春艳
关键词:毕业生政策大学生

李春艳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制度供给体系与引导机制研究

李春艳

通过现状调查、访谈、问卷、案例剖析、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实施进行宏观概述和微观分析;探讨高校毕业生对当前我国已有的就业政策的认识和判断,从中归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合理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的空白点;总结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倾向政策的类型及内容,提出了构建我国高校毕业生科学合理的就业政策的层次体系。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与制度;供给体系

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更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政策体系支持。本研究立足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建设,一是分析当前就业政策供给着眼点、运行效应实施效果及引导机制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社会需求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空白点。二是了解掌握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全面掌握大学生对国家就业政策的认知与评价及其就业受益表现。三是为完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提供合理化建议。四是建立一套高校大学毕业就业政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供给的体系、结构及实施方略。

一、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制度及就业趋势分析

就业政策、制度的倾斜和扶持,只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从学生个体的发展上全面下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则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

目前我国所推行的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的制度和就业政策主要有:“公开招录公务员”、“公开招录公办教师”、“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企事业单位公开招录工作人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部队招收士官”、“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等”等,已经初步形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整套政策措施[1]。

例如:西部大开发计划产生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的需求,但由于欠发达地区所能支付的价格(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不足以补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按照劳动力市场机制,无法实现供求结合,于是导致了人才流动的单向性和流动成本过高,这进一步恶化了欠发达地区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此相反,由于大城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很大,而且这些中心大都居于高端的产业结构,对大学生有着强劲的需求,但是,一些地方性的需求抑制(显性的指标限制与隐性的行政限制)与对中小企业或非正规部门的需求抑制(户口、社会保障、流动等),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人为分割,其结果,要么是直接人为地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有效需求,要么是“促进”灵活就业,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与风险。

尽管大学生就业当前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总体上是乐观的,虽然我们不能指望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总是一帆风顺的,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潜在的人力资源需求是极大的。更关键的是,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这些需求已经被成功启动,首先在大中城市,然后是沿海的小城市与农村地区,随之而来的将是广阔的中西部地区。中国同时兼具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工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最为关键的经济发展平台,因此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都将是吸引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2]。

二、构建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是有效开展就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不仅促进了教育公平,改进了个人职业发展潜力,还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提升。但是面临就业市场激烈的竞争,需要让学生提前预知未来就业的艰辛,掌握一定的就业知识,引导高校毕业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利用各种优惠就业政策和制度。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更加科学合理的灌输给学生,例如采取小学时授课的形式,使学生进校就开始接受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学习,并要保持较长的周期伴随大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电台、报刊、网络等舆论平台的跟进工作仍显滞后。

(二)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经之路

经济的市场化、知识化与全球化使得就业政策与教育政策正在围绕“职业路径”进行重组,以整合教育与工作的联结机制,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与满意就业的目标。高等教育必须高效强化对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大学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能力,增强大学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消除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三)形成“校企共建”为发展方向的新理念,不断开拓就业和实习基地

高等教育必须将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转化为教学创新行动,以强化通识教育为目的的通识型教学、以需求驱动的实践基地建设为标志的实践型教学、以强调研究方法为内容的研究型教学、以拓宽国际视野为目标的国际型教学、以培养就业能力与学习能力为内容的能力型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参与和投入为目标的参与型教学,等等,都需要不断尝试和创新,以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大学毕业生。高等学校应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转型、创新、就业的机会和平台[3]。

(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

中国旧的教育模式已经形成了中小学只注重应试教育,到了大学再来补素质和思想品德教育课,这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例如,IBM中国区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有:第一个方面是服务意识,能不能从客户的角度去出发,去想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沟通的能力;第四个方面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因此在目前现状下,学校应下大力气抓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应将其列入大学生的必修教育之一,这关乎到未来社会的主体意识形态方向。

(五)树立以高校为中心,政府和社会为依托的就业工作体系

学校是一个完成教育、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的特殊机构,在就业问题上,学校不能够代替政府部门起到很好的协调和行政作用,在某些问题的处理和执行上很难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因此,要转变以学校为主要解决就业工作阵地的观念,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体制改革的一大举措就是发挥市场的作用,引进竞争机制。针对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的争论,采取了先实践、搁置争议的办法。由于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双向选择等办法,打破了“铁饭碗”、“铁交椅”,逐步改变劳动力不是商品的观念,为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实施再就业政策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而实施了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包括财政、税收、金融政策);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失业调控;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为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财政将继续大幅度地增加再就业补助资金,完善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建立规模裁员报告制度。同时,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建设,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六)科学合理地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措施

我国应适当借鉴和引用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措施,推进国内就业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的地区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实施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是国际惯例。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补偿措施就包括联邦政府贷款减免政策、各州贷款减免计划、军队贷款偿还计划(激励毕业生到军队服役)、美国护理教育贷款偿还计划(受益的护士在护士短缺地区合格的机构提供服务)等。我国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就业激励政策,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家就业激励政策的实施将会更有效地支持国家整体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支持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最终实现个人、用人单位和国家“三赢”结果。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其基本着眼点都集中在通过学科建设和调整,加强“宽基础、厚知识、高素质”的复合型通才培养,提高人才的全面素质。高等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既有高等教育的一般职能,又发挥着不可代替的特殊功能。因此,应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教育模式、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逐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培养出真正的“一专多能型复合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大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就业率的提高。

[1]余国林,朱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与国外促进就业政策借鉴的启示[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2]郭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

[3]史辉.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0(1).

[4]朴成铁.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指导工作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

G640

A

1673-1999(2010)18-0159-03

李春艳(1972-),女,河北武邑人,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18)继续教育学院研究实习员。

2010-06-17

河北省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制度供给体系与引导机制研究”。

猜你喜欢
毕业生政策大学生
政策
政策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助企政策
政策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