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哲学的大学英语语言输入质量研究

2010-08-15 00:49吴万华任素珍
关键词:心智哲学学习者

吴万华,任素珍

基于体验哲学的大学英语语言输入质量研究

吴万华,任素珍

结合体验哲学的语言观和二语习得语言输入理论,分析讨论了提高英语输入的数量和质量需从学习者的心智、认知和思维出发。通过对12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得出大学英语学习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者的英语输入质量的贫乏问题,而大学英语学习中英语输入质量的贫乏是因为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心智的体验及运用英语进行非语言的认知和思维,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产生压力和厌倦。

语言输入;语言输入质量;语言吸收;体验哲学;大学英语教学

语言习得首要的因素是语言输入。语言输入的质和量从根本上影响了语言习得的果效。大学英语学习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和其他课程学习的区别在于它必须要遵从语言习得的规律,必须要保证一定质量的英语输入,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一位中国学生去英语国家学习一年,其英语水平比在国内学习很多年更为有效,原因是在本土的英语环境中,英语输入的质和量都远远高于在宏观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笔者在教学中调查了所教授学生们的英语输入的质量问题,了解到多数学生英语输入量仅仅限于英语课堂的英语课本;从语言输入的质的方面,很少同学读或听与教材以外的英语材料,且绝大多数同学是被动接受。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英语的学习,同时这种英语学习的现状使得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厌倦。第二语言习得应在语言输入和习得者之间动态互动中不断前进和发展,这要求习得者能够主动融入在第二语言环境中,并能够在真实或近似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互动,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有效结合,从而不断取得进步[1]。大学英语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是贫乏的英语语言输入。所以,提高英语输入的质和量,从语言习得的源头来提高学习效果是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所要关注的问题。

一、体验哲学中的语言观

Lakoff和 Johnson于 1999年出版了 《体验哲学——基于体验的心智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一书,书中提出了 “体验哲学”(Embodied Philosophy,Philosophy in the Flesh)这一理论,他们将这一理论概括成三条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2]。

(一)心智的体验性

我们的概念、范畴、推理和心智并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而是由我们的身体经验形成的,特别是由我们感觉运动系统形成的。我们大部分推理的最基本的形式依赖于空间关系、身体部位,它们为我们的日常推理提供了认知基础。因此,思维、心智、推理、范畴、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的。语言和句法不可能是自治的,这是不可辩驳的真理。近来的神经模型研究也表明:感知机制模型和动觉图式模型在语言学习和推理中也能建构概念。这是一项惊人的发现,充分证明了心智体验观的正确性。

(二)认知的无意识性

认知的无意识性是指对我们心智中的所思所想没有直接的知觉,我们即使理解一个简 单的话语也需要涉及许多认知运作程序、神经加工过程。分析如此复杂,令人难以置信,是不为人所觉察的,运作太快,即使集中注意力也不能被觉察到,而且也不需要花什么努力就 能进行这种自动化的运作。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神经加工过程是不可能被意识到的,大部分推理也不能被意识到。语言的习得也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

人类的范畴主要是根据原型进行概念化的,每一个原型也是一个神经结构,它能使我们进行与此范畴相关的推理和想象。基于原型的推理十分常见,但不为我们所意识,占据了我们实际推理的很大比例。大部分的认知和推理(保守一点说,至少有95%)是无意识的,它决定了全部知觉思维的结构。没有这种无意识思维,就没有有意识思维。传统的英美分析哲学认为所有思维是有意识的,通过先于经验的反思就能完全知晓,体验哲学认为这是办不到的。

(三)思维的隐喻性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具有体验性,隐喻是自动的、无意识的思维模式,隐喻推理使得大部分的抽象思维成为可能。因此,正是隐喻,使得我们能够正确理解抽象概念域,将我们的知识扩展到了新的领域。

二、二语习得语言输入理论

Krashen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该理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习得与学习;(2)习得的自然顺序;(3)语码监控;(4)语言输入;(5)情感过滤。其中,“语言输入”是核心[3]。 Krashen所提到的输入主要指学习者接触到的目的语材料,也是指周围环境能够给予学习者提供的各种语言信息,其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他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大量的“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Krashen(1981)认为,语言习得有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信息,而这种语言输入必须是有效的。有效的输入应具有以下特点:(1)可理解性;(2)趣味性;(3)非语法程序安排;(4)足够的输入量[4]。Krashen(1983)特别强调,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而产生的。这就是说,学习者一定要能够懂得输入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不能过于复杂(包括语言形式和概念),否则学习者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上,而无法集中在语言交流的意义上[3]。Krashen在强调“有效性语言输入”的同时,还提出了i+l输入原则。他认为,语言输入全部是习得者能够很容易理解的材料也是不可取的,这将无法起到激发学习者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作用。Krashen(1983)指出,“为了使语言习得者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中必须包括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Krashen用i表示学习者现有水平,用1表示略高于i的水平[3]。这就是Krashen的i+l语输入原则。该原则的实质内容是语言输入总体难度不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但又包含了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能力的语言材料。这样,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通过不断的努力以及吸收所接触的语言材料,逐渐提高其使用目的语的技能。

Van Patten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在语言输入与语言习得之间有一个“语言吸收”(Intake)的阶段,并不是所有的语言输入都能促使“语言习得”发生,语言知识只有被学习者消化吸收才能进入大脑长期记忆,才能起到催化语言习得的作用[5]。Van Patten还提出,学习者在接受输入语言时,大脑的短期记忆由于容量很小,一边理解内容,一边抛弃语言,以便短期记忆能及时接受新的语言信息。经过理解后的知识通过与长期记忆的作用,进入长期记忆的知识网络。Van Patten是从大脑的记忆及智能发展的角度提出这个观点的。此外,她还认为,能被吸收的语言知识在语言输入中必须有足够的 “重复率”(Frequency)和 “突显性”(Salience)。

三、提高英语语言输入的质量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努力解决我们长期以来所存在问题,即“以通过考试为目标,语言知识灌输为模式,考试技能培训为手段”。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摆脱传统“育婴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为“授人以渔”他就会得到更大更多的“鱼”,并且在“渔”的过程中能够体验成长和快乐。根据体验哲学语言观,语言的习得需要心智、认知和思维的相互作用,即用心智体验语言,在无意识的条件下认知语言,在体验中进行思维。大学英语学习中英语输入质量的贫乏是因为英语学习缺乏心智的体验,缺乏运用英语进行非语言的认知和思维,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产生压力和厌倦。所以,要提高学习者英语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就必须从内因(学习者的心智、认知和思维)出发。

(一)提高英语输入的量

笔者通过对所教授的三个班级12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仅仅在英语课堂上或者是考试前期读英语或听英语。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每周的英语课为5课时,一学年按36周计算,此学生在英语环境中的时间为190课时,折合时间为20天左右(除去睡觉的时间)。由于英语输入的数量少,远不能达到语言习得对于语言输入量的要求,所以难以保证学习的果效。所以,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且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障碍之一就是过度贫乏的英语输入;其次,教师要鼓励并督促学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如MP4等学生本身具有的多媒体设备,此设备携带方便,能够利用闲散的时间,随时随地使自己处在英语的环境中。除了听之外,还要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英语读物,体验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和思想。这样,学生的心智、认知和思维在其中得到充分的调动,英语的输入转化为吸收(intake),i+1的语言输入模式不断地进行良性循环。

(二)提高英语输入的质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中提出要以提高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学生英语输入不单数量少,且学生接收到的多是一些英语语言知识和考试技巧,然而语言知识的获得并不能等同于语言能力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英语输入的质量问题所造成的。提高英语输入的质量不是增加英语输入的难度,而是要个体的学习者在英语的学习中能够拥有满足自我心志和思想且语言难度适合自己的材料。首先,语言输入的内容要符合大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如刘润清教授所说,“人是智能动物,在智力上得不到满足时,学习者很快产生厌倦感。”[6]其次,体验哲学的语言观告诉我们,语言的习得其实是一个认知和感知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若我们继续坚持灌输的教学和机械式的语言知识的教学,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永远也没有出路。学习者必须在英语的学习中有不断的体验,从而培养个人自主学习英语继而发展到运用英语进行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同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想,师生思想的交流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进行,语言成为交流的媒介,深入而有意义的交流会使学生自主提高语言技能,在交谈和阅读中满足心智的需要。

四、结语

大学英语学习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者英语输入质量的贫乏问题。通过调查分析,英语输入质量贫乏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被动地进行语言输入。本文阐述了体验哲学理论和二语习得语言输入理论,并且结合体验哲学的语言观和二语习得语言输入理论,从学习者的心智、认知和思维出发,从而提高学习者英语输入的质和量。

[1]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85.

[2]Krashen&Terrell.The Natural Approach[M].Oxford:PergamonPress,1983.

[3]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Press,1981.

[4]Skehan,P.(1998),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8.

[5]刘润清.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6]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H319

A

1673-1999(2010)16-0179-03

吴万华(1981-),男,陕西人,硕士研究生,西安文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外国语言文学系助教,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任素珍(1964-),女,陕西人,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

2010-05-12

猜你喜欢
心智哲学学习者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菱的哲学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爱是开启幼儿心智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