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启示

2010-08-15 00:46:56向宇婷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自我实现马斯洛人格

向宇婷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启示

向宇婷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马斯洛所描述的“自我实现”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概念及其培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自我实现”理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念和策略启示。

马斯洛;自我实现;大学生;健康人格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self–actualizationtheory)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马斯洛的心理学正是因“自我实现”理论而不同于其他心理学,从而成为心理学上的“第三思潮”。“自我实现”论是对个人生活经历的超越,是一种启发人们积极向上,勇于挖掘创造潜能,塑造健康人格的精神力量。“自我实现”的过程就是健康人格的培养过程,“自我实现”的人即是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就是把大学生培养成“自我实现”的人。因此,借鉴“自我实现”理论指导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健康人格与“自我实现”的相似性

1.健康人格的概念——“自我实现”的内涵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健康人格主要是用来描述“自我实现同他人富于同情关系方面超越了平均水平的实现方式”[1]1。后来,马斯洛用“自我实现”来定义健康人格,给出了健康的特征。“自我实现”作为健康人格的模型包含了三层含义:首先,“自我实现”是人格发展的最高动力,是人格发展到成熟的标志。“自我实现”是“对天赋、能力、潜能等等的充分开拓和利用”[2],拥有健康人格的“自我实现”者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总是尽力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其次,“自我实现”亦是完满人格的实现。“自我实现”是“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为完成天资或称为天数、命运和禀性,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和协同动作的过程”[3]。最后,“自我实现”是“存在”与“超越”的统一。一方面,“自我实现”是一种“存在”,也就是人在超越了缺失性需要之后所达到的人性潜能充分实现的完满境界;另一方面,“他将自我实现的需要发展到自我超越的需要,于是自我实现便不再单纯地被认为只是与非我相异的‘小我’的实现,而是扩大了的那种超越了自我与非我的对立、并将非我融于自身的‘大我’的实现”[1]。在此基础上,马斯洛从人的知、情、意、信、行等多方面描述了“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从认知上看,“自我实现”者具有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加适意的关系;从情感上看,“自我实现”者具有更积极的自然感情和社会感情;从意志上看,“自我实现”者具有更自由的意志和充分的高峰体验;从信念上看,“自我实现”者具有更强烈的信念和对文化适应的抵制;从行为上看,“自我实现”者具有更相对的自发性和积极的行动性。“自我实现”的这些特征都集中体现了健康人格的内涵,是培养健康人格的着力点,是人格健康者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2.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自我实现”的实现

从健康人格的基本概念与“自我实现”理论内涵的紧密联系中,我们不难发现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有必要借鉴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实质上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自我实现”的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目标的一致性。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与“自我实现”者的“自我实现”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两者都以人格的健康、丰满、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其次,两者都是整合、协调各种因素并不断趋向统一的过程。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过程就是整合大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等因素,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并最终实现自我的过程。由此可见,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对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样适用。二者具有相同的目的、相似的内涵及特征,遵循一致的规律,最终既培养了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也成就了大学生的“自我实现”。因此,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二、“自我实现”理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理念的启示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比较系统、科学地分析了“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这些特征也即是健康人格的特征。以“自我实现”理论为指导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1.坚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追求的是“完满人性”的实现,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充分发展,这一理念实质就是要尽可能地挖掘人的所有潜能,培养人的各方面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自我实现”理论的指导下应坚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一目标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上:首先,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的普遍发展。这里“素质的普遍发展”既包括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发展,也包括大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上的健康特征的充分实现。其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潜能的充分发展。这里的“潜能”强调的是大学生所具有的但未被自己或社会认识的个人素质,这部分素质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一旦具有这种素质,我们应充分尊重并不断进行开发和利用。再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大学生是一个群体,每个不同的个体既具有群体所共有的特征,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全面发展不是群体的整齐划一,而是尊重每个大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这“意味着允许人在各个要素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发展,意味着允许他的各个要素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发生联系和作用,从而使每个人获得个体的自洽与和谐,使每个人都表现出‘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的独特个性,使他成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4]156。全面发展是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目标,实现了全面发展,大学生也就完成了“自我实现”。

2.注重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中所描述的人格健康者所具有的素质不是单一的某方面的素质,而是综合的素质与能力。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中要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中不难发现,健康特征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而恰恰是这些非智力因素对“自我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不能完全地脱离或是背离智力因素的发展,它的发展是以智力因素的发展为前提的。一个丧失基本智力的人,是不可能拥有正常水平的非智力因素的。大学生要塑造健康人格,具备正常的智力水平是前提,发展非智力因素是关键。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还强调创新素质。创新素质强调对新事物的开发和利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个体拥有的一种本能,是一种无意识的、本性的自由表现和自由发挥。但是,创新素质同时又建立在基本素质的基础上,是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重新加工与整合,从而寻找新规律,创造新事物。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必经之路和必要方法。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只有由低级向高级、由单一向全面、由认识接受向整合创新发展,才能完成“自我实现”,塑造健康人格。

3.重视以协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为导向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自我形成”与“自我超越”的统一,“自我实现”者不仅是卓越的人,还是对社会有贡献并且积极关心社会和他人的社会人。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安吉尔所说:“恰恰是这种自我的力量处于颠峰上的人最容易忘记自我或超越自我。他可能是最以问题为中心的,最忘掉自我的,在其活动中最自动的人,这样的人,专注于察看、行为、欣赏和创造,可能是最完美、最整合、最纯洁的人。”[5]因此,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过程中应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大学生的合理利益与要求应不断得到满足,即要坚持“以生为本”,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要,尊重其权益,调动其行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应有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即大学生应积极关心帮助他人,以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接纳和包容社会,并深刻理解与人类一体的感情。不难看出,只有在重视以协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为导向的理念的指导下,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成功地由“自我形成”向“自我超越”转型,最终在“自我实现”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实现”。

三、“自我实现”理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策略的启示

1.平衡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一个不断追求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和挖掘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之形成正向合力。而大学生拥有的各方面能力有大有小、有强有弱,要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就必须平衡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展人的个性。个性的发展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实现的阶梯,没有个性发展就意味着全面发展丧失了条件。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正确引导其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个性发展必须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发展不等于片面发展,它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某方面能力的突出与强调。这要求大学生在发展个性的同时,也要注重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不能由于自己某一方面素质特别好就忽视甚至不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这样最终只会导致个性的丧失。也就是说,在平衡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时,应注意把全面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但也要突出自己个性的充分发展。

2.整合基础素质与创新能力

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核心,判断某一大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人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判断他是否具有极强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整合大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创新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是要夯实基础素质,也就是要充分发展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必须要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形成一个人良好的基础素质,如果某一方面欠缺,这个人必然不具备健康的础上,充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是要增强大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激发大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大学生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在整合基础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和发展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其健康人格。

3.统一“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在正确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中不断得以实现的。首先,应尊重大学生“自我”的合理需要。这种需要的尊重包括低层次需要到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即从满足大学生的衣、食、住、行到对他们尊严、人格的尊重。大学生只有“自我”得到了满足,才能激发自身的能动性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次,应把大学生看作社会中的人。即使大学生还是学生,置身于象牙塔内,但他们仍通过实践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发生着互动与交换。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他们提供了舞台和条件,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他们才得以积累知识、施展才能,人生价值才得以充分实现,而他们的利益、需要也不可能脱离社会的现实,同样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要求我们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主人翁意识,使大学生主动将自己的命运与他人和社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敢于担当责任,乐于帮助、理解他人。大学生只有统一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才能理智地、客观地、顺利地解决双方暂时的矛盾,并将这一矛盾转化为相互促进与和谐,最终在“自我实现”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实现,同时又在社会实现的背景下完成“自我实现”,塑造健康的人格。

[1]车文博,彭运石.走向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弗兰克·G·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A.H.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4]罗尧成,胡弼成.“自我实现”:人本主义视野中的教育目标取向——兼谈对大学生创造性培养策略的启迪[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5]韦晓.论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性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5).

(责任编辑 玫西)

book=32,ebook=47

B848

B

1008-6382(2010)03-0032-03

2010-03-27

向宇婷(1986-),女,重庆市人,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自我实现马斯洛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我国冰雪体育旅游靶向营销策略研究
冰雪运动(2021年2期)2021-08-14 01:54:38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百家讲坛(2019年17期)2019-01-08 03:17:31
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5:45:23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48:21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自我实现视域下志愿精神的培育
商(2016年22期)2016-07-08 14:07:01
关于“自我实现”的刚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