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雷,査中林
现代方言词语也有声近义通现象
张春雷,査中林
描写四川方言常用词“刨”的音义,表示用手或工具拨拉着向自己怀抱方向拉扯、聚拢或者保护之义。和普通话、其他方言的一些词相比较,并上溯其源,认为现代方言中也有声近义通现象。
四川方言;声近义通;刨;抱;孚
声近义通原理,不仅体现在上古汉语一些词语的音义联系上,在现代方言中也有某些体现。四川方言中的“刨”(送气阳平),是一个很常用的口语动词。举凡用手或用工具拨拉着向自己怀抱方向拉扯、聚拢都可以说“刨”。例如,用锄头刨花生、刨红薯、刨根根儿、刨了一大堆土、用手指刨算盘、用筷子刨饭。用手划水也说“刨”,初学游泳者两手向内向下划拉,四川人谑称“狗刨刨”或“狗刨骚”。也有并列复合词,如“薅刨”、哈刨、有菜名“鸡哈(哈犹刨,或作虾)豆腐”。意义较虚的组合,“刨钱”(动宾短语),指挣钱,“土里刨食”喻指靠务农为生。“捞刨财”或“捡刨财”,是一个熟语,旧时涨大水,河中冲下来一些上游漂下来的原木、房料、箱笼甚至木筏等浮物,人们即以竹竿绑钩子去刨拢来堆在岸边或者岸上,较贵重的不能拿回家,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等人来认领。柴、财、材音同,这些刨拢来的东西,有些只是柴,有些则是材,有些更是财。捞、捡是动词,有时干脆就说“刨材(财)”(动宾短语,犹“刨钱”)。由于这些材物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也说“捡浮财”。由此想到四川土改,农民斗地主,追“浮财”,分“浮财”(指金银首饰等贵重财物及粮食、衣物等动产)。因其可移动可埋藏,须“刨”,又因其可移动,故曰“浮”。这些物品,从“谁养活谁”的观点看,本是地主从农民那里“刨”去的,现在农民要“刨”出而分之。老人们追述当年情景时,就既说“分浮财”,又说“捡刨财”。
著名的杭州虎跑(送气阳平)泉,不也传说是一只老虎用脚刨出的泉眼吗?牲口刨槽圈曰“跑”,狗刨泥土以掩盖自己尿骚曰“狗刨骚”。人之手和兽之足,都是动物的肢体吗,这些难道不是声近义通吗?
“炮制”的“炮”,也读送气阳平,是在热火中煨熟烤熟一个完整的食物,或是翻炒中药材。炮烤食物往往有包裹意味,又有翻刨的动作。《诗经·小雅·六月》的“炰(炮的异体字)鳖脍鲤鱼“,《诗经·小雅·瓠叶》的“有兔斯首,炮之燔之”,“炮,炰”皆有包裹之状,又有拨拉翻炒的动作。
鸟儿孵化曰“孵”,四川说“抱”。有鸡抱蛋,抱鸡母(抱鸡婆),卵化过的蛋叫“抱儿蛋”(偏正,又说“抱蛋儿”,儿化,两音节。)等语。鸟儿孵卵,一是要伏在卵上使增加温度,一是要用爪子翻刨使温度均衡。伏在卵上似“抱”,以爪翻刨是“刨”。《方言》卷八:“北燕、朝鲜、洌水之间谓伏鸡曰抱。”钱绎笺疏:“《众经音义》卷五云:‘今江北谓伏卵为菢,江南曰伛。’又卷十八云:‘抱卵,字体作菢,同。蒲冒反。’”[1]463
“刨”作动词读送气阳平,作名词读不送气去声,指刨子、刨床。木匠推刨子以刨平木料,刨床来回运动以刨平金属器件。木匠推刨子,实际动作是来回推拉,不过用力方向是向前推,但仍然有拉扯(向下向内)的一面,也是某种“刨”。
上面的分析表明,现代汉语中,某些音同音近的单音节语素之间,也具有某种声近义通的现象,从“刨、跑、炮、抱”等字的某些动词性意义都有“拨拉、划拉,向下向内拉扯、聚拢”等的意义来看,这种意义是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是一种深层次的相当于动词性词语“属加种差”的“种差”性质的意义。跟上古汉语同族词联系比较,这种情形或许会看得更清楚。
笔者认为,用手或用工具拨拉着划拉着向自己怀抱方向拉扯、聚拢,称之为“刨”,求其本字,应该是《说文》已收录的“捊”字。《说文·手部》:“捊,引取也。从手,孚声。抱,捊或从包。”[2]253段玉裁改“引取”为“引埾”,云:“埾,义同聚。引埾者,引使聚也。”引取或引聚,都是划拉着向怀抱方向刨。动词的“抱”,也是手臂持物往怀里围拢。徐铉注音为“步侯切”,《宋本广韵》注为“薄交切”[3]281,应是古方音差异,“薄交切”今读如“刨”(送气阳平)。
更进一步说,“捊”字的声符“孚”,从爪从子(古文从爪从古文保,保,养也。)甲骨文、金文均用作俘获俘虏之义。奴隶社会早期,部族之间战争十分残酷,胜利者一方将战败方的成年男性全部杀死,妇女儿童成为俘虏。捉俘虏正是“引取”这动作。俘获的儿童养大了,就成了“臣”,成了“孽子”。《说文·爪部》:“孚,卵孚也。一曰信也。古文孚从古文保。”[2]63前面说过,鸟孵卵一是下伏着、覆盖着似“抱”;一是用爪子翻刨。养育幼子,孕时胎衣胞之,初生时襁褓包之,手抱之,让其吃饱,用心保护,包他健康成长。就是包裹襁褓的动作状态,也是划拉着围聚。至于“孚”的“信”义,是诚信的意思。《左传·庄公十年》:“小信未孚。”诚信的“孚”,其实也是四川方言中的“包、保”(包你满意的“包”,保你一学就会的“保”),就是保证做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汉语同族词的音近义通原理,不仅体现在上古汉语的音义联系上,而且在现代方言和口语中也有体现。
[1]钱绎.方言笺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陈彭年,等.宋本广韵[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
H07
A
1673-1999(2010)09-0106-01
张春雷(1976-),男,四川遂宁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9)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査中林(1951-),男,四川渠县人,西华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词汇学、古汉语研究。
200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