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同质化成因分析

2010-08-15 00:49叶利荣
关键词:同质化办刊刊物

叶利荣

(长江大学期刊社,湖北荆州434023)

学术期刊同质化成因分析

叶利荣

(长江大学期刊社,湖北荆州434023)

同质化现象是学术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学术期刊同质化的形成是办刊体制、报刊机制、学术期刊决策者和生产者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要积极探寻学术期刊同质化现象形成的原因,正确认识、有效规避学术期刊的同质化。

学术期刊;同质化;成因

同质化最初出现在经济学领域,近年来逐渐被引入到媒介领域,主要集中在报纸、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介上。同质化是学术期刊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伴随着学术期刊的发展而出现。学术期刊的同质化,主要表现为各种学术期刊在栏目设置、选题策划等内在形式和装帧设计、版式布局等外在形式上基本相同或相互重复,导致“千刊一面”,刊物的个性特征模糊,失去市场竞争力和读者忠诚度。学术期刊同质化现象的出现,从宏观层面来看,既有办刊体制的原因,也有报刊机制的原因;从微观层面来看,与学术期刊的决策者和生产者不无关联,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一、行政化的办刊体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和不断发展,我国期刊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国期刊的法人地位尚未真正确立,产权不明晰,传统的行政化办刊体制的缺陷日益凸显出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是按照行政级次和部门配置出版资源的,各种期刊均匀分布于中央、地方以及各行各业。

目前,在我国期刊市场,仍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计划经济体制下办起来并按计划经济模式运作的刊物,尤其是定位于综合性的学术期刊。有些地方高校学报,由于受到学校规模、师资力量、科研力量和办刊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办刊规模较小,办刊模式单一。为了全面反映全校的教学科研成果,有些高校学报仍以综合版为主,栏目设置追求大而全,几乎涵括所属门类的各个研究领域,盲目追求面面俱到,在综合性上做足文章,却忽视了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学术性是建立在专业性基础之上的。少数学报甚至采用文理分期、交叉出版的方式,共用同一个刊号。有些学术期刊创刊较晚,刊龄不长,在缺乏办刊经验的情况下,向同类期刊学习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模仿其办刊模式。由于期刊定位模糊、办刊模式单一,刊物没有个性和特色,无法吸引高质量的优秀稿件。有些期刊尽管稿源充足,稿件质量却不够理想;而有些期刊则面临稿源严重不足的困境,处于“等米下锅”的尴尬境地,为了能够按时出刊,保证正常的出刊进度,不得不根据现有稿件临时设置相关栏目,这样,虽然保证了刊物正常的出刊进程,却使学术期刊在栏目设置、选题内容等方面失去主动性和针对性,使学术刊物在学术性、专业性方面缺少理论深度和质量保障,造成某一专业研究领域的部分作者外流,同时也增加了刊物的同质化倾向。

目前,全国共有9000多种期刊,分散在5000多个单位,一个单位平均经营1.6种期刊,我国期刊业的经营集中度较低。各个期刊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行政化、机关化趋向明显,管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并受部门和自身利益的驱动,期刊业的封闭性、垄断性特征突出,管理和经营总体实力较小,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很难形成适度的规模,影响了期刊业的发展壮大。这种体制性障碍是学术期刊同质化现象出现的诱因。

二、现行的报刊市场准入、退出机制

少数起步较晚、实力较弱的学术期刊,在创刊初期,根据市场机会和自身资源优势,采取同质化策略复制办刊模式相对成熟、办刊理念先进的期刊的竞争优势,在模仿、借鉴其他刊物的过程中,善于结合自身实际和刊物定位,顺势而为,探寻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办刊之道。而有些学术期刊则还停留在模仿、借鉴其他期刊办刊模式、市场定位的初级阶段,没有属于自己刊物的特色栏目、特定作者群、读者群,缺乏整合自身资源、实现结构优化的实力,难以在期刊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中成功突围。

学术期刊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在创刊阶段,适当地模仿、借鉴同类优秀期刊,可以缩短学术期刊适应市场的周期,节省成本,并为期刊发展提供必要的启示和参照;但是,长期的过度的同质化只会让刊物自身老化,逐步拉大与优秀期刊的距离,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面临淘汰局面。“同质化在认可一种成熟模式的同时,也阻碍了新模式的创新步伐。”[1]

学术期刊同质化现象的出现,还根源于我国学术期刊市场竞争意识的缺失。在我国,有些学术期刊竞争意识不强,往往止步于模仿、借鉴,无意于另辟蹊径,自成一家。这与我国现行的报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无关系。

我国目前的报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太合理,一方面,经营许可权的审批受到严格限制;另一方面,那些不适应市场竞争的期刊无法被惩罚出局。由于刊号冻结,只要有刊号,就能混一口饭吃;只要能够保证正常的出刊进度和基本的编校质量,便可高枕无忧。这些期刊往往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不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办刊策略,更新办刊理念,落入同质化的窠臼也就不足为奇。

2009年2月12日至15日,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强调,要加快建立报刊出版综合评价体系,实施报刊退出机制,切实解决当前报刊管理的突出问题。目前,已在辽宁、河北两省展开试点工作,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全国报刊评估和退出工作。[2]

三、学术期刊决策者的办刊理念

同为学术期刊,共同面对各个学科专业研究领域的作者和读者,为什么有的学术期刊能在期刊业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有的学术期刊却迷失于同质化的洪流中?学术期刊同质化的程度往往还取决于期刊决策者的办刊理念。期刊市场的竞争,是期刊品质的竞争,最终体现为办刊人办刊理念和能力的较量。一份成熟的学术期刊,从外在的封面设计、版式布局到具体的栏目设置、稿件遴选,无不凝聚着期刊决策者的智慧和匠心,体现着决策者的办刊品位、办刊理念。

“品牌期刊之所以成为品牌,就在于它能以自己独有的特色从众多之中跳出来,超出众多,成为与众不同的‘这一个’。‘这一个’具有超凡的弹跳力,跳到读者头脑深处,使读者对它特别认同,倍感亲切。读者可以忘掉千千万万种期刊,唯有‘这一个’难以忘却,它已经在读者头脑中占有了第一的位置。”[3]能否在瞬息万变的期刊市场抓住与众不同的“这一个”,为学术期刊发展注入迥异于其他同类期刊的另类元素,取决于期刊决策者是否具备敏锐的市场感知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洞察力、对学术方向的判断能力。决策者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更要具有对各个研究领域、各学科前沿动态的整体把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倾力打造出一份独具特色的学术期刊,在期刊市场拥有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刊物的办刊理念、期刊定位要求出众,还体现在编辑流程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都要匠心独运,包括选题策划、组稿、选稿、编稿、审稿、内容设置和安排、编辑手段。此外,学术期刊决策者还要制定有关制度和配套措施,如岗位责任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编辑激励制度,调动整个编辑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集思广益,共同为期刊增添个性化色彩。成熟的学术期刊,无不是按照决策者既定的传播理念,以内容的不可替代性,满足特定受众的阅读需求,进而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双赢。而同质化使得期刊的独特价值大打折扣,动摇了读者对期刊的忠诚度。

四、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素养

衡量一本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大小,文章的学术质量是外在因素,编辑出版的技术含量是内在因素。只有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代表一本期刊的总体水平。而能否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降低期刊的同质化程度,则取决于学术期刊的直接生产者——编辑人员是否具备开放的学术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编辑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意识。

学术期刊的作者和读者基本上局限在一个狭窄的小圈子里,即受过某个学科的专门训练并且仍然在从事这个学科的研究和教学的人员。学术期刊编辑要具备和这些作者、读者对话的能力,就不能成为这些专业的门外汉,就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及时向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学习,了解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难点和前沿学术动态,培养对相关学科研究领域的整体把握能力。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学术期刊编辑接触到大量的稿件,有些稿件往往在主题、研究方法上近似或雷同。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往往善于把在编辑过程中获得的这些对读者至关重要的信息,通过向有关作者约稿、认真撰写退稿意见等途径,及时反馈给作者,引导作者回避误区。这样,既帮助作者提高了论文撰写能力,也能有效规避学术期刊的同质化。

优秀的学术期刊,之所以能够长期拥有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作者群和高质量的稿源,能够吸引专业研究者源源不断地投稿,除了刊物本身承载着厚重的学术价值外,往往还源于学术期刊编辑独特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为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编辑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意识。学术期刊编辑要具备慧眼识珠的能力,能在纷繁的稿件中发现一篇稿件的亮点和新意,这要求编辑要有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还要有过硬的编辑基本功,懂得取舍,善于判断。作为期刊的直接生产者,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涉及编辑流程的所有环节,从选题的拟定、组稿到具体的编辑、校对,都需要编辑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倾尽心智,认真对待。

学术期刊编辑是稿件质量的重要把关人和稿件的直接加工者。在期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着刊物在同质化竞争中的生死沉浮。学术期刊编辑要能够策划出好的选题,要在组稿上下大工夫,组到优质上乘的稿件。因为同质化会使期刊内容对读者需求的满足集中在单一层次上,对某类问题的研究停留在较低层面,缺乏深度挖掘和开发,容易造成同类信息传播过量,形成低效重复,造成出版资源的浪费。

总之,学术期刊不同于商业期刊或大众期刊,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生命。因此,学术期刊应始终坚持把学术性、专业性放在第一位,突出受众的小众化和对象化特征,凸显学术期刊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同质化是学术期刊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学术期刊克服发展瓶颈不得不着力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个性化突围与同质化竞争仍将是大部分学术期刊不得不面对的生存选择。为此,我们要积极探寻学术期刊同质化现象形成的原因,正确认识、有效规避学术期刊的同质化。

[1]熊仁明.电视新闻同质化现象浅析[J].江海纵横,2009(2).

[2]柳斌杰.总结经验 全面启动报刊退出机制工作[EB/OL]. http://www.bkpcn.com,2010-04-09.

[3]张伯海.什么是期刊品牌[N].光明日报·书评周刊,2003-03-27.

责任编辑 强 琛 E2mail:qiangchen42@163.com

book=849,ebook=849

G237.5

A

1673-1395(2010)04-0058-03

20100608

叶利荣(1978—),女,湖北仙桃人,编辑,硕士,主要从事编辑学研究。

猜你喜欢
同质化办刊刊物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同质化市场背后致富路指何方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
行业刊物介绍(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