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2010-08-15 00:49刘琴
关键词:教学质量体系评价

刘琴

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刘琴

分析和探讨高校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反馈机制上寻求突破,探讨以改进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高校教学改革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建构科学、系统、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对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今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在观念、主体、标准、制度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使教学质量评价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从教学质量评价这一角度探讨如何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学质量改革。

一、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影响

当今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在观念、主体、标准、制度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使教学质量评价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从教学质量评价这一角度探讨如何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学质量改革。

(一)评价体系的价值导向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的评价往往以就业率的高低作为标准,并以此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奖惩教师的指标[1]。这种评价导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重视目标达成度的终结性评价,强调结果,忽视发展过程。(2)缺乏对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比较,只考虑学校“产出”差距而不考虑学生的“投入”差距,如生源质量、教育经费、学校办学条件、学校师资水平等差异。(3)科研成果、教授数量、研究生的比例、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成是社会公众评价大学档次的主要依据。(4)评价目标上偏重于教育评价的鉴定、筛选功能,而不注重教育评价的改进和激励作用。

高校评价的这一导向使得许多学校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将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放在所谓上档次、上水平上,忽略了学校教学工作,导致教学质量下降[2]。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了对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评估。从评价指标体系看,评估侧重点不在“教学工作”上,而成为一种教学水平评估。高校提出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导向、激励、监控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全面的发挥。不可否认这种教学评估的短期效应还是十分明显,但并没形成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二)教师评价标准的偏差导致教师在教学上投入不足

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多依赖于教师在教学工作方面的投入程度。但是,高校的评价标准更多的是看重其学术水准及学术成就,其中学术成果是教师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现实生活中,教师因教学水平低,教学效果差导致晋升职称时遭否决的情况较为少见。在这样的评价机制导向下,教研活动常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的投入完全依赖教师的自觉性。利益驱动机制使得教师将其主要时间、精力放在既能获取名利也易于通过考核的学术研究上。

(三)教学评价与分配制度挂钩,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在现行的高校教师考核体系中,考核往往侧重于量的追求而忽视质的要求。许多高校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解决岗位级别、岗位职责和工作量的关系上,在如何处理工作质量与津贴等级的关系方面考虑不够细致。年终考核时往往以教师的年工作量作为主要分配依据行,对其承担工作的质量却疏于检查。因此在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师只注重教学课时忽视教学质量的现象。

(四)教育评价研究的滞后影响评价功能的发挥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取得长足进步,但从总体上看还不能满足教育实践对理论的需求。对于教育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操作层次上的,具有推广运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还较少,教育评价的研究更是如此。在高等教育领域至今尚未找出一种得到广泛认可,具有广泛适应性,便于实际操作,同时也比较全面、客观、准确测定学生素质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高校一般是凭经验对教学质量作笼统模糊的评估,或者用考研率、英语四级合格率、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率、学生科技活动得奖情况、毕业率、学位率、学生就业情况等“硬指标”来说明教学质量。根据经验或“硬指标”评价教学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实际情况,但准确性、精确性远未达到理想的境界。

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举措

高校教学是一种高度专业化又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活动,高校教师的工作动机源于内在激励。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奖惩或划分等级,而在于通过评价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公平良性的竞争环境,以调动师生自觉自愿地致力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3]。因此,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为指导思想。

(一)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功能

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区别在于高校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无论教学型大学还是研究型大学都应该重视教学工作,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评价机制应该更好地发挥对学校工作的导向作用,对高校的评估,应增加教学的权重,应突出教学的重要性,将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的评估作为高校评估的核心内容,引导学校管理层更加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改革与研究。评估体系应引导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开展教学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相关的一个概念,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之上,利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教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和评估。教师、学生、学校职能部门、用人单位、家长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反馈中来,形成教学质量的多角度审视,以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应师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在校生评价与毕业生评价相结合,教师个体教学质量评价与学校集体教学质量评价相结合,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全员参与,良性互动的网络系统。另一方面,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多因素组成的一个功能系统,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系统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应建立在对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的评价基础上,不仅要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延伸到教学的其它环节,还要从教学的主要要素延伸到教学的相关因素[4]。

(三)建立利益驱动机制,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可通过宣传教育,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另一方面,要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建立利益驱动机制,促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在教师评价体系中要将教学绩效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考核、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实行教学工作一票否决。(1)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对于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同样重视。(2)鼓励教师组织教学创新团队,开展课程建设。(3)鼓励骨干教师投身教学,争当教学名师,营造氛围,使得教学名师与学术权威一样受到敬重。(4)重视教学过程评价,借助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加大引导力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鼓励教师教学创新,将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落到实处。

(四)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针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举措,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

1.建立常态化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因此应建立常态化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质量评价主管、督导和执行部门可以采取定期定点和不定期不定点相结合,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评估。这样做虽然增加了监督部门和师生的负担,但却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高校教学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教学效果既有即时性又有迟效性的特点,所以仅凭一时一事一人一物等定格的方式“一评定终身”来评价教师个体和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是不客观的,只有在连续性的过程中多次进行的评价才是可靠的。所以,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宜将近期评价和长远评价结合起来,既注重结果评价又注重过程评价,既注重在校生评价又注重毕业生反馈,可以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3.扩大评价的范围和主体。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学质量关注的核心,学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承担特殊责任,所以“生评教”的意义非常重要。因此,高校教学质量评价要建立和完善“生评教”制度,克服“生评教”过程中的形式化、工具化、功利化倾向,可以通过粗放原则、等级打分、规则教育、扩大样本等方法提高其客观性。

4.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处理和反馈制度。首先,教学质量评价必须做好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反馈工作。在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方面,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包括教师、学生、管理干部、校外人士、毕业生、家长等,全方位地收集有关教学质量方面的信息。也可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在教学机构和各个班级选择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的人,以匿名的方式设为信息员,及时收集教学信息并反馈到教学督导部门。其次,要建立畅通、迅捷的教学信息传输渠道,除了采取现场评价、专家评价、问卷调查等直接方式外,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教育评价网站,开设教学质量评价专用信箱,开设教学质量评价热线等,使教学质量信息以更客观迅捷的方式得以上传下达。再次,要建立专门的教学信息处理机构,设置专门的信息处理人员,对教学质量信息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处理,剔除失真的信息,减少误差的存在,分析判断、慎重处理。最后,要对信息处理的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在反馈过程中要注意反馈的方式,或公开或秘密,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可随意处理,以保护被评价者的自尊心,形成内心的激励机制为目的。同时,处理结果也要反馈给信息采集者,以提高他们进一步收集教学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王奇.转变观念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1).

[2]单鹰.如何看待高等教育扩大及其质量问题[J].教育改革和实验,2004(3).

[3]张典兵.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6(7).

[4]李慧仙.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改革举措[J].中国大学研究,2006(7).

G64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1673-1999(2010)24-0167-03

刘琴(1966-),女,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4)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

2010-09-23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体系评价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