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英勇勋章》中的战争与男性气质

2010-08-15 00:49庞菲
关键词:克莱恩弗莱明气概

庞菲

《红色英勇勋章》中的战争与男性气质

庞菲

《红色英勇勋章》是以美国内战为背景,由19世纪末美国最有影响的自然主义小说家斯蒂芬·克莱恩创作的一部战争小说。通过对小说的细读分析,读者不仅对于其中激烈的战争场面印象深刻,对其深层次的历史意义也有所领悟;同时小说中主要人物在战争中的表现引起了广大男性气质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立足于分析小说主要男性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中所表现出的男性气质上的差异来展现斯蒂芬·克莱恩独特的写作手法。

战争;男性气质;变化

一、斯蒂芬·克莱恩战争小说的特点

斯蒂芬·克莱恩(1871-1900)是19世纪末最有才能、最有影响的小说家之一。以战争为题材的美国文学作品中,最早的应是詹姆斯·库柏的《间谍》(1821),而真正的开端则是1895年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的出版。而此后的此类作品,在写作手法和表现内容上又有明显的变化。斯蒂芬·克莱恩的创作生涯短暂,但他的作品对人类行为的规范有着深刻地探索。虽没有上过前线,但斯蒂芬·克莱恩从有关美国南北战争的图片和各种传闻中汲取了丰富的素材和营养,并成功地写成了美国第一部“战争小说”——第一部不含英雄主义色彩的、完全以讽刺和怀疑的态度创作的战争小说[7]。

在19世纪80年代关于美国内战的众多小说和杂文中,几乎每一个作家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有关奴隶制等政治问题的讨论。在那个时代,无论高雅文学杂志还是廉价底面小说,都瞄准了统一之路,盛赞英雄主义和士兵的勇气。战争的记忆将士兵描写成站岗时一起唱歌和战争打响后相互鼓励、一起救援伤员……。克莱恩将内战本身与历史背景隔离,有意避免与19世纪60年代美国政治、军事和地域上相同的事物。他把这种冲突从传统的文学背景中分离出来,摈弃一般的叙事陈规,用自然主义(或称悲观的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红色英勇勋章》,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内战以后的几十年间,美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工业化和现代科学的发展在促进国家经济、文化诸方面变革的同时,不受约束的物质与政治发展却引发了道德领域的荒芜。在这种情形下,美国作家逐渐转向充满悲观失望色彩的自然主义文学,强调人在强悍无比的现实环境面前的软弱性、受控性以及卑微的处境。克莱恩一类的自然主义作家在反映战争时强调环境对个人的决定作用,认为在战争这种强大的外力面前个人尽管可以抗争,但徒劳无益。克莱恩从未参加过任何战斗,却凭借自己的幻想逼真地描绘出战斗场面。他笔下的人物似乎最终受环境和社会习俗的双重奴役,他们的英雄主义行为似乎与战场上的进退无关,在他们的世界里,纯粹的冲动统治着一切。

真实性为自然主义文学的最高品格。对于这篇小说中的战争来说,笔者认为它包含了双重含义:一是小说的描写以战争为背景。二是随着战事的不断变化,主人公弗莱明自身的心理也在进行着一场战争。克莱恩在作品中巧妙地设置了客观的双层背景:战争背景和心理背景。克莱恩自然主义的创作技巧使得这两种背景相交织在一起,并行不悖。小说开端就为读者描绘了一位急不可待上战场的青年亨利·弗莱明,对他来说,证实自己的勇气、存在价值以及男子气概的唯一办法就是投身于战斗之中,接受血与火的考验。然而,从加入行军队伍第一天起,他对自己的胆怯与逃跑行为似乎早有预感,并试图在他人而前掩饰这份恐惧。随着战斗的步步逼近,弗莱明的内心世界也卷入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怀着极度的恐惧,弗莱明从战场上逃跑了,出乎意料的胜利又使他开始可怜自己遭到的虐待,满脑子的痛苦与绝望。他欲从森林中找寻片刻的慰藉,在交叉的树枝搭起的“小教堂”中,弗莱明在心理上与自然产生暂时的认同感。然而,一具骇人的士兵的尸骨映入眼,“死鱼般的眼睛,爬满蚂蚁的褐色嘴唇”[4],这一景象使亨利在震惊中领悟到自己行动的反讽意味,遁入自然以求逃辟现实的幻想最终又被自然打破。

虽然弗莱明头上冒牌的“红色英勇勋章”表面上得到了认可,暂时的荣誉也掩盖了他心中对死亡的恐惧。但事实上,这枚“英勇”勋章讽刺地体现了主人公弗莱明心中恐惧的升级。一方面要担心不断变化的战事,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难以启齿的秘密被人发现从而遭到众人的耻笑。他内心的战争是旁人无法参与的,而他内心战事的变化也集中体现在了在短短两天之内他面对现实战争时行动上的变化。

二、男性气质在作品中的体现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在美国有关男性和男性气质研究(Masculinity Studies)的论著频频出现,男性研究的出现直接受到女权主义者对性别差异传统解释的批判的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男性气质(Masculinity)是指男性自治、男性支配和家庭中男性独立于女性的控制。它关注于两个方面:其一,男性为获得支配地位所产生的焦虑、紧张以及所获的经验;其二,男性在社会和历史环境中如何应对这种焦虑和紧张。男性研究把男人看作一个社会群体。目前在美国男性研究趋向跨学科、跨文化。

在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由于国家内政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消费型文化替代了生产型文化,所谓的中产阶级男性气质遭遇到了一定的危机。当时的美国社会又掀起了一股“尚武精神”,于是青春、活力、刚毅和好斗都成了讴歌的对象。这种观念的转变冲击了男子汉气概,在对男子汉气概的规定中又渗入了挑衅性和行动主义。这就与柔弱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男子那种只关注自律与责任的做法有所区别。这种观念上的变更深入到人的行为中,从热衷于户外活动和重视野生保护到真正从理性上认识边疆的品质,再到普遍的对竞技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关注等,人们发现,“原始”的生存活力与失去活动的“文明过度”相对应。过时的野蛮,用体育爱好者的话来说,同样可以在蛮横的荒野、体育竞赛场或战场上找到。克莱恩曾坦诚地对哈姆·加兰(Hamlin Garland)说:“我对于战斗的知识都是从足球场上获得的,士兵与球员心理素质完全一样,对方就是敌人。”[3]由此可以推断,克莱恩在用词方面相当考究,他把战场安置在19世纪90年代美国普遍掀起尚武精神、体育活动和原始主义这三者的交叉点上。他的小说中也不乏对于富有活力、充满男子气概的人物的描写。《红色英勇勋章》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其中既有尚武精神又有血腥的杀戮。

小说主人公弗莱明身上具备了传统的勇气、荣誉与男子气概:他十分信赖传统,甚至有点迂腐的观点。他深信,只有参加战争才能够表现出真正的男子气概。所以,在没有参加真正的战争之前,他对战争充满的是感激之情。但是,现实是残酷的,现实中的战争与他想象中战争反差之大,使得他所表现出来的男子气概也仅仅只是纯朴、浪漫的幻想。相对于弗莱明来说,在小说另外两个人物——吉姆·康克林和威尔逊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男子气概比弗莱明要明显。对于战争,他们有着坚定的个人理解和坚持。

吉姆·康克林在弥留之际没有表现出对即将来临的死亡的恐惧,也没有埋怨自己命运的不幸,他死去时的肃穆的姿势使得弗莱明思绪万千,也为弗莱明逐步走向心理成熟起到了点化作用。威尔逊在战前战后性格上有巨大反差。战时他交给弗莱明的黄色信封,体现出一个具有自信的男子汉在意识到自己生命微不足道时所展现出来的恐惧和脆弱;而之后对于弗莱明细心的照料,以及听到对于他们英勇作战后却得到“赶骡人”评价时的愤慨,体现出了他对于自身信仰的一贯坚持,以及作为一名真正男子汉要勇于承担的错误以及责任。

弗莱明从二者身上也理解到了许多对于男子气概的新认识,他逐步认识到衡量男子汉气概的标准很复杂,战场仅仅是他们男子气概的一个充满未知因素的舞台,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信、坚定可靠的信念和责任感。所以在小说的结局当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个与小说开头完全不同的弗莱明,短短两天的战争使得一个男孩成长为了男人。

三、结语

克莱恩以其独到的视角和写作手法使《红色英勇勋章》给人以启迪,小说不仅描述了战争是可怕的、荒谬的,而且通过对弗莱明在战争过程中一系列时而英勇无比,时而又懦弱胆怯的复杂的心理变化描写,展现了现实环境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强烈膨胀,深刻地探究了特定环境下人的命运问题。

[1]Alfred Kazin,Introduction,The Red Badge Of Courage[M]. New York,1983.

[2]George McMichael,ed.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1974.

[3]John Berryman,Stephen Crane[M].New York:Meridian Books,1962.

[4]Stephen Crane,The Red Badge of Courage[M].Sculley Bradley.New York,1976.

[5]刘辉.《红色英勇勋章》中弗莱明是英雄和懦夫的统一[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9).

[6]李强.美国男性气质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中国性科学,2006(3).

[7]杨金才.评《红色英勇勋章》中的战争意识[J].外国文学研究,1999(4).

I3/7:712.074

A

1673-1999(2010)24-0118-02

庞菲(1986-),女,湖南人,湘潭大学(湖南湘潭411105)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2010-10-08

猜你喜欢
克莱恩弗莱明气概
男性气概是天生的还是养成的?
埋头做事
埋头做事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青霉素发现者的两字经典
克莱恩医生的秘密
弗莱明与青霉素的故事
男子汉
不可错过的克莱恩·蒙塔纳
男子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