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反思

2010-08-15 00:49:04崔艳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课程设计跨文化

崔艳霞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反思

崔艳霞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文化教学的不足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交际障碍,问题主要在于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输入不足,以及文化输出意识和能力欠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英语教学课程设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文化教学在教学大纲中既体现出理论性又有可操作性,同时还要培养教师的课程及课堂设计意识。

文化教学;英语教学;课程设计

英语学习的热潮在中国可谓是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尤其在当今,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又加入了WTO,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劲头和动力就更大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如厨师、出租车司机还有民警都在学习英语,英语教育几乎成了全民教育。但与这股浪潮不匹配的是,我们在英语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显得滞后了,尤其是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国内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最早可追溯至1959年的跨文化交际学,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将文化与外语教学相结合。但是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方面发展都很缓慢,英语教学中对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并不像对语言能力的培养那样受重视,学习者虽拥有文化知识,却无法应用在实际交际中或者在应用时出现偏差,以至于交往中屡屡出现“交际噪音”,也就是通常说的“文化碰撞”、“文化冲突”等交际失误现象。论文将分析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法,以期有利于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输入不足并且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以后,许多英语老师及研究人员针对教不教、教什么、如何教展开了讨论,进行了研究。许多英语教师也能自觉地在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具体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运用,但是相对于整个外语教学来说,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庞大工程。

另外,上述这些活动都还停留在自发阶段,并且是零散地分散地进行的。课本上涉及到的讲解一下或者是上课学生提问的作出回答,非常的随意,没有任何的系统性。针对某一方面比如地区文化、人文地理或者是风俗习惯等,具体而系统的讲解在大学公共英语日常教学中可谓是凤毛麟角,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就像沙滩上散落的贝壳一样零零散散。因此,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把散落的贝壳穿起来,使其更美丽、更有价值。也就是说,采用什么方法,通过何种途径,使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系统化并且具有针对性,避免文化教学在输入方面就先天不足,输在起跑线。

2.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输出从意识到实践都十分缺乏,学生缺少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输出的意识、知识和能力

外语界前辈王宗炎教授曾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交流,而不是单方面地向一方学习。但是在现在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又有多少老师会把深入系统地讲解中西文化之比较作为己任,会在英语课堂上谈起中国文化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这种输入现状导致学生对英美文化来者不拒,对本族文化的英语表达知之甚少,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文化。正如张友平所说“目前我国的文化教学尚末考虑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英语教学尚未认识到本族文化导出的意义,其结果必然将使我们的英语学习者在国际交往中丧失自身的文化身份,不能或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首先缺乏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储备,正如夏纪梅教授所言,想要与狼共舞,要先学会狼的语言,如果你不会狼的语言,与狼共舞就难以实现。语言输出亦如此,没有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储备,输出实践难以进行,更何谈使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原因分析

结合教育实践反思上述问题,原因主要可归结为:首先,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缺乏详尽而具体的纲领性指导原则。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此大纲突出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但是,对“提高综合文化素质”这一目标缺乏可操作性指导。虽然二个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涵盖了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但在具体陈述中仍然是着重了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对于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应当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则没有可操作的描述。其次,与教学大纲配套的教材中文化教学的内容滞后并缺乏系统性。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果。再次,固有的教学模式及教师观念也影响着文化教学的实施。传统的英语教学讲授的主要是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重在进行语言输入,教师也把使学生学会语言知识作为课堂和教学目标。此外,英语课堂中缺少对中国文化的输入。外语学习的目的就是交流,互相学习,而文化教学就是润滑剂,使交流顺利进行。语言学习既要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又要向全世界介绍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双向交流将变为单向甚至难以进行。

二、解决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不足原因主要在于教学大纲、教材、教师观念及教学模式,但是归根结底主要源于课程设计不完善、不具体。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外语教学课程设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何为课程设计?这要先从课程说起。课程就是要学生学的东西和为此作出的安排及其进程。课程是多层面、多方面、多渠道的教和学的产物。课程设计就是对教与学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设计。夏季梅教授曾提到,课程设计是一个很完整的、系统的、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过程。她指出“课程设计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与学的活动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环节、不同形式的设计,是运用不同的学科理论或原则系统解决外语教和学等问题的过程,是定标和达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表现”。

如何实现外语教学课程设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Kemp认为,课程设计者是有能力计划和管理教学全过程的领导,是有资格提供学科的内容和资源、负责检查设计出来的活动、项目、材料、试题的学科专家,是了解学生、教学过程、教学要求并且能够实施教学计划的教师。规范的、科学的课程设计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教育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依据,为教师提供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那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课程设计的意义以及课程设计的标准。在具体操作中应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并不断修订以适应各种变化需求,诸如来自社会的变化、学生的变化、职业市场的变化,以及交际的需求,把文化教学安排到教学计划中,及时分析学生的需求及其变化,努力完善种种差距。之后,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出学生所需要的、必须学的并且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包括文化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摒弃以前的以语言、语法和词汇的难易度、使用率为主要的取舍依据,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需要掌握哪些语言交际技能。教学内容应不仅涵盖语言规则、形式,而且包括语言功能和交际任务,把文化教学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同时,要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课程测试和评价体系。课程测试是检验课程计划、目标、教学内容等的步骤和手段。评价是检验需求、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的手段。而在现行的教学大纲中,文化教学在这一环节从理论到实际操作都很不完善,是最薄弱的部分。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建立一个科学的针对文化教学的测试和评价系统至关重要。总之,完成科学的规范的课程设计和制定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大纲是解决当前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所在。

此外,教师应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注重文化教学的输入与输出并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拥有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杜争鸣,武士宁.世界英语语境与中国英语中的语言文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8):14-16.

[2]张友平.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外语界,2003,(3):41-48.

[3]谭照亮.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反思与重构[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9,(3):34.

G718.5

A

1673-0046(2010)7-0150-02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课程设计跨文化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少儿美术(2019年1期)2019-12-14 08:01:34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速读·中旬(2018年7期)2018-08-17 07:22:00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中小学电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53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科技视界(2014年32期)2014-08-15 00:54:11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