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凌
(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樊 441021)
关于对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马 凌
(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樊 441021)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积极探索,文章从课堂教学教法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思政课;教学改革;服务学习;教学原则
高职思想政治课(简称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是一个老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里,政治课堂成了满堂灌的一言堂,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听、记,枯燥无味,学生厌学,学得比较好的同学也仅是凭死记硬背。如何使政治课堂从这种尴尬境地走出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了改革思想政治课的关键。
在高职思政课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非常敬业,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探索了讨论法、案例法、启发式等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现状,但仍然不能让“领导满意、学生满意”,甚至教师自己也不满意,教学的实效性不强。尤其是高职高专学生的特殊性,学生觉得教材的内容离自己生活太遥远、枯燥、不可信,对政治理论不感兴趣,对道德认知、纪律要求不理解,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差。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纪律观念淡薄、厌学和逃课等,甚至少数大学生与社区居民和团体的纠纷时有发生,如个别学生的不良习惯受到社区保安的指责却不服,口出诳语,结果被社区保安殴打等影响安定团结的问题,造成社区与大学的关系不和谐。这种现状既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增添了压力,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动力,即想通过改革,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教学的实效性,彻底改变“三不满意”的现状。
笔者认为,只有对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借鉴“服务学习”理念,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分成理论专题教学和实践实训专题两部分,在理论专题教学上解决学生的道德认知、政治理论等,而在实践实训专题教学中,促使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从而提高育人的实效性。
“服务学习”是美国学校品格教育与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强调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理论、体验理论,改善学业效果、完善品格、优化人际关系等教育,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与发展。
高职思政课程实施服务学习的指导思想是:课程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应适合学校特点、学生特点、社区特点、就业特点和时代特点。从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从有利于教向有利于学转变,从侧重少数评优向群体发展转变。具体的课堂教学教法的实践措施有:
1.活动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模拟创设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参与这种活动获得有关的体验、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2.对话式教学。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凭借教材中提供的课题和范例,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和热情,调动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情感和体验,使师生能彼此自由地交流各自的生活经历、思想和感情。如高职生刚入学往往认为自己是被淘汰者,瞧不起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价值观的实现等内容的教学,列举我校优秀毕业生的事例,进行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由茫然到释然,解决了心头的困惑,教学目标及任务就不难实现和完成。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交往的关系、合作的关系。让演讲、小品、辩论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走进思政课堂,教者发挥“导”的作用。
3.开放式教学。特别对时逢信息时代来临的新生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在大众传媒的耳濡目染中长大。基于大众传媒对社会所带来的深刻变化,欧美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在中小学发展了一门专门课程———媒介教育,即“给学生传授有关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知识,增强学生对大众传媒信息的辨别能力、过滤能力、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学会合理、有效地驾驭和使用媒介”。如在法律知识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收看《今日说法》、《感动中国》、《八荣八耻》等影视资料,并要求学生课后收集、整理发生在身边的案例等。通过以上环节,学生不仅学会了搜集材料、合作学习,还在学习中取长补短,展示自我风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师生共同在学习讨论中充实、丰富,教学相长。我们只有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顺应社会的发展,正视大众传媒,发挥其在操纵大众文化自如的基础上的导向功能,才能真正地为我们所用。
教学环节,不必拘泥于教材和课时进度,当班级或周围出现有影响的事件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外出调查,了解社会对它的评价,从而树立正确观念。思政课以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并行,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有所触动,并自我感悟,内化为自身信念。由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活跃的,更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对教师的思想也会有很多启发。
上述教学方法改革,要注意体现以下教学原则:
第一,课程定位上体现养成性。在内容设计上,要始终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基本规律,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深入实践,在实践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体验之中,理解和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理论,并在长期的自我教育实践与体验中,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将思想品德理论内化为自身的行为。
第二,内容设计上体现职业性。内容设计上与学生不同阶段的专业教学、学习环境和实践场所相吻合,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更有利于培养高职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
第三,教育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在体例结构上要突出社会实践教育,各个教育专题要通过“实践探究”、“行动体验”、“实践指南”、“走进企业”、“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等教育活动形式,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品德养成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克服了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说教,死记、硬背,说一套、做一套,假、大、空的倾向。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情感、贴近高职生思想、贴近职业教育实际的原则。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养成“知行统一”的品格。
第四,在教育过程上体现体验性。德育活动要注重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体验性教育,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体验的内化。让学生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体验职业岗位、体验人生,让学生在体验中受教育,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养成优良品质。通过行动体验等教育形式,使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的真、善、美,假、恶、丑,体验到在社会中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从而达到由感性到理性化认识的升华,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
第五,在学习方法上体现探究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每个教育专题均设“问题聚焦”、“实践探究”等教育栏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在调研与体验之中,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互动式学习中,启发学生主动地、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之中理解和感受理论知识,经过思考、归纳,使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并把它内化成为自身的认知和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我们把探究式学习概括总结为学习的八步法,即设疑、自学、调研、交流、答疑、体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很好的途径。
[1]肖希蓉,周旺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黄小露.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王继辉.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4]班荣鼎.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5]赵华.对加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2009,(2).
G718.5
A
1673-0046(2010)5-00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