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超
(库尔勒巴音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谈谈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几点体会
陈 超
(库尔勒巴音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职业院校的舞蹈教育有别于专业舞蹈院校的专门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本文探讨如何遵循舞蹈教育的学科规律以及科学、规范标准,充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舞蹈人才。
职业教育;舞蹈教学;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就业教育。职业院校的舞蹈教育由于所处地域、学科专业建设以及软硬件条件等原因,使得培养的学生质量与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高标准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作为职业教育的舞蹈教学需要明确把握培养目标,充分了解市场,注重“从实用性出发”,根据学生生源状况差异、基本素质差异、性格心理差异以及专业特点、社会需求等各方面的现实情况综合考虑。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选择上大胆尝试,努力做到紧贴市场、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鲜活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感悟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以及专业课时数不足的状况下,实现学生技能提高的最大化。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应是教师舞蹈教学的出发点,其舞蹈技能训练教学的内容设置和操作都要为培养目标服务。学生学习掌握哪些舞蹈知识和技能,训练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效,培养学生哪些素质和能力,都要服从、服务于舞蹈教学的培养目标,并以此选择相应的授课内容组织开展训练教学。只有了解社会的需求,明确培养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合理地安排教学工作。“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就“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因此,职业院校的舞蹈课程内容安排应该始终坚持科学、实用的原则,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1)目前我院生源大部分来自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和县、乡镇、团场学校,由于中学阶段缺乏舞蹈这门课程,他们基本上没有受过正规的舞蹈训练,舞蹈艺术素质较差。学生素质水平的差异势必给教学带来较大的难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而从我院目前的舞蹈教育现状来看,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舞蹈艺术人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还不够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基础开始。我们要充分了解服务对象主体,根据教授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舞蹈艺术教育的客观规律,紧紧围绕学生的思维与肢体活动、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专业需求和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排除学生不同的心理、生理障碍,引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认识舞蹈、了解舞蹈、热爱舞蹈,进一步对舞蹈产生浓厚兴趣,树立学习舞蹈的信心,将课堂教学融化在师生同体验、同发现、同创造、同表现和同享受舞蹈美的过程中。而舞蹈训练教学活动,实质上就是教与学双方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促进过程。
(2)教师是一个学校的办学之本,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一种综合复杂的系统过程。面向普通学生开展的舞蹈艺术技能训练,由于学生个体素质的较大不同,组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舞蹈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启发式教学的的主导下,仍要坚持口传身授,主体参与的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教师将知识经验的积累、技术、情感、审美体验以及世界观集中表现在教学上,以肢体规范、准确的示范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展现在教学中,使学生直观地获取知识,表现情感,可避免学生走很多的弯路。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运用口传身授,主体参与这种主要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使学生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舞蹈基础较差的情况下有较大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培养能力。另外,我们还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的努力方能实现。从课的组织开始到课的结束,各部分教学过程的安排,都应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需求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引导性和针对性,并注意选择、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兴奋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心态中完成知识技能的学习。
(1)在舞蹈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当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舞蹈”。通过教学,使他们懂得:只有站得美,才能跳得美。站有站姿,舞有舞姿,这是培养身体各个部位艺术感觉的训练基础。同时,要引导学生体味舞蹈的韵律,赋予舞蹈基本动作以情感的表现力,以提高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把握控制能力。
(2)进行软度、开度等肢体能力训练时,在内容安排上不必一味沿袭传统的舞蹈训练模式,可以将难度降低,避开学生生理条件的局限。注意科学性、规范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努力寻找教与学的最佳契合点,达到使学生肢体灵活、动作协调的目的,并努力通过培养提高学生对舞蹈动作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协调发展,达到技艺相融合统一。
(3)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限于课时及学生专业需要等情况,教授内容要精选、凝练,要注重加强其动律、舞蹈风格、审美情感及民族内涵的把握。在舞蹈课堂上,要既教舞又教情,不光让学生掌握规范的动作,把握准确的风格,还要把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4)注重学生的表演技能培养,从舞蹈表现所需要的身体韵律入手,通过教学,使他们从中体味各种舞蹈语汇的内涵,把握身体的呼吸动律与情感表达的对应,不断加深对舞蹈语汇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舞蹈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学习主体参与其中、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单纯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必须把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变为表演和创作技巧并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因此,加大舞蹈活动的社会实践交流力度尤为必要。舞蹈艺术是依存于艺术实践活动的,在不同范围内进行舞蹈交流活动,是检验舞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如组织文艺演出,进行舞蹈比赛或舞蹈训练教学成果的汇报演出等,这些都能够充分发挥舞蹈教学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广延性,收到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成效。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又能不断发展自己、肯定自己、开拓自己。舞蹈教学最终是为了上舞台,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1]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G718.5
A
1673-0046(2010)5-0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