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扬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交际语言教学法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吴 扬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交际语言观认为,语言学习者拥有交际能力就是同时拥有语言知识和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于是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各级外语教学的共同目标。论文探讨了交际语言观的内涵和交际语言教学法,交际语言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最大目标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接受,交际语言教学也逐渐成为一种公认的教学方法体系。
交际语言教学;英语教学;交际语言观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1972年第一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即文化上的可行性。海姆斯的观点解释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根本弱点——脱离语言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交际语言观以及交际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以重视语言功能为特征的交际法或功能法一度比较激进,强调语言的功能而忽视语言结构。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即所谓的后交际时期,相对比较全面而又温和的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开始形成。交际语言观同样认为,语言是结构成分组成的系统,但是学习者学习这些成分或其构成的系统是为了用语言去做事情或达到某个目的。交际语言观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突破了语言结构系统的框架,使人们注意到了语言的社会性。语言能力仅仅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语言最本质的特征——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媒体作用得到了体现。语言不再被作为一个知识系统来学习,而是被作为一种工具来训练学生使用。对学习效果的检测,不再是考查系统的语言知识或单纯考查语言形式,主要看学生们是否具备初步的言语交际能力。教师应在输入或让学生操练语言形式时呈现使用该语言形式的情景。这样,学生能同时感受到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交际语言观的另一特征是,它使人们在话语的层面上重新认识语言的使用单位。话语单位是人们根据语言使用的目的对语言的分割,是一个超句子的单位。交际语言观对话语单位的分析使英语教师们认识到,无论是教材中的对话还是短文,一般都存在一个背后隐含语言使用者目的的语义中心。这个很少带有结构特征的语义中心决定了所管辖范围内的所有的语言形式,从而形成网络。理解或抓住这个中心和网络是成功的言语交际的关键。
交际语言观从另一个角度重提语言的自动性问题,明确提出在外语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的统一。准确性着眼于语言知识和规则,表现于语言形式中,它是交际的重要因素,因为语言形式的错误会影响意义的理解和表达。流利性是指迅速、自然地接受和产生语境化的、有意义的语言。许多英语老师已经注意到流利性的重要性,尤其在口语化的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口头语言的流利性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有重要的影响。不应等学生具有语言的准确性后才培养其流利性,而是在运用中实现准确和流利的完善,通过准确对流利的服务,逐步达到两者协调的有机结合,并最终体现为流利的交际,这就是准确性和流利性的统一。
综上所述,交际语言观和由此产生的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在英语教学的几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它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了确认。
交际语言教学一向认为:语法知识,包括词语的用法,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虽然交际语言教学主张把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但所有交际语言教学的理论家在为交际能力下定义时,无一不把语言能力,即掌握语言的知识,作为交际能力要具备的首要条件,并且认为,交际需要以适当的方式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而不适当的表达方法或不准确的语言形式都会影响交际。所以掌握语言的形式是语言教学的核心部分,交际教学法通常以功能和交际活动为内容,强调在教材中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实际运用和有交际价值的语言,如报刊、广告、新闻广播、谈话录音等。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所用材料的题材很重要。这要考虑学生的特点,考虑他们目前和将来的实际需要。例如,对于已经有工作经历的成教的学生就可多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事例和场景,而对于刚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最好就由询问和交流学习和个人或家庭情况开始,逐步进行话题深入。总之,教材的选用应以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为基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外语的能力为根本目的。
交际语言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是听力课,在听力教学中就如何使用交际教学法而选择合适教材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选用听力材料方面要尽量使用最原始和真实的而不是简化和改写了的材料。录音材料在讲话速度、地方口音方面也不应作趋向标准语言的改变,而是要调动学生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去参与理解,并作出语言和非语言的反映。同时针对我国外语学生多强于“教学语言”(即听从句型和课文教学需要的语言)而弱于交际语言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把真实交际场合的口语引入听力课堂,听力材料要多运用英语国家的地道口语,从而切实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人类社会中,它主要被用来建立和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语言这一本质的特征决定了语言具有交互和动态的性质。被称为言语交际核心的交互行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思想、情感、观念、信息等的言语交流产生于双方或多方之间,这些交流是交互的和动态的,与人们动态的思维和行为发生直接的联系。
交际语言教学法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交际教学活动不仅包括“功能性交际活动”(仅为了进行实践语言功能而进行的交际活动,是为了运用语言而运用语言),还包括“社会交往性活动”(为了切实的社会交往而进行的交际活动,是为了社会交往而运用语言)。社会交往性的教学活动就要求更加有效地创造出真实多样的语言环境,这样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就成为必然。其中,当代最有效的交际语言教学媒体——电化教学就成为进行交际语言教学不可缺少的、极为有效的手段。它包括外语广播、电影、电视、录音、激光视盘、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能够比较有效地创造出真实的视觉和听觉上的交往实景,基本上能满意交际语言教学的需要。
有人认为,只有教口语、教听说,才是教交际,而教阅读和写作,则不是交际语言教学。实际上,忽视读写是对交际语言教学的曲解,交际语言教学从来强调的都是听、说、读、写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交际的过程就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听和读是输入,讲和写是输出,没有足够量的输入,就不可能有足够量的输出。阅读是积累词汇量、提高词汇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语言交际材料的源泉。交际语言教学对阅读和书面表达都是十分重视的。基于这方面的认识,笔者对教材中的扩展阅读部分或配套阅读材料都很重视,尽管里面的生词和未学过的语言现象比较多,但是一定要指导学生阅读,并尽可能按故事情节组织学生表演或复述。
在交际语言教学的理念下,有各种各样的交际语言教学法有待于英语教师去继承、发扬、探索、创新。作为教师,我们也应注意到,交际语言教学法并不排斥在其他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法,在进行交际语言教学时,各种教学法可以交叉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润清.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3]张伊娜.交际教学法问题之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G642
A
1673-0046(2010)10-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