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

2010-08-15 00:49陆丽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校企制度职业

陆丽红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镇江 212016)

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

陆丽红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镇江 212016)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迅猛发展,但仍然存在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为校企双方缺乏长期、深度、务实合作,导致诸多弊端的形成。因此,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力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完善相关制度和保障机制,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职业教育;吸引力;校企合作

目前,作为“在提升技术水平和提高社会生产力方面扮演关键角色”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我国已占据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相比澳洲、德国、日本等,仍存在地位不显著、缺乏吸引力、民众主动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不强等问题。

适逢我国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提升的必经之路。有资料表明,虽然金融风暴给我国的就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但“从总需求上讲,我国确实缺乏技能型人才”。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缺口为1746万至2665万人。“十一五”期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存在总量短缺和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从结构上看,第二和第三产业人才短缺问题更为突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强。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从战略的高度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来探讨、规划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应我国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实用人才,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调整职业教育结构,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尽快解决吸引力的问题,技术人才短缺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造成技术人才供应的断层,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和“技术立国”将成为空谈。

然而,大部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协作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校最大的奋斗目标就是学校能升格:中职中专升格为高职高专,高职高专升格为本科。没有几个校长希望学校成为某个行业所需人才的培养基地。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咨询专家,陈宇对此现状,忧心忡忡。

一、基于校企合作中职业教育的优势

(一)顶岗实习虚设,要求顶岗者亦无话语权,真正有话语权的管理者却无暇深入企业,从而影响了正确的目标培养方向及一系列正确的教学管理措施的实施,人才培养存在盲目性。执教者亦缺乏对企业需求的一线调研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忙于闭门教书,劳而无功。

(二)校方为了国家级、省级示范性专业的评估与验收,“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评估变成了“以评促假”、“以评促骗”。由于评估材料来自原搬照抄,取之不尽的网络资源,而非真正校企合作的结果,致使课程设置标准缺乏规范化及针对性,谈不上紧跟“潮流”,专业技术教育更无超前意识(因为校方培养的学生两到三年之后才能上岗,届时企业一方机器可能已经更新换代),校企缺乏真正合作,危害之大,不言而喻。其结果是:职校生不符合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真正期盼,造成职校生上岗难、对口更难,许多职校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得不“从头再来”,待遇问题更无从谈起,不仅无法得到社会、企业、家长民众的认可,还造成了人力、物力、才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由于校企双方缺乏沟通与合作,无企业高工、技术人员去学校做现场技术指导,亦无专业技术人员受聘去学校定期任教,更无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教学改革方案。不知企业需求,如何向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人才不能得以致用,何谈职校质量效益?吸引力又从何谈起呢?

(四)校方缺乏对职校生后续教育及培训的体制保障,疏于对他们就业后各项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更不管他们以后是否能有再上升及发展的空间。缺乏长期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本土化意识,无法形成与企业间的培养——就业——再培养(培训)——再发展这样一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与服务的良性循环模式。其必然结果是:企业也不情愿与校方合作;职业教育无法体现它本应具有的价值所在,更难以获得社会和企业的真正认同。民众对其信心的缺失,必然导致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下降。

让我们对此现状做一个反思:这些校级管理者的做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民众、家长及其所教育培养的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难道不应该负一定的责任吗?这对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民众公平吗?对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政府部门能交代吗?他们可能会坦然地说,还有那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都成问题呢,更奈何我职业教育?但是,毋庸置疑,各尽其责才能体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原则。普通教育追求的是其受教育者进入更高一级学府的升学率,那么,职业教育应该追求的无疑是其受教育者的就业合格率、就业对口率、就业下岗再上岗率!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是否也应该设置一系列有效的考评政策加大对职教管理者的长期、全面、系统的考核与评估力度呢?

二、基于校企合作中职业教育不足之处

(一)贪图眼前利益。一些地区过度发展低端产业,大量使用低素质劳动力,单纯依赖低工资成本,以此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劳动用工制度,造成我国就业准入制度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大量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人员占据了大多数城乡就业岗位,既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也影响了人们选择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这对于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有专业、有技能的职业生,显然是不公平的。

(二)参与合作办学的兴趣不高,习惯于“拿来主义”,缺乏长远周全的思考。其结果是:难以找到符合企业标准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导致严重的“技工荒”。

然而在国家人力资源部的实际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多校企长期、深度、务实合作,使职业教育具有强大吸引力。例如:

(1)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就是校企供求零距离对接,在校学生10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2)淘宝网络学校:在校学生通过系统淘宝的创业教育,在学校纷纷挣到了第一桶金。(3)北大青鸟——90余座城市,700余所校区,集团化教育模式的成功典范。(4)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2009年11月28日,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招聘会,3300多毕业生引来了6000多个岗位。(5)亚非牙科集团成功探索出“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联合办学模式。早在2002年,集团就投资举办了以口腔专业为主的亚非齿科技术学校。学校一开始就建立了教学——实习——就业——发展一体化的终生教育模式;(6)江苏省太仓职业教育中心校,借鉴“双元制”等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坚持本土化实践,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拥有合作企业279家,其中共建“培训中心”10家,企业合作性设备投入1190多万元,合作技术人员391人,专业辅导员79人,合作开发的课程涵盖了9个专业。(7)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长期坚持校企合作,为此德国航天模拟企业特别投入了60多万欧元,还专门派了一名职教专家到学校指导。德国公司的老总对学生的评价是:质量和德国技工一样,做事认真、规范、忠诚。(8)天津职业教育更是一个值得全国职教行业学习的“特例”,是政府参与办学获得成功的先进楷模。成功案例还有很多,不再一一枚举。

三、校企合作中职业教育应对策略

(一)实现真正的校企长期、深度、务实合作,即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企业两个主体的合作,还可以是一个在政府部门支持下的多元素共同体的协作,即构建“政府引领,双元参与,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共同体。根据合作企业的参与程度,构建企业订单式、股东合作式、学校主体式、学校参与式等形式多样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的共同特征是:依靠政府引导,确立合作主体的契约关系,明晰合作主体的责权利。这一样式的显著特点是,企业和学校都是办学的主体,学校和企业都要按责投入。学员在学校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职工,学生一毕业就是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企业职工。这里,政府引领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因素。其合作共赢的重点在于主体有效合作的制度保障。第一,校企合作的管理制度,包括自主招生制度、自由雇佣制度、学分管理制度、专业辅导员制度。第二,校企合作的实施制度,包括人力资源资格方面的制度、工学交替运行方面的制度、“双师型团队”工作方面的制度。第三,校企合作的评价制度,包括学习反馈制度、第三方考试毕业制度、整体式评价制度、跟踪反馈制度。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校企合作共同体的有效运作和利益的切实共享。

(二)真正发挥政府导向的杠杆作用,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并对企业采取相应的补贴政策。这是劳动安全保障的要义,也是保证职业教育受教育者积极性的必要措施。政府应尽快制定完善各行业、各工种职业资格标准,凡政府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新增劳动力必须全部持证上岗,现有的在职人员要普遍通过职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严禁企事业单位使用不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积极组织和协助各校做好技术等级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做好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接受职业教育成为参加工作的必然需要,促使职业教育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才能使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得到充分的就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各级政府部门除了设置一系列有效的考评政策加大对职教管理者的长期、全面、系统的考核与评估力度外,要大力推广集团化教学之路,调整职业教育结构,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多元主体的联盟,借助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集团实力的提升,同时使得联盟各方利益共赢,共同发展。这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的结果,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发展的必然。

温家宝总理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要大力发展。这进一步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因此,面对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和保障机制,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全面的发展,最终彻底扭转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现状。

[1]胡鞍钢等.大国兴衰与人力资本变迁[A].教育研究,2003,(4).

[2]马树超.增强吸引力是职教持续发展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10-3-13.

[3]涂三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A].职教论坛,2010-01-29.

[4]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11-17.

G718.5

A

1673-0046(2010)12-0040-02

猜你喜欢
校企制度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