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远
(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甘肃天水741001)
突发性自然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
于志远
(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甘肃天水741001)
突发性自然灾害因为其突然、力量巨大、无法控制,容易给社会造成破坏和混乱,并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资源防御灾害系数,降低损失,抢救受灾旅游资源,恢复市场,加强媒体宣传,恢复游客信心,做好灾后旅游市场营销,恢复和重建灾后旅游市场,可以促进灾区旅游业的快速和长远发展。
突发性;自然灾害;旅游业;影响;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旅游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但是近年来接二连三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给旅游业的发展蒙上了阴影。认识突发性自然灾害对旅游业造成的影响以及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
突发性自然灾害是指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后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的自然灾害。全球范围内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雹灾、滑坡、洪涝等。中国境内还发生过一些新的自然灾害,如2003年的SARS和2008年的雪灾等。
一般说来,突发性自然灾害容易使人类猝不及防,常常造成死亡事件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旅游业因其行业本身的脆弱性,更容易受到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重创。比如2004底的印度洋海啸,灾难波及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遇难总人数逼近3 0万,亚太地区蒙受的旅游损失高达30亿美元。[1]
地理环境在不断的变化着,有时候这种变化异常强烈,当这些自然现象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的时候,便形成了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依据其形成过程的长短可以分为缓发性和突发性两种。有些自然灾害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如火山爆发、地震、洪水、台风或飓风、冰雹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所以也把它们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
世界范围内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常见的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突发性自然灾害有以下几类。首先是地质地貌类突发性自然灾害,对旅游业影响较大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其次是气象类突发性自然灾害,对旅游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台风(飓风)、暴雨、洪涝等。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过境时常伴有狂风和暴雨,淹没村镇城市。再次是海流类突发性自然灾害,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冰、海啸等。海洋灾害影响最大的是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引起的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海啸引起的巨浪高达数米,形成“水墙”,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很大。2004年印度洋发生海啸,使30万人丧生。最后是生物类突发性自然灾害,在历史上对旅游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禽流感、SARS等。
突发性自然灾害对旅游业造成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途中。一般而言,山体景观类旅游目的地容易受到火山爆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海滨城市类旅游目的地容易受到台风、风暴、海啸、海浪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突发性自然灾害首先会破坏景区的道路、景观、设施设备。[2]比如2007年重庆的渣滓洞被泥石流冲垮了围墙和部分楼体,从而不得不闭馆数日。不管是地震、火山、滑坡还是泥石流,都会对旅游吸引物造成破坏。2008年初中国南方遭遇雪灾,湖南郴州市著名历史古迹苏仙岭森林公园里的茂林修竹和参天古树,全部被腰折或连根翻倒,整个大山上树无完枝,令人触目惊心。
游客到达目的地,无服务行业的支撑,食宿出行等无法进行。旅游服务设施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汶川大地震导致以旅游业为主的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旅游接待设施毁坏严重,旅游商店有1920个受损,宾馆饭店客房95369间、车辆61辆受损,受损的还有其他的服务设施。[3]
为旅游活动服务的行业不只是旅游景点的旅游资源,更重要的还有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商品贸易、购物、娱乐等多个行业,这其中以交通运输最为重要。交通是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桥梁,如果通达性不好,旅游者进入景区会受到阻碍,那么旅游吸引物只能是一种有潜力的资源,不会被投放到旅游市场;而且旅游交通还不等同于一般的客运和货运交通,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要求高于一般的交通。旅游交通给游客提供了一个平台,游客在空间移动的过程中,也在观光休闲和体验美景。有人曾经对中国国内的旅游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铁路运营里程也就是我国交通的完善程度每增加(减少)1万千米,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就会增加(减少)0.25%.但是诸如山体滑坡、地震、泥石流这样的灾害,对交通路线的破坏非常大。2005年8月11日贡嘎山景区的泥石流冲毁了公路10千米多,桥梁四座,电线杆300多根,输变电线路10千米。[4]灾害过后,整个景区瘫痪了很长时间。2009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的喷发,致使欧洲空中交通几乎陷入瘫痪、航空业每天损失2亿美元,整体上欧洲航空业在这次危机中损失了50亿欧元。
突发性自然灾害直接威胁旅游者的人身安全乃至生命。2005年10月墨西哥的“威尔玛”飓风使3万旅游者陷于惊恐和黑暗之中。其他诸如泥石流、滑坡、海啸等自然灾害都会威胁旅游者的生命安全。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泰国南部有700多名外国游客遇难。
突发性自然灾害不仅仅威胁旅游者的人身安全,还给旅游者的精神带来了创伤。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安全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最基本的层次。突发性自然灾害对旅游者造成的人身伤害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恢复,但给旅游者带来的严重的心理阴影却因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后续效应使旅游者失去旅游的后续动力。对于潜在的旅游者,突发性灾害的相关报道会增加他们对旅游风险的感知度,影响他们的旅游决策和旅游心境。除此以外,严重的灾害影响还容易使受害旅游者罹患精神疾病。
一场大的突发自然灾害会影响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影响旅游市场。灾害发生以后,潜在旅游者会通过媒体或以其他方式获知灾害发生地的具体情况,得知前往灾区旅游有更多的危险。从自身的安全和其他方面考虑,潜在旅游者就会取消旅游计划。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以后,那些正准备赴东南亚度圣诞的游客纷纷退订或者取消旅游团,改选其他旅游地。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是一个长期综合的过程,但是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仅破坏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和设施设备,而且严重破坏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例如新奥尔良曾经被雅虎旅游和国家地理旅游杂志联合评为美国家庭的旅游首选,但是2007年飓风“卡特里娜”的登陆却使之形象大受影响,以至当地的旅游业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旅游者选择某地作为目的地的必然要求,除了战争和恐怖活动等威胁目的地的社会环境之外,突发自然灾害尤其是波及范围大的灾害,更会改变灾害发生地的社会环境。比如2003年的SARS,影响之大前所未有,它蔓延了除中国以外的东南亚地区和世界其他31个国家和地区。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我国对国内人口流动监管极其严格,到处学校停课、商店停业、旅游景点关闭。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当年的旅游市场,尤其是入境旅游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5]
考虑到突发灾害对旅游市场的冲击,旅游行业通常会降低旅游价格,以吸引游客,恢复市场。台湾1999年南投地震后,旅游业受到影响。新加坡的旅行社通过降低价格,吸引游客赴台旅游,活跃旅游市场。在汶川地震后,陕西重灾区汉中和宝鸡的旅游景点实行半价优惠以吸引游客。
由于旅游行业关联度高、依赖型强,突发性自然灾害对旅游交通、旅游客源和旅游资源及设施设备的负面影响极容易造成市场萎缩。2008年初的中国南方雪灾造成了部分铁路停运、高速公路关闭和航空的停发,824处景观遭到严重破坏,254公里的旅游道路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致使数百万旅客滞留,约1.58万名游客被迫退团,1662家景区停业关闭。据不完全统计,雪灾给中国旅游业造成的损失达到了69.7亿元。[6]
综上所述,突发自然灾害对旅游业的各个方面都有冲击,既可直接损坏旅游交通、资源、设施、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也可通过影响旅游服务来阻碍旅游市场交换。
突发自然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利因素占主体地位。旅游业的重建不仅要修复受损的旅游资源,更要解决在旅游业的灾害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恢复和重建灾后旅游业的任务复杂而艰巨。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应该增强灾患意识,建立完善、科学的灾害警戒防御系统,完善应急机构,争取一旦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即可快速反应,有效及时地开展预警、救援和其他工作。[7]
有些突发性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海啸,它们的发生时间人们几乎无法预测,发生之后破坏力又非常大,所以灾区旅游部门要未雨绸缪,增强各种旅游资源的防御灾害能力。有些突发自然灾害可以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监测和预测,比如台风和暴雨等。积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植被,做好景区的生态保护,能有效降低灾害的影响。
政府部门与旅行社应该建立一种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和社会事故的长效机制和应急资金,在突发状况发生后,旅行社可以利用应急资金来处理问题,必要时政府部门还可以给予一定补贴,帮助旅行社挺过难关,保证游客利益。
由于灾害程度的差异,景区受灾状况也各有差异。旅游市场上那些吸引力大、知名度高的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大,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大,所以灾后应该先抢救这样的旅游资源,使其在灾后的市场上挑起重建旅游市场的大任。还可以就地取材,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在灾区创建新的旅游资源,把某些被灾害破坏了的景区改造成新的景区和旅游吸引物,重新吸引游客。汶川大地震后,位于震中附近的北川县城惨遭破坏,被迫另选城址,而在原来的北川县城建立主题为“永恒北川”的地震遗址博物馆。[8]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旅游企业可以有计划地学习《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简本)》,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9]首先是提高旅游业相关人员尤其是一线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之能够在面对突发性事件的时候从容机智地面对,防止恐慌情绪的相互感染。其次是通过专题培训,普及安全预防知识、急救知识和逃生技巧,提高自救自护以及“救他护他”的能力。还要通过系列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保障游客安全。
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要注重产品开发,产品类型要做到多层次、多方向、多种类,增加游客选择度。一旦旅游预警涉及旅游活动范围,就要及时地启动应急方案,提供给旅游者替代性产品。同时,在设计旅游产品的时候也应该把游客安全放在首要地位。
旅游企业不应该在灾难面前消极应对,应该积极寻求社会帮助和自我帮助,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购买保险。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产品保险责任已经扩大到由于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或食物中毒等三类非旅行社过错造成的游客身故、残疾、医疗费用损失的无责赔付,并引入了SOS国际紧急救援保险。[10]旅游企业应该积极投保,通过购买合适的险种,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总之,突发性自然灾害是非人力所能完全控制的,确实会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但是只要相关部门和企业正确认识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完善预警和应对机制,做好灾害教育,找到合理的对策,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无序的气候变化中保全实力,赢得持续的良性发展。
旅游企业在遭遇自然灾害时要注重维护企业的信誉度,切忌以不可抗力为借口推卸责任,应该注意正确解释和跟进销售,以更加周到细致地服务赢取顾客的谅解、支持和信任。[11]企业负责任的做法会加快旅游市场的复苏。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号召全社会救灾的同时,也可能把灾害的影响夸大,挫伤人们的信心。夸张的报道和宣传让人们误以为灾区的状况没有多大变化,没有恢复。非典时期,人们只能躲在家中,减少外出,更不用说旅游了。因此,各级各类媒体在灾后向人们通报旅游资源的修复状况,加强对旅游市场动向的宣传以打消人们的消极心理,恢复旅游信心,促进旅游的发展。
灾后旅游业由于受到重创,容易停留在恢复灾前状况上。这其实并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所以灾后振兴的计划不仅要促进旅游业的恢复,更重要的是要有发展的大计和长久之计,考虑到灾区在灾后相当长时间内旅游市场开发的长远利益。这期间,旅游市场的营销尤其重要,只有做好旅游市场的营销,才能在恢复基础上促进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1]李政.印度洋海啸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J].东南亚纵横,2005,(3):51-55.
[2]苏全有,赵芳鋆.试析突发性灾害度旅游业的影响[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9):5-8.
[3]贾银忠,覃江荣.汶川地震四川阿坝州旅游重建调查报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8):121-125.
[4]何德伟,马东涛,黄海,等.贡嘎山旅游景区泥石流灾害及减灾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08,(2):140-44.
[5]张广瑞.SARS后关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冷静思考[J].财贸经济,2003,(11):65-69.
[6]孔晓宁.全国1662家景区因雪灾停业关闭[EB/OL].2008-02-06.http://www.17u.com/news/shownews_18814_0_c.htm l.
[7]谢元鲁.汶川大地震后四川旅游业的重建对策[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8):5-8.
[8]魏小安,曾博伟.汶川地震后中国旅游形势的分析和判断[J].旅游学刊,2008,(8):13-18.
[9]刘阳炼.浅议震区灾后旅游市场的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35-37.
[10]郭剑英.中外大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对四川旅游业恢复的启示[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4):349-352.
[11]彭兆华,杨明华.灾难与旅游[J].贵州社会科学,2008,(3):15-20.
〔责任编辑 艾小刚〕
Impacts of Sudden Natural Calamities upon Tourism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Yu Zhiyuan
(Research Center for Longyou Culture,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 Gansu 741001,China)
Being abrupt,powerfuland uncontrollable,the sudden natural calamities produce greatdamage and disorder,and severe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of tourism.It issupposed to be able to promote the fast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disaster areas to improve the disaster-preventive capacities,lessen the lose,save the travel resources,restore the travel markets,strengthen the promotion,recover the visitors'faith and resume theafter-disaster markets.
abruptness;natural calamities;tourism;impact;countermeasures
F59
A
1671-1351(2010)06-0114-04
2010-08-22
于志远(1978-),男,甘肃灵台人,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讲师。